俞水蓮
平時人們常說的教學目標,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實際上指的就是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調控功能,同時還是教學評價的依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恰當,教學過程中目標的達成度如何,將直接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進而決定教學質量。
職業(yè)學校專業(yè)課教學目標制定與基礎課教學目標的制定有相同之處,又有所不同;專業(yè)課教學目標在知識的掌握上側重于應用,在技能方面?zhèn)戎赜趯嵺`操作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在情感方面?zhèn)戎赜谂囵B(yǎng)學生的職業(yè)理想、職業(yè)情感和職業(yè)道德。筆者擬從目前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現(xiàn)象出發(fā),就職業(yè)學校專業(yè)課教學中怎樣理解、把握和處理教學目標的有關問題,談一點個人的看法。
制定專業(yè)課教學目標常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不足:
問題一:用一冊教材、一章節(jié)或單元的教學目標代替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不能細化課時目標。以服裝制圖課程為例,如“通過教師示范,學生練習,學生能掌握上裝的結構制圖方法和步驟”,這顯然是單元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目標是針對一節(jié)課所制定的,切不可用課程目標或單元目標來代替。很多教師存在誤區(qū):把學科的課程目標:(1)知識和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作為課堂教學目標,這絕不是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實際上課堂教學目標的內容,就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雙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后根據新課程目標又加上了一個學科情感。這就是如今在教案、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的三個方面:(1)知識;(2)技能;(3)情感。
問題二:沒有闡述教學預期效果,而是把教學程序或活動安排作為教學目標。如“引導學生用AutoCAD繪制軸承座三維圖”。
問題三: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目標,很多教案中教學目標指向的是教師,對教師要做的事情進行陳述,而沒有把學生作為主體,陳述期望學生發(fā)生什么變化。造成專業(yè)課教學中,教師缺乏在知識與技能形成的關鍵處給學生以必要的引導和點撥,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缺乏獨立制作和思考的機會,而導致學生知識、技能掌握不到位。下面是一位中式面點教師在“花卷的制作”這一課中的技能目標:(1)學會發(fā)酵面團的調制過程及注意事項;(2)學會花卷的成型手法;(3)掌握醒發(fā)程度的控制,從教學目標中就可以看到教師對教學中學生技能掌握的關鍵點、難點做出了一個明確表述,教學過程中也必定以此為著眼點進行教學,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
問題四:教學目標缺乏側重點和可行性。三維目標在宏觀上是等重的,但目標定位要有重點,在不同的學段、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班級都應該各有側重,不需要每一節(jié)課都有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樣的三維目標,并且目標要簡單,不能繁雜。同時目標要適度恰當,要符合學生實際:普通目標全體學生都能達到,發(fā)展性目標優(yōu)生能“吃飽”。
問題五:教學目標表述形式雜亂,盲目套用;表達內容寬泛,缺少準確性。教師多采用無法觀察、測量和評價的“了解……”“理解……”敘寫,缺少“描述、做出、列舉、識別、鑒別、體會、學會、掌握、提高……”等表現(xiàn)學生外顯行為的動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是否達標就不容易檢測、指導和調控,評價教學實效的價值就不大;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知識,應該用不同的行為動詞作出具體而恰當?shù)拿枋觯瑖栏癜盐辗诸惖臏蚀_性,描述的嚴密性。
問題六:專業(yè)課教學中過分注重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兩個維度的目標不一定每個教案都要寫,但若是有過程和方法,其應與課時內容緊密相連,切忌牽強附會。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不能籠統(tǒng)地寫成“提高學生質量至上的意識”“加強學生安全工作的崗位意識”,而應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如何“提高”“加強”。
一位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拿到一節(jié)課的題目時,在頭腦中立即就形成了一個教學思路方案,進而根據教學思路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而教學目標可以對應教學過程中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或某幾個環(huán)節(jié)。當教師完成了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分別與之對應的教學目標也就達成了。除此之外,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還要求教師吃透教材,把握課程培養(yǎng)目標,熟悉學生認知發(fā)展的階段性,教師在備課時應從細處著眼,將教學大綱上的大而含糊的教學要求細化成課堂教學中實際將落實完成的分段目標。但是如何細化、細化到何種程度卻是因人而異的。不同的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不僅反映了該教師對知識的分析解構能力,還反映了其教學經驗,對學生的了解程度以及對教學目標功能的理解是否準確等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祝智庭,閆寒冰,趙才欣,等.教師培訓叢書·說課、備課、評課系列之如何備課叢書.華東師大,2009-0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