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云
新課標明確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nèi)容和課程實施與評價,對現(xiàn)行的普通高中課程作了大規(guī)模調整。此次實施的新課程標準改革,整合了國外教育的先進理念、思想,在國內(nèi)一線教師意見的基礎上,融入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突出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傳遞了人與技術和諧共融的現(xiàn)代理念。為配合信息技術教育新課程的實施,非常有必要對新課程標準進行較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在教學中能有效地將課程標準的教育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實踐,改進自己的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通過培訓,我的信息技術理念受到了洗禮,身心得到了極大的鼓舞,以下就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談談本人的認識及一些思考。
1課程地位有明顯提高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納入到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系之中——將信息技術作為八大學習領域之一的技術領域中的一個科目,使信息技術與語文、數(shù)學等科目并列。而原有的課程綱要是單獨頒發(fā)施行的,只是強調“中學要將信息技術課程列入畢業(yè)考試科目”,實際上不少學校將其作為“副課”。
2課程內(nèi)容有較大的拓展和深化,體現(xiàn)了社會需求的變化與信息技術的新發(fā)展
通過與原課程綱要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內(nèi)容進行了如下調整:
拓展與深化部分:“信息技術基礎”、“算法與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應用”、“網(wǎng)絡技術應用”、“數(shù)據(jù)管理技術”等五個模塊。
新增部分:“人工智能初步”模塊。
壓縮與淘汰部分:原課程綱要中的“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操作系統(tǒng)簡介”、“計算機硬件結構與軟件系統(tǒng)”等3個“零起點”模塊在新課程標準中不再單獨列出,各學??筛鶕?jù)實際需要將其內(nèi)容適當補入必修模塊“信息技術基礎”之中。
3突出信息技術內(nèi)容學習的過程性評價
倡導紙筆測驗和上機測驗相結合的多樣化評價,適當弱化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功能。
4強調“任務驅動”、“問題解決”教學策略的正確運用
新課程標準中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fā),讓學生親歷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特別強調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應用到生產(chǎn)、生活乃至技術革新等實踐活動中。
5課程目標體系有變化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層面的目標相互滲透、有機聯(lián)系,重心偏向注重學習過程,共同構建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突出了培養(yǎng)鍛煉學生對信息獲取、加工、表達、交流與管理的能力;對信息及學習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fā)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協(xié)作并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guī),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新思想,新理念,新標準的學習中,不免有些問題心里還存有疑惑,不甚明了,與大家一起共勉。
5.1“非零起點”
因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尚未制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不免成了“空中樓閣”,這就難免事實上還要從“零起點”去考慮問題。信息技術課和其它課不同,它需要電腦作為工具實現(xiàn)其自身的價值。城市和農(nóng)村的學校在這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比如,我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城市與農(nóng)村學生在信息技術能力方面差異很大。城市的學生條件好,接觸電腦的時間早,學校大多從小學就開設了這門課程,而農(nóng)村的學生,由于自身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對信息技術知之甚少,而高一信息技術教材是在繼承初中知識的基礎上編寫的,有許多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都不講了,那么必修模塊的教學在現(xiàn)有課時和現(xiàn)實條件下,如何實現(xiàn)因材施教,以學論教?這對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是一個挑戰(zhàn)。
5.2教師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日新月異發(fā)展很快的學習課目。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廣闊的要求。上好這門課,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需要教師不斷地關注、學習和研究新知識、新問題。這種不斷學習的壓力和挑戰(zhàn)是巨大的;另一方面選修課存在很大的彈性,更需要授課教師不斷自我地學習、自我更新。僅僅依靠教師去摸索、嘗試,恐怕教改質量是要大打折扣的??焖偬岣咝畔⒓夹g教師能力怎么解決?
5.3選修模塊
課改加大了選修分量,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大了,老師講課的靈活性大了,的確容易激發(fā)起教學雙方的興趣。但是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由于教育資源的差別,所能開出的選修課差別甚大。比如信息技術新課標雖然規(guī)定了5個選修系列,但是,每個系列的模塊怎樣進行教學設計?怎樣考核?老師按自己所長報出的選修課是否能夠滿足學生的要求?學生選擇老師時如果厚此而薄彼,學校該怎樣排課和協(xié)調?課改大大壓縮了必修課的課時,卻沒有減少內(nèi)容含量。這與鞏固基礎的初衷有些矛盾。
5.4評價方式
對于信息技術這一領域,由于一直以來都屬于高中的次科,甚至可以說是次次科,學生一直以來都不夠重視?,F(xiàn)在按新課標的精神,要求每個學生至少要這一領域修完四個學分,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習領域的重視程度。但是,如何給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給予一個客觀統(tǒng)一的評價?如果選修課的最終評價方式與課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學,高中信息技術課改就有可能變味。
作為一名新課改時期的教師,只有勇敢面對,不能逃避,只有改變舊的教學方法,并應用于教學課堂,才能是真正貫徹執(zhí)行。要積極地從新課程中尋找“自我”,尋找新課程對“自我”的意義,并主動把“自我”融入到新課程之中,敢于承擔責任,善于解決問題,使新課程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與新課程一起成長,一起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