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鋼
摘要:建筑的立體綠化即在建筑設計中將綠化作為一種設計語言,把綠化的概念擴充到空間構成中去解決城市用地緊張,滿足市民對公共綠地需求不斷增大的愿望。本文重介紹了一些在大多數城市園林立體綠化中適用的攀援植物及其在立體綠化中的應用方式。
關鍵詞:植物;立體造型;城市園林
前 ?言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城市環(huán)境日益為人們重視。綠化美化環(huán)境成為城市居民的共同愿望。園林植物是城市生態(tài)和文化環(huán)境的基本要素之一。城市綠化常用的園林植物有各種喬木、花灌木、草本花卉和地被植物、藤本攀緣植物、竹類、水生植物等。園林植物在滿足生態(tài)、社會和經濟效益基礎上,更要突出美化功能。在實際工作中,綠化的首要工作就是綠化樹種選擇,接著才能考慮植物的配置。
一、藤本植物的綠化意義
藤本植物在園林綠化中常作為垂直綠化和立體綠化的主要材料,它們具有吸附、纏繞、攀緣的習性和較強的折斷再生能力,耐蔭、耐旱、耐輻射熱和覆蓋面積大等特點,為此,它們在城市生態(tài)園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在城市、園林建設中,立交橋的綠化、景觀道路的配置、廣場柱廊的裝飾、庭園棚架的美化、墻體坡地保護和陽臺窗臺的點綴,都離不開藤本植物。在現代城市建筑越來越密集,平面綠化空間日趨飽和的情況下,攀緣植物對開拓城市立體綠化空間,豐富綠化形式,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景觀的質量具有獨特的利用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概而言之,藤本植物因占地少而綠化面積大、生長迅速,綠化見效快、繁殖容易、管理粗放、養(yǎng)護簡單,逐漸成為城市環(huán)境美化的重要角色。
二、以重慶地區(qū)為例介紹藤本植物的立體綠化方式
1.護坡綠化
護坡綠化是用各種植物來保護具有一定落差坡面的綠化形式。主要包括橋洞、道路兩旁的坡地、堤岸、橋梁綠化等,這些坡用綠色藤本植物保護不僅能美化環(huán)境,增加綠化覆蓋面積,而且能防止水土流失,起到防塵降溫的保護作用。
2.高架道路綠化
城市繁華路段空間狹小,綠化設計宜采用棚架立體綠化,向空中索要綠化面積,利用高架橋的橋身與下層路面的高差進行垂直綠化,不僅美化路橋段而且最大限度地營造綠化空間,營造了良好的城市環(huán)境。
3.構架的綠化
利用構架布置的藤本植物已在園林綠化中廣泛采用,如:游廊、花架、拱門燈柱、柵欄、陽臺等,種植上各種藤本植物,構成繁花似錦、碩果累累的植物景觀,既可賞花觀果,又可提供納涼游憩的場所。
4.公路山體綠化
某些發(fā)達國家已開始重視灌木的護坡作用并作了大量研究。如采用灌木藤本與草本植物混播,既可克服草本植物固坡護坡效果差,維護和管理作業(yè)量大等缺點,也克服了灌木藤本成本較高,早期生長慢,防止土壤侵蝕效果不佳等弱點。
5.墻面的綠化
現代城市的建筑物空間狹小、觀賞面單一,若用藤本植物進行垂直綠化,既增添了綠意,又可以有效地遮擋夏日陽光的照射,降低建筑物的溫度。
三、藤本植物的應用原則
1.藤本植物種類繁多,在選擇應用時應充分利用當地鄉(xiāng)土樹種,適地適樹。
2.應滿足功能要求、生態(tài)要求、景觀要求,根據不同綠化形式正確選用植物材料。
3.應注意與建筑物色彩、風格相協調,如紅磚墻不宜選用秋葉變紅的攀緣植物,而灰色、白色墻面則可選用秋葉紅艷的攀緣植物。
4.為了豐富景觀層次,應注意品種間的合理搭配,如常綠與落葉、觀花與觀葉、草本與木本的結合,如:爬山虎十常春藤、木香+蔓性月季、蔦蘿+常春藤等。
四、立體綠化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
由于大量的高層建筑在城市,經常有標志性的作用。在城市環(huán)境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將立體綠化的思想用在高層建筑設計中應充分考慮城市整體環(huán)境,在形狀的綠色城市的要求。福岡縣國際中心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它的北面面臨金融區(qū),所以北立面采用了典型的建筑立面,主入口位于南部;沿現有公園延伸出一系列逐層高架從臺灣,臺灣檐口各種灌木形成立體綠化空間。這一方案使開發(fā)商的利益和城市開放空間的要求。成功的保留公園景觀,解決了最常見的沖突。立體綠化理念在高層建筑的室內設計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入口或心房加工,注重綠化的元素,往往可以取得擊敗所有效果。例如,長沙華天大酒店的大堂內擴大基地,有一些樹木,樹木茂密的樹葉和占領原來已顯著狹窄的基礎。但設計師并不把樹砍倒,但將被納入整體設計的大堂,一二層高的光庭。
五、立體綠化在中低層建筑中的應用
如果說立體綠化在高層建筑中重要是起到銜接建筑與環(huán)境的作用的話,在中低層中立體綠化本身就可更多的成為建筑的一部分。
1.點式布局
點式布局經濟、簡便、靈活,既可有規(guī)律的綠化又可以靈活點綴,十分方便。在建筑的外部主要表現為綠化入口、廣場花壇等需要強調的地方,室內則可把花盆、植物點綴于梁、網架等構件上,豐富內部空間。
2.線式布局
可以選用形態(tài)、色彩、質地,大小等視覺形象相同或相近的綠色植物來綠化一線建筑構件,以強調一致的韻律感。例如在室外的檐口、窗臺、欄板等處布置綠化,不僅美觀,更多的是使街區(qū)中僅有的綠色在立體空間中得到延伸。
3.面式布局
常見的面式布局有兩類:一類是由形、色、質、大小等視覺元素相近的植物組成面來襯托主體;另一類則是大面積的綠化本身來形成視覺中心。墻面上布滿攀援植物無疑是最常見的,與環(huán)境更融洽。另一種常用的立體綠化面式布局則是屋頂花園。點、線、面的布局是立體綠化的基本指導思想,也是設計中變化最多最為靈活、豐富的方法,應該結合特定環(huán)境、建筑加以運用。
六、運用立體綠化的好處
立體綠化占地少,充分利用了空間,大大提高了城市綠量、覆蓋率,增強了綠化的立體效果。通過美化光禿的墻面、土坡等,提高了環(huán)境質量。由于蔓性攀援植物隨著物體外型變化而變化,從而軟化了建筑生硬輪廓并與城市綠化融為一體,會創(chuàng)造出多種生動的裝飾效果。
通過植物葉面的蒸騰作用和庇蔭效果,可緩和陽光對建筑的直射,使夏季墻面溫度大大降低。有關資料表明,受陽光西曬時,綠化覆蓋的墻面比無覆蓋墻面的溫度低,13 ~ 15度。冬季落葉后,既不影響墻面得到太陽的輻射熱,其附著在墻面上的枝莖又成了一層保溫層,起到了調節(jié)室內氣溫的作用。立體綠化還可以減低墻面對噪音的反射,并在一定程度上吸附煙塵。大力提倡立體綠化,搞好立體綠化,對提高綠視率和綠化覆蓋率,綜合利用城市空間,綠化美化環(huán)境,具有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七、結束語
當前的矛盾是綠化面積與建筑用地的矛盾。我們應該在建筑與綠化中尋找平衡,應該追求綠化與建筑的整體與統(tǒng)一。建筑與環(huán)境的協調本來就是設計者所應考慮的,立體綠化的要求是讓綠化成為一種重要的設計語言用于設計,服務于環(huán)境,解決用地緊張的矛盾。
參考文獻:
[1]張 寶鑫.城市立體綠化[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33-35,148-149.
[2]董麗.園林花卉應用設計[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3.74-91.
[3]臧德魁.藤本植物造景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3.7-9.
[4]吳滌新.花卉應用與設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