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欽漂 (福建省南安市延平中學,362343)
一線話題接地氣智慧匯聚飄花香—校對第十期“一線話題”部分稿件的隨筆感言
鄭欽漂(福建省南安市延平中學,362343)
作為本刊“聯(lián)絡員”,筆者有幸提前學習了2015年《中國學校體育》雜志第十期“一線話題”的部分稿件,在完成校對任務的同時,還有些隨筆感言,與大家交流。
宋老師是位很用心、敬業(yè)的好教師,宋老師從三個方面來述說自己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引領、職業(yè)道德、關愛學生、虛心求教的教學故事,簡明扼要。
首先,在青年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課堂教學、專業(yè)引領上,要帶著欣賞、寬容、鼓勵、激發(fā)的視野引領青年教師成長。其次,最可貴的是宋老師的獻課,老教師上好指導課和示范課在很多地方是很難做到的,嘴上一套套,而實踐起來又是另一套,而宋老師做到了,這是很難得的。第三是虛心向青年教師求教?,F(xiàn)實中,很多人有心動但沒有行動,故步自封、應付了事、倦怠職業(yè)等等,與宋老師的職業(yè)品德相去甚遠。
相處門道千萬條,用心探究齊努力,新老互為傳幫帶,體育春天不褪色。從文字中感受著宋老師的愛心,引領青年教師成長的真情實意,為宋老師堅守體育教育陣地、熱心帶領青年教師高呼:宋老師,您真棒!
余波老師本著學生全員參與體育運動,讓每一位學生成為課堂主角的初衷,他用還原案例實際向我們娓娓道來,很有借鑒和啟示。面對弱勢生,我們是視而不見、撒手不管不問、放任自流,還是關注關愛、創(chuàng)造機會、樹立自信成功體驗,這就要考量我們執(zhí)教者的素養(yǎng)了,而余老師的悉心關注課堂、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采用靈巧教育策略就做得比較到位,是位負責任的教師,是富有愛心的教師,值得我們學習和鼓掌,值得為他點贊。
我們的手指有長短,一個教學班級,總有一些差異的存在,需要我們細心觀察,需要我們用心關注,需要我們的教育策略,更需要我們耐心于教學服務。課堂上的每一位成員更想得到教師的關注和鼓勵,他們的學習狀況和態(tài)度對學習效果影響很大。體育運動最能觸發(fā)我們的運動欲望,設置機動靈活的規(guī)則和游戲,巧妙調控課堂,多用激勵和同伴互助互動,增進合作和交流,最能觸動他們的運動情感,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不歧視同伴,學會合作團結,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主角,尤能體現(xiàn)我們的教育智慧。
研讀賈利軍等三位教師的佳文時,被他們的專業(yè)、專注所感染,他們從學生成長發(fā)展需要,針對學生喜愛競爭激烈對抗性游戲心理,巧用對抗性游戲,很有造詣,很有說服力和借鑒意義。
三位教師從引領學生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出發(fā),巧妙設計和創(chuàng)新對抗性游戲,通過對抗性游戲的內涵、變換方法、實踐細化出八種提法,列舉有代表性的八個對抗性游戲,進行了很好的延伸,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推廣潛力。學生的需要是我們設計、組織、引導、深化體育教學的源動力,一個對抗性游戲的組織實施效果,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引導組織,他們三位教師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共同學習。
游戲出彩需合作,個中體悟協(xié)作來。王建杰老師非常熟悉協(xié)作是合作類游戲的核心和關鍵,他對協(xié)作和合作有了很清晰的判斷,層次分明,條理明朗,細化規(guī)范,對協(xié)作的工具、動作、項目、特質、方式有了詳盡的分析。對待合作類游戲能推陳出新,徒手協(xié)作、一物多用、多物一用,他還就協(xié)作的互助、互補、互學、互動進行闡釋,還根據(jù)因素的物化存在,善于利用有利因素,突出合作類游戲的最大化功效,這里凝聚著王老師的教育智慧和駕馭合作類游戲的技巧??芍^:協(xié)作合作內涵多,技巧靈活服務忙,游戲引人善巧置,精彩紛呈育人才。
體育課堂巧架構,細化內容層次明。張金龍等三位教師用心組織課堂,努力做到:細致均衡為教學,結構層次有輕重,技術技能融合中,根據(jù)習慣四段落,開始準備墊好底,基本安排梯次明,結束綜合游戲引,目標引領內容現(xiàn),重點難點明確了,因材施教助成功,區(qū)別對待技能長,全員全面兼顧到,條理清晰連接緊,學會技能強體質,快樂學習課堂引。
全文結構嚴謹,敘述清晰,游戲技能巧妙搭配,展示了三位教師教學規(guī)范,課堂教學用心,課程活動內容充實,設置合理有序。特別是基本部分很詳盡:技能學習很全面,分組練習有層次,評價尺度進步度,教材搭配全身練,有效教學真完備。
劉軍老師的足球游戲,圖文并茂、條理清晰、情景交融,一只足球連接著搬運球、運球、接球、搶球四個方面,演繹著十個足球游戲,足見劉老師的游戲設計功夫,見識淵博,駕輕路熟,睿智深遠,拜讀再三,很有收獲:劉老師的足球游戲不局限于快速跑,它涵蓋了靈敏、協(xié)調、快速、力量等素質,形式多樣,富有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特質,充分運用場地器材和人的主觀積極性,富有挑戰(zhàn)性和磨練意志品質,是我們今后體育與健康教學的好教材、好素材。文章最后留有懸念,即這一系列游戲還能擴容、增新、豐滿,讓我們來“游戲接龍”。那筆者就近水樓臺先獻丑啦:在折返搬運球這個游戲中,筆者認為在設計時能否將足球循環(huán)使用,讓足球在游戲者不間斷的活動中,移位復位,游戲者抱兩個球快速跑,要提示練習者的平衡和防止摔倒等意外。再者,出現(xiàn)游戲中掉球現(xiàn)象怎么辦?運球出了限制區(qū)怎么辦?順便聊聊,見笑啦!真應了圓圓足球圓圓夢,處處運動處處春。
首先,筆者覺得題目有點別扭,筆者試著改成《校園運動會啟用學生裁判員的嘗試》。其次,兩位教師的課題實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平臺,校運會是全民運動會,需要師生齊參與,文中貫注兩位教師三年多來的智慧,贏得領導支持,取得班級師生的配合,積極培訓和指導學生裁判員工作,大膽啟用學生裁判員,值得點贊。
學生參與裁判工作,是雙贏的效應,筆者所在學校也通過社團組建學生裁判組,在平時就建立一支這樣的社團組織,組織他們進行培訓,帶領他們進行裁判實習,不定時開展交流討論,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利用這個社團組織,在課外活動中發(fā)揮學生裁判員的正能量,激發(fā)學生更積極主動投身體育運動中來。
品讀中,始終被陳老師的五個鏡頭感染、激動、興奮著,地處偏遠的農村中學的一位體育教師這么善于思考、這么上心、這么執(zhí)著、這么有魄力、這么有作為、這么有見地,足見陳老師始終秉持對體育教育的那份純真的愛,全心全意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用心用情用汗水澆筑手球訓練,文中他攫取了五個鏡頭。事實上他和他們學校的師生更加精彩艷麗的情景每日都在上演。
面對著陳老師的工作,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偷懶、我們還有什么借口來搪塞教育的不公,我們還有什么資格來哀怨我們的條件不足,我們應該擺正心態(tài),務實實干,大寫體育人,讓我們的脊梁更挺直,讓我們的職業(yè)更耀眼。陽光燦爛,手球特色真本領,真情付出羽翼豐煥。
金勝老師和他的同事,根據(jù)學校的實際及時科學規(guī)劃,團結協(xié)作,務實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盤活校園文化活力,定期組織老師學習,不斷為學校文化體育建設服務,值得我們來學習借鑒。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是個大舞臺,是一個精彩紛呈、魅力無限的大平臺,需要我們體育人起領頭羊作用,精彩演出。
在拜讀王勇老師這篇文稿時,被王老師的細心、敬業(yè)、專業(yè)和真摯情感渲染著,王老師在表揚和肯定賈老師的成就時,也很委婉地提出自己專業(yè)的見解,并有理有據(jù),詳盡列出自己的佐證,從行文商榷間感受到王老師的職業(yè)品位,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從文章學習中收獲到很多,也聯(lián)想到自己的教育生涯,總有一些不足和遺憾,總有一些無奈和無助,總有一些埋怨和誤解。在平時教育教學研究過程中,工作不上心細致,職業(yè)懈怠和迷茫,關愛和關心不到位,耐心和敬業(yè)打折,諸如此類問題,讓自己無盡思考和直面應對。特別是不久前在《中國學校體育》雜志投稿過程中,把自己三四年前的一些學習筆記進行整理后,沒有經過很認真的推敲就輕率投稿,被編輯老師發(fā)現(xiàn)抄襲,反思檢討時后悔不已,也警醒自己今后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對待學術知識,要向王老師、賈老師等富有責任和擔當?shù)慕處煂W習,發(fā)揮體育人的真性情。
郭連英老師對浙江王興聰老師《讓小墊子在雙手向前拋實心球教學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等5篇系列文章進行了仔細研讀,她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操作,對利用體操墊進行雙手頭上前拋實心球、小墊子當做投擲線的四個練習實例進行分析對比,根據(jù)體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論證教學手段的實效性、合理性,并根據(jù)自己的觀點提出改進措施,很有學習借鑒意義,郭老師還就課堂基本部分的安排提出自己的看法,很有說服力,從中也碰撞出她的智慧火花,演繹出她的教學機智。正所謂:一線話題真熱鬧,系列辯論思路好,你方唱罷我登場,專注教學來研討。
領讀靜之老師的佳作時,眼前一亮,迅速通讀一番,感覺到靜之老師就像投下一粒石子,在我們體育之水里蕩起漣漪連連,再細細品讀,字里行間流露出老師的新穎見識,激蕩起無盡思縈:定勢思維是什么?定勢思維真的會成為我們的思維定性,會局限我們的教育思路?會抑制我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還是給我們啟示什么?帶著這樣的問題,我認真思考,靜之老師的觀察分析很犀利,例證說明很到位,兩個實例很能說明問題。作為教師在認真履行職責時,更需要我們用心去求同存異、去偽存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借助有效手段載體,融會貫通,取長補短、洋為中用,吐故納新,融入生活,時尚前衛(wèi),豐滿完善,更需要我們學會用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技巧服務教學,才能更好地勝任這一行業(yè)的重托。
個人管見,隨性而侃,個中寡聞,敬請指正!
福建鄭欽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