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明迪
(大連藝術學院 音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從大型音畫舞蹈交響史詩《和平頌》探索藝術實踐教學模式精品打磨過程
樊明迪
(大連藝術學院 音樂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藝術實踐是藝術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yǎng)藝術類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途徑,這也是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重要區(qū)別。大連藝術學院的《和平頌》是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而創(chuàng)作的,它的產生具有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
和平頌;實踐教學;應用型人才
大連藝術學院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教學經驗,根據不同專業(yè)特點及藝術實踐層次分類總結歸納為以下三種模式:
(一)打造藝術作品實踐教學模式:藝術實踐教學主要以創(chuàng)作作品、創(chuàng)作表演藝術作品為主要模式,打造的藝術精品、佳品參加各類比賽,參加各類藝術作品展,參加各類演出、劇目表演等藝術實踐教學形式。在實踐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例如我校音樂學院的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和合唱團對內外演出20余場,參與人才2000余人。通過清唱劇“湯若望”、“櫻花頌”以及“四季情韻之春夏秋冬”四季音樂會的承辦,以及我學院承辦的“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大型藝術作品《和平頌》等等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百余場,獲獎人數(shù)可觀,影視學院創(chuàng)作的《黨的兒女》演出十幾場,觀眾近兩萬余人,極大提高了學生藝術實踐能力。
(二)產、學、研校企合作結合藝術實踐教學模式:藝術實踐教學主要與產品設計、產品開發(fā)等研究項目結合,例如我校2013年成功申報省級教學改革項目《校內工作室?guī)ы椖拷虒W模式的研究與實踐》,該項目促成工作室88個,承接設計作品達到百余項,通過藝術實踐教學、藝術實踐工作室教學等形式,學生在實踐教師、行業(yè)精英、產品設計師指導下,完成藝術實踐教學,提高社會實踐能力。校企合作教學以市場和就業(yè)需求為目標,校企雙方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共同擔負起培育人才的藝術實踐教學模式。
(三)文化藝術服務引領社會的實踐教學模式: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是大學的根本職能。作為藝術院校的服務社會教學,主要體現(xiàn)在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和文化藝術為社會服務,引領、融入社會并獲得社會營養(yǎng)、提高師生的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上。藝術實踐教學三模式的構建,是根據大連藝術學院的藝術實踐教學的實踐情況實施的,本學院由于藝術專業(yè)較多,各個藝術專業(yè)特色不同,藝術實踐的方式不同,就要根據不同專業(yè)特點及藝術實踐層次,構建三種藝術實踐教學模式。通過構建打造三種藝術實踐教學模式,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藝術類應用型人才。
(一)以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出發(fā)點:明確藝術教學與藝術實踐教學的關系,樹立藝術實踐教學是藝術教育根本內容的基本觀點。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調正藝術實踐教學的培養(yǎng)方向,明確藝術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二)打造藝術實踐教學平臺,拓展藝術實踐領域:藝術實踐教學體系,是藝術實踐教學過程的知識基本結構、框架、藝術實踐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和教學結果評價組成的統(tǒng)一的整體。包含:藝術實踐教學順序、過程、方式、方法、形式、內容、反饋、評估、總結、比較和推導等一系列教學要素。藝術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培養(yǎng)應用型藝術人才的根本途徑。促進多元化藝術實踐教學模式形成。建構藝術實踐教學體系突出了藝術實踐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在建構新的藝術教學體系的同時,不斷豐富和完善新的藝術實踐教學模式,使其成為學生尤其是優(yōu)秀學生提高藝術能力、展示藝術才華的大舞臺。
(三)廣納人才,聘請專業(yè)領軍人物支撐實踐教學平臺:為提升學生藝術實踐能力,要加強藝術實踐教師師資隊伍建設,在聘請社會知名專家、專業(yè)領軍人物的同時,籌備一支在社會上具有影響力、有責任感、有豐富藝術實踐經驗,以及有實踐教學經驗的教師。
[1]黃金聲.能力為重就業(yè)至上——在藝術實踐教學中培養(yǎng)應用型藝術人才[J].藝術教育,2012(5).
G4
A
1007-0125(2015)06-0203-01
樊明迪(1971-),女,民族:漢族,籍貫:黑龍江大慶,單位:大連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學歷:博士課程班,職稱: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樂學。
大連藝術學院2015年招標課題“《和平頌》劇目教學內容選擇與精品打磨過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