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鳳鳴 黃博
【摘 要】滿文是滿族的民族文字,在清朝時被稱為“國書”,在清朝前期的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探討并梳理文獻中老滿文的創(chuàng)制和改進即新滿文的創(chuàng)制問題。
【關鍵字】滿文源流;創(chuàng)制;老滿文;新滿文
滿文是在蒙古字母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成的一種豎直書寫的拼音文字。滿文的歷史源流可以追溯到漢唐時期。明神宗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二月, 努爾哈赤命巴克什額爾德尼用蒙古文字母拼寫女真語言而創(chuàng)制的新的文字體系,史稱“無圈點滿文”或“老滿文”。
《滿洲實錄》卷三己亥年二月記載:
時滿洲未有文字,文移往來,必須習蒙古書譯蒙古語通之。二月,太祖欲以蒙古字編成國語。巴克什額爾德尼、噶蓋對曰:“我等習蒙古字始知蒙古語,若以我國語編創(chuàng)譯書,我等實不能?!碧嬖唬骸皾h人念漢字,學與不學者皆知,蒙古之人念蒙古字,學與不學者亦皆知。我國之言,寫蒙古字,則不習蒙古語者不能知矣。何汝等以本國言語編字為難,以習他國之言為易耶?!备辽w、額爾德尼對曰:“以我國之言編成文字最善,但因翻編成句吾等不能,故難耳?!碧嬖唬骸皩懓⒆郑潞弦滑斪?,此非阿瑪乎?額字下合一默,此非額默乎?吾意已決矣。爾等試寫可也?!?/p>
《清太祖實錄 》卷三記載:
上欲以蒙古字制為國語頒行。巴克什額爾德尼、扎爾固齊噶蓋辭曰:“蒙古文字,臣等習而知之。相傳久矣,未能更制也!”上曰:“漢人讀漢文,凡習漢字與未習漢字者皆知之;蒙古人讀蒙文,雖未習蒙古字者,亦皆知之。今我國之語,必譯為蒙古語讀之,則未習蒙古語者不能知也!如何以我國之語制字為難,反以習他國之語為易耶?”額爾德尼、噶蓋對曰:“以我國語制字最善,但更制之法,臣等未明,故難耳!”上曰:“無難也!但以蒙古字合我國之語音,聯(lián)綴成句,即可因文見義矣。吾籌此已悉,爾等試書之。何為不可?”于是,上獨斷:“將蒙古字制為國語,創(chuàng)立滿文,頒行國中。滿文傳布自此始。”
《清史列傳》卷四記載:
“會噶蓋以事伏法”,額爾德尼“遵上指授,獨任擬制”。從這條史料可以得知,噶蓋沒有自始至終參加滿文的創(chuàng)制工作,滿文初創(chuàng)的最終完成,乃出自額爾德尼一人之手。這種草創(chuàng)的女真文由于沒有圈點,后人稱之為“無圈點滿文”(tongki fuka akū hergen)或稱“老滿文”。
這種新文字通行當時的建州,為后金國的建立及滿族的形成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關于努爾哈赤創(chuàng)制本民族文字的思想動機,孫文良評論:“在創(chuàng)制滿文時,努爾哈赤強烈地反映出一種需要本民族文字的情緒。既然在這種情況下,蒙文是肯定不用了,而他們先世曾用過的女真文也根本沒有再想用的意思。寧要自己從頭做起,也不用現(xiàn)成的,原因不是別個,正好說明他們是兩個民族,文化層次不同,他們需要的是本民族的文字。”
由于老滿文本身有著諸多缺陷與不足, 比如字母的書寫形式極不統(tǒng)一,同一個字母往往有幾種書寫形式,不便使用;其次,存在著一字多音的混亂現(xiàn)象,即元音和輔音的音位極為混亂,從而造成字母之間互相假借,很難辨識。再者,有時遇到漢語借詞,拼寫人名、地名、官名時明顯感到原有的語音已不夠用。改進“老滿文”使之趨于完善,以便更加廣泛地學習和使用,已是勢在必行之事。
后金天聰六年(1632年)皇太極下令對“老滿文”進行改革,這一工作于同年三月之前完成,改革規(guī)范后的文字體系被稱為“新滿文”。 史料中對老滿文的改革記載語焉不詳。
《滿文老檔·天聰朝》卷四十五記載:
十二字頭原無圈點,上下字無別。塔、達,特、德,扎、哲,雅、葉等雷同而無區(qū)別。若平常語言,視其文義,則易通曉。至于人名、地名,恐致有誤。是于金國天聰汗六年春正月汗諭:“巴克什達海巴增添圈點字頭,將原字頭仍舊書寫,使后來者視之可辨,有補于萬一。尚有謬誤,以舊有字頭正之?!笔侨?,書十二字頭頒行。
《清太宗實錄》卷十一第十九頁記載:
上諭巴克什達海曰:“國書十二字頭,向無圈點,上下字雷同無別,幼學習之,遇書中尋常語言,視其文義,易于通曉,若至人名地名,必致錯誤。爾可酌加圈點,以分析之,則音義明曉,于學者更有裨益矣。”
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對于老滿文的改進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在原有字母的基礎上將寫法雷同而表音不同、不易于區(qū)別的字母,在其側(cè)增加圈(°)或點(·)以示區(qū)別。這樣在字母的外形上做到了相互有別。第二,對老滿文中一個音節(jié)幾種寫法進行了整理和規(guī)范,變一個音節(jié)的幾種不同寫法為一個音節(jié)就是一種寫法。如此,改變過去音節(jié)混同、難以區(qū)別的困境。第三,對滿文與漢文對音未全的問題進行科學處理。達海對滿漢文對音的處理是添增與漢字發(fā)音規(guī)律相適應的滿文字母和兩個字切音標注漢字的辦法 ,這樣翻譯人名、地名不準或有誤的問題便迎刃而解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新滿文”就是滿文為適應漢文表達和翻譯之需而加以改進的,是“老滿文”創(chuàng)制不久就開始“漢化”的體現(xiàn)。
滿文的創(chuàng)制和改進不但使?jié)M族有了屬于自己民族的文字,這是滿族發(fā)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且改進之后的新滿文從蒙古文、漢字中吸收融合了諸多有利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