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品茗六要撰文>>>黃勇不同的茶葉品鑒方法各不相同,但總體上大同小異,一般來說可以將茶葉品鑒方法歸納為六個要素——即品茗六要。"/>
撰文>>>黃勇
品茗六要
撰文>>>黃勇
不同的茶葉品鑒方法各不相同,但總體上大同小異,一般來說可以將茶葉品鑒方法歸納為六個要素——即品茗六要。
一要擇茶。目前,我國茶葉按制作工藝和成色可分為:綠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青茶等六大類。在品茶過程中,如何擇茶沖飲,應(yīng)注意方法。比如,品鑒綠茶講究賞形、賞色、聞香,因此品鑒綠茶首選透明玻璃杯,水溫要求85℃左右;過去,紅茶、黑茶是煮飲的,現(xiàn)在沖泡居多。由于紅茶、黑茶發(fā)酵溫度較高,品茶過程中最好加蓋燜一下。
二要擇水。水為茶之母,茶靠水來發(fā)。陸羽在《茶經(jīng)》里也提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取得山泉來沏茶固然是好的,但良泉難得,也沒有必要過于講究。一般來說,瓶裝純凈水基本上也能達(dá)到沏茶用水的要求。沏茶用水貴新、貴活,活水要靠活火烹,最好能現(xiàn)燒現(xiàn)泡。一般來說,綠茶、白茶用85℃的水沖泡,而紅茶則要求水溫95℃左右。武夷巖茶由于做青用火的溫度和發(fā)酵溫度都比較高,在這種高溫下形成的有益物質(zhì)也必須在高溫下才能溶解、揮發(fā),冷卻后不易消釋,還會傷害脾胃。
三要擇具。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套制作精良材質(zhì)優(yōu)異的茶具,不但能方便品茗,還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目前全國各地的茶莊普遍使用功夫茶茶具品飲茶葉,而實際上根據(jù)茶葉品種不同,選擇的茶具也應(yīng)有所不同。
四要擇友。范仲淹與章岷在一次斗茶中,章岷先作《斗茶歌》,范仲淹隨即唱和,創(chuàng)作了膾炙人口的茶詩《和章岷從事斗茶歌》?!安璋V”盧仝品嘗友人孟簡所贈新茶后,即興創(chuàng)作了《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茶道在本質(zhì)上體現(xiàn)的是人道,若無人的作用,茶與其他植物毫無分別。正是人類將感情賦予了茶,借助品茶、飲茶、用茶等活動,探索茶葉生長規(guī)律,使茶道得以形成,璀璨的茶文化薪火相傳。
五要擇時。品茶講究非時勿品,非時勿用。一般來說,晨起、睡前,餐前、餐后半小時內(nèi)不宜品茶。茶要品飲有度,品飲有時,忙時不品,閑時品。與之相比,飲茶則可隨時進(jìn)行,感到口渴就可以了。餐前半小時人體血糖低,不宜品茶;餐后半小時人的味蕾不敏感,也不宜品茶。
六要擇景。心境、環(huán)境是品茶的重要因素。意氣風(fēng)發(fā)、斗志昂揚不宜品茶,因為茶可陶冶人的性情,調(diào)整人的心態(tài),有平抑情緒之功效。袁枚曾說:“一杯之后,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笨梢?,茶能釋躁平矜、怡情悅性,煩惱憂愁時應(yīng)多品茶。
健康是品茶的第一目的,茶里的堿類物質(zhì)、茶多酚、微量元素及礦物質(zhì)作用于人體后,潛移默化地改善我們的飲食習(xí)慣,使人的脾氣得以抒發(fā),性情更加開朗,教會我們懂得尊重自然、珍惜生命——這就是茶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