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然葡萄美酒夜光杯撰文>>>岳然“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葡萄美酒產(chǎn)于涼州("/>
撰文>>>岳然
葡萄美酒夜光杯
撰文>>>岳然
“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葡萄美酒產(chǎn)于涼州(武威),夜光杯產(chǎn)于肅州(酒泉),酒因杯而質(zhì)愈顯,杯因酒而名更著,相得益彰,名馳千秋。
記得當初學習這首王翰的《涼州詞》時,我和小伙伴們都對這種夜晚能發(fā)出光的酒杯無限向往,曾一度以為它是由夜明珠造就,不然又怎能發(fā)出夜光?
其實,夜光杯并不會自己發(fā)光,正如酒泉的泉水并沒有酒香一樣。只是因為那些身處漫長絲路古道上的人們,在夜晚月圓時分,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這時用墨綠色的夜光杯倒一杯絲路上盛產(chǎn)的葡萄酒,杯中波光粼粼,更加增添思鄉(xiāng)人憂傷的心情。
古肅州,今甘肅酒泉,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距今2109年前的西漢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漢朝設(shè)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為郡名的。
酒泉有兩個著名的傳說。相傳西漢時,年輕有為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奉漢武帝之命,率兵到西北邊疆大敗侵邊掠民的匈奴,凱旋歸來,駐扎在風景秀麗的肅州泉邊慶功。皇帝聞知打了勝仗的喜訊,賜御酒一壇,派人千里迢迢送來,犒賞將軍。霍去病不想獨霸軍功,御酒不能獨飲,但酒少人多,不足分配,于是傾酒于泉中,與眾將士共飲同享。從此,酒泉之名,流傳千古,遂稱此泉為酒泉。
另有傳說稱,酒泉每到黃昏時酒香特別濃,五里以外都能聞到。有一天,酒香被出來巡視的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聞見了。兩位神仙被酒香吸引,于是按低云頭,落在泉邊的大柳樹下,連聲稱贊:“好一個酒泉!”南斗星君順手揀起塊石頭,吹了口氣,變成兩個酒杯。他們一邊在泉邊開懷痛飲,一邊在石板上下起棋來。不覺漸漸天黑,正巧又無月光。但奇怪的是,棋盤還是看得清清楚楚。一留心,原來是酒杯發(fā)出的光。從此以后,仿二位神仙留下的酒杯琢成的酒杯就叫“夜光杯”了。
傳說往往是人們賦予了很多美好愿望而來的故事,也有傳說稱,西周(約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國王姬滿應(yīng)西王母之邀赴瑤池盛會,席間,西王母饋贈姬滿一只碧光粼粼的酒杯,名曰“夜光常滿杯”。姬滿如獲至寶,愛不釋手,從此夜光杯名揚千古。
事實上,夜光杯是一種琢玉而成的名貴飲酒器皿。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會閃閃發(fā)亮,夜光杯由此得名。夜光杯造型別致,風格獨特,質(zhì)地光潔,一觸欲滴,色澤斑斕,宛如翡翠,倒入美酒,酒色晶瑩澄碧。尤其皓月映射,清澈的玉液透過薄如蛋殼的杯壁熠熠發(fā)光。
但夜光杯的光亮也僅僅是月光穿過玉器所產(chǎn)生的倒影。如今,采用祁連山的老山玉、新山玉、河流玉精制的夜光杯,色彩絢麗,造型優(yōu)美,玲瓏剔透,早已遠銷海外,是酒泉頗有地域特色的一個珍品及瑰寶。
有資料記載,早在2000多年前,酒泉就出產(chǎn)夜光杯,而且是稀世之寶。據(jù)東方朔的《海內(nèi)十洲記》中的《鳳麟洲》記載:“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p>
公元前七世紀時,周穆王當政。當時,西域的一個小國送禮上朝,以求得和平共處。第一年,使節(jié)帶著產(chǎn)自新疆當?shù)氐暮犹镉袂巴P。周穆王見到那玉石,龍顏大悅,對使節(jié)及其隨從盛情款待。第二年,使節(jié)如法炮制,又選出上好的玉石進獻。然而,周穆王的反應(yīng)十分冷淡。使節(jié)回國后,向國王講述了周穆王的態(tài)度,并商量如何才能討得周穆王的歡心。此時,有人提議,不妨把玉石做成酒器。因為周穆王喜歡飲酒,用上等玉石做成樽飲用美酒,應(yīng)該是周穆王高興的事。果然,第三年,當一盞盞晶瑩剔透、薄如蟬翼的杯子擺在周穆王面前時,周穆王十分高興。特別是當杯中斟滿紅葡萄酒時,月光下,波光粼粼,煞是好看。周穆王立即下令獎賞使節(jié)。夜光杯從此誕生,也因此而得名。
可以追溯的是,西周時,和田玉制成的夜光杯已成為向當時政權(quán)政府進貢的貢品,只是那時的交通并不便利,夜光杯損壞很多,則改為將和田玉運到酒泉,在當?shù)氐褡良庸こ梢构獗笤龠\輸。后來和田玉供應(yīng)不上,就改用在祁連山開采的酒泉玉來制作夜光杯。
制作夜光杯的祁連玉來自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祁連山上,玉呈墨綠色,制成杯盞,蒼翠欲滴,即使在炎炎夏日也讓人頓生冰涼之感。受交通限制,祁連玉的開采外運至今仍十分困難,供應(yīng)到市場上的玉料非常有限;制作玉杯,玉料的利用率通常只有60%左右,因此夜光杯的產(chǎn)量很有限,珍貴自不必說。
“酒泉夜光杯”造型獨特,式樣精巧,分傳統(tǒng)夜光杯和仿古夜光杯兩大類,其色黑賽烏漆,白如羊脂,墨綠似翠,紋飾天然,杯薄如紙,光亮似鏡,內(nèi)外平滑,玉色透明鮮亮,用其斟酒,甘味香甜,日久不變,尤為月光下對飲,杯內(nèi)明若水,似有奇異光彩,因而自古就有“酒泛夜光杯”的佳傳。
傳統(tǒng)夜光杯有大、中、小高腳杯及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臺玉蓋碗;仿古杯有爵杯、鳳杯、牛頭觥、觴、雙鳳杯、雙龍海棠杯及酒具、茶具、玉雕工藝掛件等八十多個品種。
酒泉夜光杯的制作要經(jīng)過28道工序,工藝復(fù)雜,制作精良,具有耐高溫,抗嚴寒的優(yōu)點。斟燙酒,不爆不裂;寒冬時,不凍不炸。盛酒后,色不變,味更濃,被稱為白玉精。而且,保管方式簡單,使用完畢,不洗不刷,只要用干凈布輕輕擦拭,裝入盒內(nèi),避免沾積塵垢,謹防煙熏,就能長久保存天然的光彩色澤。
2006年,酒泉夜光杯加工技藝被國務(wù)院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