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力
淺談陶笛初學者應掌握的幾個技巧
◎李力
摘要:陶笛被譽為“樂器中的小精靈”,具有簡單易學、音色優(yōu)美、價廉物美、攜帶方便等特點。近幾年,陶笛在中國內(nèi)地迅猛發(fā)展,除傳統(tǒng)的四孔、六孔陶笛外,許多陶笛高手們都在努力嘗試訓練難度較大的十二孔或復管乃至三管陶笛。本文探討了陶笛初學者應注意的事項及陶笛的演奏技巧,以期與各位陶笛愛好者們共同分享,共同切磋。
關(guān)鍵詞:陶笛 初學者 演奏技巧
陶笛,是源于中國繼而在國際上廣泛流傳的一種吹奏樂器,因其具有簡單易學、音色優(yōu)美、價廉物美、攜帶方便等特點,被譽為“樂器中的小精靈”,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
學會一種樂器并且能夠輕松自由地演奏是許多人的夢想。若是一輩子只想學一種樂器,筆者認為陶笛會是不錯的選擇。
近幾年,陶笛這種樂器在中國內(nèi)地迅猛發(fā)展,因此,四孔、六孔陶笛已不足以滿足廣大陶笛愛好者的需求,許多陶笛高手們都在努力嘗試訓練難度較大的十二孔或復管乃至三管陶笛,筆者也是這眾多的探索者之一。在學習陶笛過程中,許多笛友們都或多或少遇到自己陶笛技術(shù)方面的小難題,尤其是在音色和吐音方面。這種陶笛技術(shù)上的停滯不前給他們帶來許多困擾,甚至喪失繼續(xù)練習的信心,筆者也曾有過這種困惑,后來由于訓練得法,終于悟出道理,對此頗有心得,因此憑借自己近幾年訓練的經(jīng)驗及教學心得,總結(jié)了陶笛初學時應注意的幾點要法。
樂器本身最重要的是音色,有好的音色才能把樂器本身的特色發(fā)揮到極致。操作方法:(1)吹奏時嘴唇要有氣柱,在唇線最佳。嘴唇的縫隙約一粒米大小,嘴巴不要開得太松。(2)陶笛本身的音色是靠吹奏者創(chuàng)造的,同一把陶笛,不同人吹出來的音色也是有差別的,所以口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也會影響音色。吹奏方法:喉嚨與口腔打開會改變音色。念“嘟”口型把口腔完全打開時,音色是柔和、干凈的。(3)口型式發(fā)音方法已經(jīng)掌握好之后,接下來便是氣息的控制,筆者通過幾年的教學總結(jié)出一句話,“陶笛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樂器”。有許多演奏過吹奏樂的朋友吹奏陶笛時氣量都是偏大的,是因為帶著原來吹奏樂器的習慣來吹奏陶笛,這完全是錯誤的方法。演奏人員要適應樂器,不要讓樂器適應演奏者,這樣永遠都不會得到自己的滿足。
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氣流。氣流與速度是影響音高的必要條件,速度快則音高,慢則音低,因此,平常要采用一種最自然的呼吸方法,久而久之反復練習。
每首音樂都各有風格,清新的、濃厚的、飄逸的、沉著的等,都需要各種不同的技巧,但是,這些技巧都是因人而異,因為各人的手長的不同,力度的大小不同,適合我的未必適合別人,適合別人的未必適合我,因此,筆者就吹奏陶笛時需要的吐音技巧,談談自己的訓練體會。
(一)單吐
舌尖輕抵上顎前部,氣息向外沖擊,發(fā)“吐”音,要求干凈、利落、有彈性,無雜音,將口腔后部腔體擴大,柔化吹出的氣息,吹高音時,不能太用力,輕吹,顆粒感要強,以免聲音大噪,不悅耳。
(二)雙吐
是在單吐的基礎上連續(xù)吹出兩個音或多個偶數(shù)音,比單吐快,發(fā)出“吐庫吐庫”的音,其中,訓練時“庫”的訓練要比“吐”的訓練更多一些,直練到與“吐”音的力度一樣為止。如果力度不均衡,會出現(xiàn)舌根發(fā)硬、吐音不清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速度,練習雙吐時最好是由慢到快,循序漸進,吹奏得清晰準確是最重要的。
總之,陶笛的吐音是在正確慢吐長音的基礎上練起,每個音都要有很強的顆粒感,先慢后快,逐漸提高速度。另外,要練手指的靈活性,氣流要強,只有做到舌頭和氣息一致,以及有彈性地運指,才能吹奏出美妙而富有感染力的笛聲。
吹出了好的音色,再加一些音樂語法、點與連線還有簡單的裝飾音就可以了。因為一般的陶笛愛好者,只是吹一些流行歌曲,所以不需要很高的技巧。每個人的理解能力與演奏程度也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因材施教,對癥下藥,才有更好的演奏空間。
以上都是筆者個人見解,也是自己學習的經(jīng)歷過程和經(jīng)驗,僅供笛友們分享,并求得批評指正。
(責任編輯 宋倩)
作者簡介:(李力,男,延邊州群眾藝術(shù)館;研究方向:演奏和合唱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