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越
(南京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吳昌碩花鳥畫技法淺析
——從梅花看吳昌碩繪畫
朱越
(南京藝術(shù)學院美術(shù)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吳昌碩,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別號倉碩、老倉、老缶、苦鐵、大聾等。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后海派”中的代表。吳昌碩在繪畫上精擅大寫意花卉,以石鼓文入畫,是吳昌碩的一大特點,并且在繪畫中對畫面構(gòu)圖及用色兩個方面有著極大的革新。文章從他的眾多藝術(shù)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梅花題材作品為典型案例,淺談吳昌碩花鳥畫技法。
吳昌碩;花鳥畫;技法
吳昌碩,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別號倉碩、老倉、老缶、苦鐵、大聾等。浙江省孝豐縣鄣吳村(今湖州市安吉縣)人。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為“后海派”中的代表。吳昌碩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浙江孝豐鄣吳一個讀書人家。幼年家境貧寒,刻苦自學成才。一生經(jīng)歷諸多磨難,尤其十七歲時遭遇戰(zhàn)亂,一家流離失所,在外漂泊五年之后才得以重返家鄉(xiāng)。后吳昌碩游學各地,直至五十多歲做了一月安東令才辭官久居上海,潛心書畫創(chuàng)作。吳昌碩在繪畫篆刻上繼承了前海派文化精神,他作為后海派領(lǐng)袖,是橫跨了清末、民國的藝術(shù)大師。他的繪畫題材主要以花卉為主,例如梅蘭竹菊、藤蘿、水仙、荷花、松樹等等。
吳昌碩在繪畫上精擅大寫意花卉,以石鼓文入畫,是吳昌碩的一大特點。他用羊毫筆繪畫,以篆籀之法運狂草筆勢,畫面充滿金石味道,線條立體交錯,勁挺穩(wěn)健,含蓄渾厚。在布局上能營造跌宕之勢,別具一格。他把制印的布局用到繪畫上,使得畫面的開闔虛實更加直接,打破了傳統(tǒng)中文人畫抒情化、優(yōu)美化的表達方式。加大畫面對比,使畫面更有張力,險峻的造勢加之不規(guī)則的圓形外輪廓的內(nèi)斂回抱,使畫面氣勢充盈。畫面經(jīng)常出現(xiàn)大的對角傾欹,或大的三角形塊面布局。拉大上下或?qū)菍Ρ?,強化流動、參差、變化的因素,使整個布局聚氣凝神,氣韻流動,生機勃勃。吳昌碩用墨用色及其講究。他把對金石古厚質(zhì)樸的審美意趣用在繪畫上。用墨蒼潤,用色沉著,加之穩(wěn)健的用筆,使得其作品極具張力與表現(xiàn)力,卻又不失含蓄內(nèi)斂的文人氣質(zhì)。特別是對西洋紅的運用,既艷而不俗,又一改傳統(tǒng)畫面的清淡平薄,畫面古厚樸貌,極具藝術(shù)感染力。這種豪邁的氣勢,正是吳昌碩藝術(shù)特色的具體表現(xiàn)——如其所主張“奔放處要不離法度,精微處要照顧氣勢”。
吳昌碩的眾多藝術(shù)作品中以梅花題材的作品最具代表性。“雪天香海冷煙云,也有疏枝傷夕曛。我在紫梅溪上住,梅花性情識三分?!边@是吳昌碩早期梅花作品上的題款。詩中的紫梅溪即使安吉梅溪,地近吳昌碩故里。吳昌碩在這里浸孕了對梅花的一世情懷。他二十二歲隨父遷家,辟屋外荒地為蕪園。蕪園墻邊有一只老梅,樹身遒勁蒼健。吳昌碩用了數(shù)年在外選得三十六株野梅移植園中。他與梅朝夕相伴,對梅縱觀細查,對梅寫照,以抒己情。他所作紅梅也是勁枝繁花,艷如赤城霞?!盎魍硐己?干老生鐵鑄”。他崇尚的梅花不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而是“霞高勢逐蛟虬舞,本大力驅(qū)山石徙”;“…古怪奇崛,不受剪縛,別具一種天然自得之趣”;“寒香風吹下東碧,山虛水深絕人跡,石壁矗天迥千尺,梅花一枝和雪白。和羹調(diào)鼎非救饑,置身高處猶待時,冰心鐵骨絕世姿,世間桃李安得知?!敝敝磷罱K了他也選擇安葬在杭州超山梅園之上。對梅題材的繪畫表達貫穿了吳昌碩繪畫的始終。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梅花繪畫越加蒼老有力,渾厚豪邁。
他的梅花畫面構(gòu)圖開闔險中有穩(wěn),大刀闊斧,卻又收拾的精致耐看。梅花枝條篆籀入筆,老辣冼練,虛實有度,開闔險峻,氣勢恢宏;梅花花頭勾點錯落,濃淡相映,與梅枝相互映襯,嬌艷脫俗。吳昌碩吸取了篆書里的解字結(jié)構(gòu)以及用筆,用在了繪畫上。無論是整張畫梅枝的取勢,大勢中小枝穿插,還是枝與枝相互的生發(fā)掩映,無一不貫穿始終。當然,這些的最終,還是他對梅枝的結(jié)構(gòu)的理解和氣質(zhì)的把握。正如他自己說的“梅花性情識三分”,運用篆書用筆,在二維紙面上構(gòu)建三維空間,最終回歸二維畫面,使畫面達到平而不平的視覺效果。吳昌碩的梅花色彩以沉著取勝。色彩,即色與彩。色,色澤;彩,光彩。一般的畫面只是紅是紅,綠是綠,吳昌碩的用色不僅有色,還有陽光穿透的光彩。他用色不是完全調(diào)和,而是在紅色中含著其它顏色,不用調(diào)和均勻,使得紙面上的紅色中又包含著黃,青,等等,透而不臟,意味無窮。他的繪畫穩(wěn)重中透著靈動,空靈的色彩上深淺苔點躍動,蒼潤至極,直抵人心。
吳昌碩的梅花極具個人風格,他尊重傳統(tǒng),但不是模仿前輩。前人的梅花嬌弱玲瓏,他卻把梅花畫到碗口大小。他不拘泥于門前梅花一朵,卻把門前的一朵梅花寫成他對梅的性情的認識,對生命的解讀,對自然的真摯熱愛。他繼承著中國畫真正富有生命力的一面,運用他的智慧、專心、真摯,對藝術(shù)表現(xiàn)中最最基本的問題不斷地嘗試和研究,對事物的結(jié)構(gòu)與金石用筆找到最精準的結(jié)合的語言,寫下他心中的那片梅園。
[1]傅京生.中國花鳥畫學[M].鄭州: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5.
[2]吳昌碩.吳昌碩畫集[M].北京: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3.
[3]吳昌碩.吳昌碩詩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J205
A
1005-5312(2015)05-016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