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淦生
人類已有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文明史的標(biāo)志之一便是用文字紀(jì)錄人類社會所發(fā)生的事件和形成的思想。因此,那些以文字的形式相傳承的文化遺產(chǎn)乃是人類共有的一座巨大的藝術(shù)寶庫。在這座藝術(shù)寶庫中,許多先人留傳下來的名言警句猶如一粒粒珍珠,放射出璀璨奪目的光輝。它們經(jīng)歷了時間之河的淘洗,或流淌著歲月的痕跡,或鐫刻著歷史的滄桑;或折射出深邃的思想,或散發(fā)著古樸的幽香……它們或精致,或典雅;或幽默,或睿智;或深沉凝重,或清新飄逸……它們促人思考,催人奮進,散發(fā)著恒久的藝術(shù)魅力。我們閱讀、品味這些名言佳句,可以獲取無限的精神營養(yǎng),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從而在生活中少犯錯誤,少走彎路,變得高雅睿智,富于遠見。如果我們能在自己的語言和文章中合理運用這些名言警句,可以使我們的見解變得深刻,使我們的文字更富有文采,從而更為聽眾、讀者所喜聞樂見。廣大中學(xué)生如果在自己的考試作文中適當(dāng)運用名言警句,可以提升作文的品味,為作文增色添彩,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分數(shù)。由此可見,名言警句的積累和運用值得重視。
一、在作文中運用名言佳句的意義
陸機在《文賦》中說過:“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币饧丛谖恼玛P(guān)鍵的地方用上一句重要言論,即可成為全篇的警策。所謂“警策”,就是精練扼要而含義深刻的句子,又稱警句。它可以是作者自己的語言,也可以是引用的他人的言論;既可以是一兩句話,散見于文章之中,也可以集中起來組合成句群,構(gòu)成深刻透徹的議論性語段;既可用于敘事之后,畫龍點睛,深化主題,也可以用在議論之中,揭示觀點,得出結(jié)論,使文章更富哲理,提高思想深度……總之,文章會因這些警句的運用而錦上添花,出現(xiàn)“亮點”。
不管是古代的散文大家,還是今天的寫作高手,在他們的文章中,往往都會合理地“移植”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或借以表明自己的觀點,或為自己的觀點提供論據(jù),或提升自己文章的內(nèi)涵,或顯示作者的文化底蘊……譬如中學(xué)課本中收錄的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閣序》、韓愈的《師說》、蘇軾的《赤壁賦》、文天祥的《指南錄后序》等千古名篇中,都有過直接或間接引用名人名言的例子。而現(xiàn)代作家在文章中援引名言警句的例子就更是屢見不鮮,尤其是雜文、評論等議論性文體,引用名言已是寫作中的一種“常規(guī)武器”了。
在寫作中合理運用文采、哲理兼具的名人名言,具體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好處。
一是采用名人名言做作文標(biāo)題,可以使文章標(biāo)題更醒目,更吸引讀者,更富有文采,更藝術(shù)。直接引用或化用古詩詞文章中的名句做標(biāo)題,讀之一股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令人一見鐘情。常言道:“題好一半文。”好題目能為寫好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是寫作中重要的一環(huán)。標(biāo)題漂亮易為作文贏得較高的印象分。
二是名言名句作為文章的論點往往能夠開宗明義,統(tǒng)攝全篇或全段,具有要言不煩、一矢中的的作用。在作文寫作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個論點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往往會拖沓冗贅,詞不達意。若能找到一句恰當(dāng)?shù)拿蕴娲?,就會進入一種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境界,給人一種“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的感覺。名言警句都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言簡義豐,考生以此作為文章論點,能夠使文章觀點鮮明,針對性強,有說服力。
三是在論述中引用名言名句做論據(jù),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边@一名句既可作為論點“近墨者黑”的有力論據(jù),又能作為由頭引出自己的議論,開拓思路,達到進一步論述的目的。如在論述“磨難,生活的饋贈”這一論點時,可以引用巴爾扎克的名言“不幸,是天才的進身之階,信徒的洗禮之水,強者的無價之寶,弱者的無底之淵”為論據(jù)。那些富有哲理的名言,源自作者深厚的生活體驗,言簡意賅,其說服力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名言名句還是行文的點綴,那些睿智的言論,會使文章平添亮麗的色彩。
二、在作文中運用名人名言的原則
名人名言的運用,固然會為我們的作文增色添彩,但這種運用并不是沒有原則多多益善的。在作文中運用名言名句要貼切,即切合自己要表達的意思,或有利于證明自己的觀點。否則,再多再美的名言警句也會成為一種累贅,成為一種堆砌,非但無益于提高我們作文的品味,反會如滿身珠光寶氣的貴婦人一般給人庸俗之感,令人生厭。
在作文中運用名言名句的首要原則是精。寫文章是自己思想的呈現(xiàn),他人的語言再好再美,終究不過是一種點綴。歷史上作為“一代之文學(xué)”的漢賦,其走向沒落的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便是刻意追求辭藻華麗而使得內(nèi)容貧乏。再就是大量援用典故使得文章最終淪為“他人的跑馬場”,而影響了讀者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因此,唐代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韓愈提出了“惟陳言之務(wù)去”的口號而倡導(dǎo)起文章的改革。所以,在文章中運用名人名言應(yīng)本著“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的原則。過多的引用會變成一種堆砌,會沖淡作者自己的表達效果,無法彰顯我們自己的語言功力;又會使文章的論述不夠透徹,文氣不夠通暢,從而影響內(nèi)容的表達。
在作文中運用名言名句的原則之二是準(zhǔn)。所謂“準(zhǔn)”,就是內(nèi)容上要恰到好處,必須能與文章內(nèi)容契合無間,要做到水乳交融,無縫對接,切忌生搬硬套。使用名言名句要吃準(zhǔn)名言名句的表層意與深層意,有些還要多角度進行解讀。只有理解到位,才能使用精準(zhǔn)。如李白的名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自信、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學(xué)生們在寫作時如果理解不到位,就會將這句話當(dāng)成是對生活中奢侈、任性行為的一種溢美,這就和李白的原意相差甚遠了。又比如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常用來證明做自己認定的事時要敢闖敢干,不要被他人的言論所左右。但是前提是,你所認定的事或者你所要走的路是好事、是正路,否則,你還是“走自己的路,也聽聽別人怎么說吧”!
在作文中運用名言名句的原則之三是新。所謂“新”,就是杜絕陳詞濫調(diào),要盡量選用那些富有新意,令人耳目一新的名言。這些名言名句的“新”,未必等于時間上的“新”,可以是你新近讀到的前人的言論,可以是文學(xué)作品中人物的經(jīng)典語言。這種“新”主要在于沒有成為“爛大街”式的“大眾情人”。因為這類眾人皆知的名言很容易成為考場作文中鋪天蓋地紛至沓來,令人產(chǎn)生審美疲勞的東西。要多加關(guān)注近年來涌現(xiàn)出的文化名人(如諾貝爾獎、文學(xué)獎獲得者)的言論和各行各業(yè)富有成就者的經(jīng)驗之談。但是這里應(yīng)當(dāng)特別注意一點,這就是——所謂“新”,絕不等于“異”。網(wǎng)絡(luò)上新近流行的一些趣味段子、“雷人雷言”還是少去涉獵,因為這類東西,少了大氣厚重之感,多了嘩眾取寵之嫌,容易令人生厭。
在作文中運用名言名句的原則之四是“文”。這里的“文”指的是具有文化內(nèi)涵,富有文化色彩,那些過于通俗、庸俗甚至惡俗的東西不應(yīng)當(dāng)進入我們的作文。時下網(wǎng)絡(luò)上的一些流行語在中學(xué)生中很暢行,這些流行語有些形象生動,富于哲理,但更多的則比較淺薄,甚至格調(diào)低下,品味不高。所以,選用網(wǎng)絡(luò)流行語進入作文時一定要本著精心選擇、適當(dāng)改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不能裝到籃里就是菜,甚至故意借一些無聊的“段子”制造一種淺薄的“幽默”。還有一點,就是應(yīng)當(dāng)多從文化典籍中獲取名言,從文化名人的言談和書籍中尋找警句,少用商業(yè)、娛樂氣息較濃的東西。多運用一些有文化含量的材料,會彰顯出你的文化底蘊,會增加文章的厚重感,會博得同是“文化人”的語文老師的青睞。
總之,只要注意名言警句選用上的精練、準(zhǔn)確、新鮮、有文化內(nèi)涵,就一定會讓這些文化珠寶在我們的作文中熠熠生輝,會使我們的作文如同鑲上鉆石的項鏈,美輪美奐。
三、在作文中運用名言的幾種模式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考生平時要做好名言的收集、整理和積累。在平時的閱讀(深閱讀和淺閱讀)中,要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身邊不妨常帶一本筆記本,一旦看到、聽到那些優(yōu)美、有趣、富于哲理的句子就記錄下來。在收集、整理的時候,最好按內(nèi)容做適當(dāng)分類,這樣便于自己日后的查找和使用。收集的目的全在于運用,所以我們還要時不時地翻翻這些名句集錦,盡量做到爛熟于心,在寫作時能夠信手拈來熟練運用。
在寫作過程中引用名句,并無固定套路,但略加歸納,基本上有這樣幾種模式。
一是引用名句,搭建文章框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yè)、大學(xué)問者,必經(jīng)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比绻来藢懗鲆黄撐?,那么這三句名言正好搭建出了文章的基本框架。這樣的歸類分敘顯現(xiàn)出作者寬闊的視野,說理自然、厚實、凝重,立意脫俗,氣度不凡,文章更富有形象性。
二是引用名句做論據(jù)。名人名言原本就是議論文的重要論據(jù)之一。所謂的“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中的“講道理”指的就是以名言警句做論據(jù)的一種論證方法。
三是在記敘文、散文中引用名句進行議論和抒情。在記敘文、散文中,引文的主要作用就是議論和抒情。
當(dāng)然,自古文無定法,但是又有一定的章法可循。在作文中援引名言警句也是一樣,我們?nèi)绻軌蛎靼滓妹悦涞囊饬x,注重名言佳句的積累,遵循選用名人名言的原則,掌握一定的引用方法和技巧,我們就一定能在作文中信手拈來,旁征博引,妙筆生花。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