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夏瑾
阿拉伯學生漢語近義詞習得偏誤及教學模式研究
——以義烏工商學院為例
○陳夏瑾
詞匯的習得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基礎。進入中高級階段,詞匯量不斷擴大,近義詞的習得往往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一大瓶頸。本課題以2015年春季中級階段阿拉伯留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實證研究,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實驗,探討他們在近義詞辨析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希望能對近義詞教學有所幫助。
阿拉伯 近義詞 偏誤 教學模式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基礎是詞匯的習得。漢語博大精深,對于非漢字文化圈的外國留學生來說,進入中高級階段,學習者的詞匯量不斷擴大,詞語誤用顯著增加,最突出的表現就是近義詞的誤用,漢語近義詞的習得往往是他們學習漢語的一大瓶頸。
特別是對于阿拉伯留學生來說,他們屬于非漢字文化圈,他們的母語中未必像漢語這樣存在大量的同義詞、近義詞。因此,學生在學習漢語詞匯時的難度就進一步加大了。例如:
(1)他喝醉了,走路搖搖晃晃的,跟企鵝(同樣*)。(中級,蘇丹)
(2)今年,我們學院(舉辦*)了漢字聽寫比賽。(中級,也門)
例(1)中的“同樣”要改為“一樣”。“一樣”可以與“跟”“像”“和”配合使用,構成“跟(像、和)…一樣”的格式,表示兩個事物間有相似之處;“同樣”無此用法。例(2)中的“舉行”“舉辦”在阿拉伯語中是同一個詞,但在漢語中“舉行”“舉辦”的搭配對象有所不同,除了在和“宴會”“婚禮”搭配時可通用,其他情況下不能通用。“舉行”常和“會議”“比賽”等詞搭配使用,“舉辦”常和“講座”“展覽”等詞搭配。因此,例(2)中的“舉辦”應改為“舉行”。
以上是中級階段阿拉伯留學生在近義詞使用過程中的偏誤,類似的偏誤還有很多。那么,近義詞究竟該怎么教,教學中應抓住哪些重點和難點,具體有哪些教學策略和方法,這些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本文以發(fā)放調查問卷、設計實驗方案及個人訪談等形式,通過對義烏工商學院2015年春季中級階段阿拉伯留學生近義詞的調查分析,考察他們在近義詞學習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實驗,探討他們在近義詞辨析方面存在的問題及采取何種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在交際過程中的實際運用能力。
本課題采用課堂實證研究的主要方法考察中級階段阿拉伯留學生在近義詞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偏誤類型,并針對這些偏誤,設計具體實驗,探討何種教學模式更有助于學生近義詞的習得。本課題的實驗設計如下:
(一)實驗問題
第一,中級階段阿拉伯留學生對近義詞的掌握程度,存在哪些偏誤類型?
第二,針對這些偏誤類型,在課堂上采取何種教學模式更有助于學習者對近義詞的習得?
(二)實驗方式
1.實驗對象
本次實驗以2015年春季中級階段的30名留學生為調查對象,這些被試參加試驗時已在校學習1-1.5年,每周學習時間為20課時(40分鐘/課時),并且他們都是非學歷生。之所以選擇中級階段的留學生為實驗對象,是因為他們在進入中級階段學習后,學習者開始大量接觸近義詞,并產生了大量的近義詞使用偏誤。
2.實驗程序
采用隨堂測驗的方式進行,時間為40分鐘,要求被試在無教師指導的條件下獨立完成。首先請30名阿拉伯留學生對15組備選的近義詞進行測試。測試方法是讓學習者判斷每個句子中的劃線部分能不能用右邊的詞語,能用的打“√”,不能用的打“×”,不確定的打“?”。通過測試,總結學生在近義詞使用方面的準確率,以及存在的偏誤類型。
3.實驗結果及分析
對以上實驗材料的測試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別計算阿拉伯留學生對三類近義詞答題的正確率,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以上實驗結果顯示,留學生在不同類型近義詞習得過程中存在不同難度。整體而言,類型1習得難度最低,正確率達到86.32%,主要在于這類近義詞具有不可替代性。相比而言,類型2和類型3具有較高的學習難度,即使在課堂上進行過專門的講練,學習者的正確率也僅為68.92%和63.65%,主要是因為這兩類近義詞“能否替換”,這說明這兩類近義詞是習得難點。
究竟應該如何教近義詞?有哪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究竟哪種教學方法對非漢字文化圈的阿拉伯留學生最有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對發(fā)現式教學和接受式教學分別設計了教學實例,探討兩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
(一)接受式教學實例
使用PPT、Excel等電子文本或紙質文本展示近義詞的異同,先讓學生看近義詞的規(guī)則,然后用例句進行說明,全部差異講解完后再做練習。請看“幫忙——幫助”的教學過程:
講解:
[不同點]:“幫助”可以帶賓語,而“幫忙”是動賓式離合詞,后面不能再接表示人的賓語?!皫兔Α背7珠_來用,比如“幫個忙”“幫誰的忙”“幫個大忙”“幫不上忙”等等,而“幫助”無此用法。舉例:
(1)她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幫忙*)
(2)這個箱子太重了,你能幫助我嗎?(幫忙*)
(3)我不懂電腦,所以你修電腦我也幫不上忙。(幫助*)
(4)我有時間,可以幫你的忙。(幫助*)(5)請幫個忙,給我一本茶。(幫助*)
(二)發(fā)現式教學實例
利用PPT等電子文本,將近義詞每個異同點分層次依次顯示例句、答案和解釋:先顯示例句,引導學生思考并做出選擇,這些近義詞是都可以用,還是可以用哪個,不能用哪個;第二次顯示正確答案,并請學生思考為什么,即使用的條件;最后顯示近義詞的使用規(guī)則;全部差異講解完后做練習。下面例舉“幫忙”——“幫助”差異的教學過程:
首先顯示例句,請學生思考,并做出選擇:
(1)她經常——父母做家務。
(2)這個箱子太重了,你能——我嗎?
(3)我不懂電腦,所以你修電腦我也——不上——。
(4)我有時間,可以——你的。
(5)請——個——,給我一本茶。
然后顯示答案,并引導學生通過例句觀察近義詞的異同,找出使用規(guī)則:
(1)她經常幫助父母做家務。(幫忙*)
(2)這個箱子太重了,你能幫助我嗎?(幫忙*)
(3)我不懂電腦,所以你修電腦我也幫不上忙。(幫助*)
(4)我有時間,可以幫你的忙。(幫助*)
(5)請幫個忙,給我一本茶。(幫助*)
最后顯示近義詞的使用規(guī)律。
根據以上教學實例,我們可以發(fā)現:接受式教學是先講解和練習,發(fā)現式教學是先練習后講解。接受式教學步驟少,用時少;發(fā)現式教學步驟多,用時長。通過口頭調查,發(fā)現近半數以上的學生傾向于采用接受式教學法,即先講解后練習。
(三)兩種教學法的對比實驗
為全面了解發(fā)現式教學法與接受式教學法的優(yōu)劣,我們就“幫忙”“幫助”這組近義詞設計了兩組實驗,實驗組一采用接受式教學模式。教師直接將該組近義詞的異同教授給學習者,并配以相應的例句。在講解后配以相應的改錯練習。實驗組二采用發(fā)現式教學模式,實驗材料與實驗組一相同,但處理方式有異。教師首先要求學習者從每組近義詞中選擇適當的詞語填入相應的句子中,學生完成后教師公布正確答案。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例句,讓學生發(fā)現異同點,最后教師總結概括規(guī)律。兩組實驗時間均為40分鐘。
教師講解完后,為考察學生對“幫忙”和“幫助”的掌握情況,要求學習者判斷句中劃線部分應填入哪個詞。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完成后,教師對兩組被試正確率進行統(tǒng)計,如表2:
表2:
從以上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雖然學生傾向于接受式教學模式,接受式教學可以提高教學速度,但效果卻大不如發(fā)現式教學模式。實驗組一采用接受式教學,兩詞的正確率分別為73.92%和76.84%,而實驗組二采用發(fā)現式教學,正確率分別為82.45%和84.69%,其正確率明顯高于接受式教學模式。
因此,我們認為,接受式教學和發(fā)現式教學兩種教學方法各有優(yōu)劣:接受式教學模式方便快捷,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學速度,使學生對需掌握的語言點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學生也普遍傾向于接受此種教學方法,但是,單純采用接受式教學模式,知識的記憶,尤其是長時記憶不太理想,學生很容易遺忘或者混淆;發(fā)現式教學要求學生通過自主發(fā)現、探究語言規(guī)律,能促使學生進行大腦深加工,進入長時記憶,學生就不容易遺忘。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用時較長,學生投入量大,過多使用會影響教學速度,學生也容易疲勞厭學。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引導啟發(fā),對教師的要求也比較高。由于兩種教學法各有所長,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兩種方法配合交替使用,這樣可以提高教學速度和效果。
本文通過課堂實證研究、發(fā)放調查問卷和個案訪談等形式證明:不同類型的近義詞的習得難度不同,課堂上顯性的近義詞辨析教學能夠顯著促進漢語二語學習者對近義詞差異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根據近義詞的習得特點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
第一,針對不同類型的近義詞具有不同的習得難度,我們要合理調整教學時間。對于類型1的近義詞,由于習得難度相對較低,學習者比較容易掌握,教師在課堂講練過程中可適當加快教學進度。而對于類型2和類型3的近義詞,由于學生比較難掌握,教學則應花較多時間進行講練。
其次,對于近義詞的教學不同單純通過教授語言規(guī)律或者總結使用規(guī)則,即我們不能單純采用接受式教學模式使學生掌握,更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使學習者在語境中習得近義詞的規(guī)律用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發(fā)現,探究語言規(guī)律,即采用發(fā)現式教學模式,并且,兩種教學模式交替使用,更有利于促進和保持近義詞的習得。
綜上所述,近義詞的習得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使學生能正確掌握并學會運用近義詞,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法通過不同的語境對以往講練過的近義詞進行復習和鞏固。對于不同類型的近義詞,我們要合理調整教學時間,較容易的近義詞適當加快教學進度,比較復雜的近義詞在課堂上多進行講練。同時,教學中,我們提倡發(fā)現式教學模式和接受式教學模式交替使用,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能更好地掌握近義詞。
[1]洪煒.漢語二語者近義詞語義差異與句法差異的習得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2,(3).
[2]白英愛.朝鮮族學生的漢語近義詞偏誤分析[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1,(11).
[3]張麗娟,李芳芳.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同義詞辨析[J].臺聲新視角,2005,(11).
[4]敖桂華.對外漢語近義詞辨析教學策略[J].漢語學習,2008,(3).
[5]李紹林.對外漢語教學詞義辨析的對象和原則[J].世界漢語教學,2010,(3).
[6]劉春梅.留學生單雙音同義名詞偏誤統(tǒng)計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3).
(陳夏瑾 浙江義烏 義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 322000)
義烏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院級課題,項目編號:[201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