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佺
老舍先生的《貓》(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句話就是:“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逼渲械摹肮殴帧币辉~被看成是文眼,教學(xué)中圍繞這個詞展開的理解也各式各樣。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是:“古怪”本來是個貶義詞,可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感情色彩,應(yīng)該說重新具有“豐富、有趣、奇特”的語境義。這樣理解對嗎?
應(yīng)該說,這種觀點許多教師認(rèn)可。因為課文中雖然沒有明確表達(dá)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詞句,但也不難體會到作者對貓的情感傾向,如作者贊貓“有時候很乖”,夸貓捕鼠的時候“多么盡職”,還詳細(xì)描摹貓的動作的“溫柔可親”和叫聲的“豐富多腔”……可見作者是很喜歡貓的。這種把本來很喜歡的偏偏說成“古怪”的表達(dá)是一種“無理而妙”,也與本單元前兩篇課文中的“明貶實褒”是一脈相承的。
但筆者對這種說法不愿茍同。
首先,我們來看看《貓》的原文情況?!敦垺钒l(fā)表于1959年8月《新觀察》第16期,題目雖然是《貓》,可目的是要借寫貓來寫那個大躍進(jìn)時代的“亮點”——滅四害運動取得的“很大的成功”。文中有這樣的表達(dá):“貓的地位的確降低了,而且發(fā)生了些小問題。可是,我并不為貓的命運多耽什么心思。想想看吧,要不是滅鼠運動得到了很大的成功,消除了巨害,貓的威風(fēng)怎么會減少了呢?兩相比較,滅鼠比愛貓更重要的多,不是嗎?”由此可見,老舍先生在《貓》中是無意于夸贊貓的。
其次,老舍先生對貓的一貫態(tài)度。舒乙先生在《我的父親老舍》(遼寧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2版)中,有以下這樣一些關(guān)于老舍與貓的表述:“父親喜歡狗,也喜歡貓。不過凡是談到狗時,都很尊重;而談到貓則常常是批評的”“父親對貓的看法是比較復(fù)雜的,反正,絕不能簡單地用一個‘愛字去概括”“他很愛貓,但又深知貓的毛病,故而常常嘲笑它們”“貓的可愛而且可敬的時候,是它們蹲在老鼠洞旁屏息凝視的時候,還有母貓生了小貓之后。這些時候它們是很盡職的。糟糕的是,貓也有不怎么可人疼的天性。貓是反復(fù)無常的典型”“這就是說,貓是有復(fù)雜性格的小動物?!保ㄒ陨险栽摃?44~248頁)應(yīng)該說,這些文字是舒乙先生認(rèn)真研讀其父親作品中對貓的描寫以及參照父親生活而作出的一種真實又樸素的評價,也比較全面地闡述了父親作品中所寫的貓的情況——用“古怪”來形容是恰如其分的。
在了解了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表達(dá)習(xí)慣之后,我們再來看課文中老舍先生對貓的描寫:“老實”與“貪玩”,“溫柔可親”與“一聲也不出”,“什么都怕”與“勇猛”……他用這種對舉的形式,正好符合人們對“古怪”的理解——性格怪異、很特別,讓人難以捉摸。也就是說,老舍先生在《貓》中,是用“古怪”和“可愛”共同表現(xiàn)貓的性格的復(fù)雜性,而不是用“古怪”從另一面來表達(dá)“可愛”的,“古怪”就是古怪,是談不上可愛的。
(作者單位:安徽省樅陽縣浮山中心學(xué)校 責(zé)任編輯:辛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