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玥 編輯|趙立
大衛(wèi)·霍克尼的觀看
文|顧玥 編輯|趙立
他覺得如果梵高在世也會像他一樣為iPad著迷,“他還會在上面寫他的信!”
4月13日,可能北京所有藝術愛好者和時尚達人都被沙塵暴吹進了北大,你無法想象一場名為《當代美感的建立》的藝術講座怎么會有這么多聽眾。下午4點開始的講座,12點大講堂已經塞不下人了,微博上有人評論這場講座應該放在工體,瞬間收獲了十幾個贊,沒多久人群又迅速填滿了3個作為“視頻直播分會場”的大教室。人疊著人,伸長脖子踮著腳,個個保持側耳傾聽的姿態(tài),瞇眼盯著模糊不清的投影,就為了傳說中“這個星球上、在世的、為數(shù)不多的、這個級別的藝術家里、唯一一位”來到中國的大師—大衛(wèi)·霍克尼。
大衛(wèi)·霍克尼的“官方”頭銜是“最出名的英國在世畫家”,并獲得由英國女王頒發(fā)的限額25枚的英國功績勛章,此次來華是為了4月中旬開始(2015年4月18日—6月6日)在佩斯北京呈現(xiàn)的個展《春至》。你永遠能從這位快80的老頭身上找到5種以上的顏色,大部分都是明快的色彩,比如一頂白色的畫家帽,嫩綠開衫配上粉紅領子,中間夾層天藍色毛衣,腳上的襪子是明晃晃的熒光藍?;艨四峒怪纳习虢赝皬澢蠹s100度的樣子,使他一直保持著向前探看的姿勢。這種姿態(tài)再適合他不過了,“觀看”正是霍克尼半個世紀以來一以貫之的創(chuàng)作動力。
“透視需要被扭轉”,他在北大的講座上說,幾天后在央美的講座上他又一次強調。這句話是他近30年來探索的核心主題,背后是他對還原“觀看”的真實的答案。1983年,霍克尼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初次看到中國手卷《乾隆南巡圖》,那是他“一生中最興奮的一天”,因為這是一種完全不同于西方的透視的觀看方式?;艨四嵴J為焦點透視使觀看者從一個固定的角度就能看到全局,但我們的觀看方式實際上不是這樣。我們一直都在掃視,注意力在移動,近同于中國繪畫的“移步換景”。2001年,霍克尼借助于物理學家查爾斯·法爾考對一些西方繪畫大師的作品所進行的數(shù)學分析,推出了《隱秘的知識》一書,指出文藝復興以來經典油畫借助了透視儀器(透鏡、針孔和凹面鏡)等暗箱技法,同時談到中國繪畫大師與文藝復興時期大師的區(qū)別:中國繪畫大師先是在花園中的小徑上散步,然后再回去繪出他在其中散步的體驗,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是坐在屋里透過窗口向外觀察再作畫,是把自己固定在那兒的“窗口作品”:“他們之間的出發(fā)點大不相同:一個是坐著的,一個是走動的。中國畫家作畫時,也會坐下來,但是他的作品絕不是坐著繪制的結果,而是在花園里散步觀察的結果?!?/p>
此后霍克尼嘗試擺脫光學設備對觀察的禁錮,以多個焦點來觀察物體。他嘗試了拼貼攝影、多機位攝像,在戲劇舞臺上設計了一艘有10個“視角消失點”的船,又利用傳真機、寶麗來相機、Photoshop和iPad、iPhone等各種工具,只希望用一種更真實的觀看方式來創(chuàng)作,打破固定的單點觀看,讓觀者可以邊走邊看,就像輪流睜開左右眼能看到不同的東西一樣?!坝袝r候必須去詮釋世界,而不是復制世界?!被艨四嵴f。
此次展覽,多頻影像作品《沃德蓋特樹林,冬天,2010》和《七個約克郡風景》就是他詮釋世界的嘗試。作品由多臺攝像機安裝于一輛行駛中的汽車上拍攝而成。隨著多個鏡頭的前進,屏幕上展現(xiàn)出同時變化的視角和風景,觀者原地不動卻像是在隨之前行。這兩幅作品在更深層次上表達了霍克尼對觀看方式與時空關系的思考,“因為這個角落和那個角落的時間不同,我從一個角落轉而看另一個角落的時候,這樣的觀看就是在穿越時間……我們看的的確是片段,然后將一個又一個的碎片連接起來。時間以某種方式營造出了空間。”他在《更大的信息:大衛(wèi)·霍克尼談藝錄》中說。
除了這兩個巨幅錄像裝置,本次展覽的主體是霍克尼用iPad描繪的英國東約克郡的春天。有人質疑霍克尼畫風景畫是藝術的倒退,因為這老頭當年可是從最潮流的波普藝術起步的。早在學生時代,霍克尼就與英國波普藝術奠基者之一彼得·布萊克一起參加了波普藝術興起的標志性展覽“當代青年藝術展”。波普藝術風生水起,而霍克尼“只做了約5分鐘的波普藝術家”就收拾起行李從英國搬到洛杉磯,與好萊塢明星們做鄰居了,因為那里有過不完的夏天和永不落下的太陽。“我從小時候在電影院看的好萊塢電影里注意到,電影里的人會在地上留下很深的影子。但是在布拉德福德,我們不可能有那么深的影子—這意味著陽光一定非常非常好。”他在一次采訪中說,他把加州之于他的意義比作梵高的南方和馬蒂斯的藍色海岸。
等到他筆下的藍色游泳池、方盒形豪宅、年輕健康的肉體和比佛利山莊的衣香鬢影誘惑得伍迪·艾倫都想從紐約搬到加州時,霍克尼在為好友盧西安·弗洛伊德?lián)文L貢r突然發(fā)現(xiàn)了自己出生并成長的英國鄉(xiāng)村的迷人之處:每天都在繁茂生長的春天。加州有陽光,英國鄉(xiāng)下卻有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土地、植被和光線,于是他又拔腿重回英國,在鄉(xiāng)村小路邊支起畫架,像古典印象派畫家一樣描繪起了自然風景?!拔蚁虢⒁环N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出畫布和粗筆刷直接去畫……這種方法非常老派。我非常清楚藝術界所謂的風景畫已經過時的說法,但我覺得:是描繪風景固有的手法過時了,不是風景本身,所以你得發(fā)現(xiàn)別的手法??傆衅渌姆椒ㄈタ矗ビ^察。”他說。
此次展覽大部分畫作描繪的都是約克郡同一條小路,其中幾幅畫還被放大成不同尺寸分開掛在展廳里—往森林深處延伸的羊腸小道,路左一叢灌木,路右一截斷墻,近處有個水洼;要么就是視角更近的一處取景,樹叢為主的畫面上小道偏居一隅,最顯眼的是一個有騎馬標識的三角形路標。所有的畫都色彩明亮,粗心大意的人橫掃一圈可能會產生它們都長得一樣的錯覺,只有走近細看才能發(fā)現(xiàn)每一幅畫筆觸的不同、色彩的變化、景物細微的形態(tài)改變,才能挖掘霍克尼在iPad上操縱各種筆刷和顏色從初春約克郡貧乏的道路和料峭樹林一路追蹤到5月后野胡蘿卜、黑刺李和山楂突然從四面八方冒出來的良苦用心。
霍克尼自述在開始畫這些畫時,有些天的早上他就是去那里,站上20分鐘,然后回來。這樣一來,腦中就會有多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拔抑雷约阂タ词裁础8鶕愕臎Q定,那就是你看的東西—你會忽略很多別的東西。因此,莫奈會作出決定,我就是要去看看這個。你事實上是如何看水中倒映的云彩的?之后10或15分鐘里記憶就會非常非常好。想象一下:清晨,他需要做的不過是走到睡蓮池,坐在那里抽上幾支香煙,然后回來作畫?!痹诨艨四峥磥恚螕碛兴娺^的最好的生活方式,“吉維尼一座樸實的宅子,但廚房極好,兩個廚師,園藝師,很棒的畫室。什么樣的日子啊!他做的全部事情就是看自己的睡蓮池和花園。棒極了。他在那里待了43年。他看到43個春天,43個夏天的過去,冬天和秋天。”
不少人對此次展覽皺眉頭,當代藝術家宋永紅就在微博上評論整個展覽重復雷同的大量印刷,仿佛是為賣場準備的?!拔疫€是喜歡霍克尼那些有手感的作品?!彼f。確實,與普通布面油畫相比,由iPad繪制然后打印出來的作品完全沒有筆觸變化的復雜紋理,取而代之的是數(shù)量有限的筆刷模板,這些精確的模板致使打印出來的畫面呈現(xiàn)一種奇異的清晰感??墒钦{皮的霍克尼如果聽到“沒有手感”的評價大概會不服氣地癟癟嘴聳聳肩,“嘿,要說手感,這可是我用大拇指指腹點點戳戳畫出來的。”
還有人指責霍克尼被科技操縱,背離了繪畫的精神。而自我評價為“活在當下的藝術家”的霍克尼認為用iPad繪畫并不是向科技投降,它只是一個媒介?!霸谖鞣饺藗円欢纫詾槔L畫已死,可是手機竟然讓畫畫兒回到了我們的生活中,這真令人吃驚?!彼f,“說到科技,刷子、顏料、鉛筆都是科技。”人們總擔心電腦的便利反而會讓自己變得笨手笨腳,殊不知靈敏度和表現(xiàn)力其實正取決于我們那“不怎么靈巧的手指”。
新的科技再次影響了霍克尼觀看的方式。因為iPhone和iPad的屏幕背光,霍克尼會更傾向于選擇亮的物體來畫,日出,還有裝了水可以反光的花瓶。“還有什么能比朝陽更明亮燦爛呢?”有一陣子,他每天早上6點就拿起iPhone,開機,調色,配色,用手指捕捉窗外布里德靈頓的海上日出,畫好后立即發(fā)給自己在各地的朋友,讓他們能在起床后看到他們錯過的美景?!拔耶嫷蔑w快,像梵高一樣。”有時候朋友們能一連收到好幾幅冒著熱氣的新鮮畫作,“他們不必回復我。那些畫是純粹的愉悅,也是免費的?!被艨四嵴f。這個78歲的老頑童愛死了iPad,因為顏料永遠用不完,也再不用為了挑一個合適的顏色而亂翻一通。最棒的是,畫完壓根不用收拾殘局,關機就行。他覺得如果梵高在世也會像他一樣為iPad著迷,“他還會在上面寫他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