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李漁及《閑情偶寄》研究綜述

      2015-11-06 12:32張婧龐瑞東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9期
      關鍵詞:李漁

      張婧++龐瑞東

      摘 要:李漁的《閑情偶寄》自問世以來便備受關注。其中《詞曲部》《演習部》及《聲容部》的某些章節(jié)談及戲曲理論,精細獨到,見解深刻,具有深遠影響。本文主要介紹李漁的生平事跡、《閑情偶寄》的版本情況及其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從《閑情偶寄》的曲論部分出發(fā),結合其產生的時代環(huán)境和作者特殊的生活經歷,為挖掘李漁在戲曲理論方面的獨到貢獻奠定基礎。

      關鍵詞:李漁 《閑情偶寄》 曲論

      李漁(1611—1680),字笠鴻,號笠翁。初名仙侶,字謫凡,號天徒。作品中使用的別號,有伊園主人、湖上笠翁、隨庵主人、笠道人、覺道人、覺世稗官。宗譜尊稱“佳九公”。文壇亦有稱“李十郎”者。(單錦珩《李漁年譜》)

      李漁祖籍浙江蘭溪,漁之父輩均系平民,僅伯父如椿為“冠帶醫(yī)生”,漁自謂“襁褓識字”,“乳發(fā)未燥”即隨伯父登“大人之門”(伯父在江蘇如皋行醫(yī))。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使青少年時期的李漁能不為生計擔憂,安心地學習“詩書六藝”,自稱“年及髫齡”即能作詩。大約在崇禎八年(1635)前后李漁赴金華府應童子試。浙江提學副使許豸對之頗為賞識,“獨以五經見拔”,并四處為之揚譽:“取試卷災梨,另為一帙,每按一部,輒以示人曰‘吾于婺州得一五經童子,詎非僅事!……”(《笠翁文集》卷二《春及堂詩跋》)童子試的成功初步展露了李漁的才華,也大大增進了其入仕之心,自此至明亡期間李漁在金華府庠專攻舉業(yè)。崇禎十二年(1639)夏,赴省城杭州應鄉(xiāng)試,落榜。崇禎十五年(1642),李漁再應鄉(xiāng)試,中途聞警折返。滿腹詩書的李漁終因身逢亂世而與科舉無緣。

      作為平民的李漁,自幼便有和市民接觸的機會,這對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有影響。李漁大約自崇禎十七年(1644)前后起,回鄉(xiāng)避亂于山中,隨著其父的病故,他的生活日漸困頓,逐漸走上了賣文為生的道路。在出售伊山別業(yè)后,約順治七年(1650)舉家遷徙杭州,為生計而漂泊?!袄顫O在進入杭州之際,實則已經開始逸出傳統(tǒng)文人生活方式的常軌。作為家無恒產的一般文士,李漁賴以謀生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筆耕賣文,二是打抽豐。”[1]其戲曲小說多作于此時,在文壇上聲名鵲起。

      李漁約于康熙元年又遷居江寧,此間“李漁幾乎是全力從事出版經營,出版了各類應世雜著,而其文化身份亦由通俗作家變?yōu)檫x家和出版家?!盵2]康熙七年(1668)以后的數(shù)年內,李漁又攜由家姬組成的戲班獻藝四方,在社會上產生了頗大的影響,他也因此獲得了“戲班班主”的身份??滴跏辏?677),李漁再次舉家遷回杭州,“買山而隱”,三年后因病去世,但在當時并未引起什么反響。

      特殊的時代背景(明清易代、商品經濟發(fā)展、市民階層壯大)和特殊的生活經歷造就了李漁異于傳統(tǒng)士人的文化人格:他既有曠士、幽人的逸趣,騷人墨客的才氣,又有精明商賈的計利而求。這種特異的思想人格直接影響到其創(chuàng)作心態(tài)及作品特質。作為風雅之士的李漁具有文人特有的主體意識和雅俗觀念,強調“字字俱費推敲”(《閑情偶寄·詞別繁減》),追求“文人之筆”(《閑情偶寄·忌俗惡》),力求“寓雅于俗”,體現(xiàn)其自適其適的人生追求;兼為精明商賈和山人清客的李漁為了謀生及營利,不得不接近市井,向民間靠攏,爭取“使觀者各暢懷來”(《閑情偶寄·減頭緒》),體現(xiàn)了“娛人”的審美取向。多重身份反映在戲曲理論上呈現(xiàn)出多質并包的色彩。李漁在滿足文人士大夫傳統(tǒng)的審美需要的同時,還關注了觀眾的欣賞口味,考慮戲曲藝術的舞臺直觀性特點。

      李漁學養(yǎng)深厚,涉獵廣泛,對戲曲、小說、詩文、隨筆等均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興趣,堪稱清初文壇上才華橫溢的名士。然而最令李漁滿意的要首推《閑情偶寄》,他講到:“弟以前拙刻,車載斗量,近以購紙無錢,每束高閣而未印。獨《閑情偶寄》一書,其新人耳目,較他刻為尤甚?!保ā扼椅桃患已晕募づc劉使君》)

      《閑情偶寄》不僅令作者自身滿意,而且被后世所推重,據掌握的資料來看,《閑情偶寄》自刊刻以來海內外至少有50多個版本,重要的有:《閑情偶寄》十六卷(清康熙十年翼圣堂刻本)、《笠翁偶集》六卷(清雍正八年芥子園刻本)、《李笠翁曲話》(曹聚仁校訂,上海梁溪圖書館排印,1925年發(fā)行)、《閑情偶寄》(貝頁山房排印,1936年發(fā)行)、《李笠翁曲話》(陳多注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李笠翁曲話注釋》(徐壽凱注,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李漁全集·閑情偶寄》(單錦珩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閑情偶寄》(江巨榮、盧壽榮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閑情偶寄圖說》(王連海注釋,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版)等。

      《閑情偶寄》屢次再版,必有其過人之處。江巨榮、盧壽榮指出:“《閑情偶寄》共分詞曲、演習、聲容、居室、器玩、飲饌、種植、頤養(yǎng)等八部,論及戲曲理論,妝飾打扮、園林建筑、器玩古董、飲食烹調、竹木花卉、養(yǎng)生醫(yī)療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內容相當豐富,觸及到中國古代生活的許多領域,具有極強的娛樂性和實用價值。”[3]然而,《閑情偶寄》中最令后世稱道的,還是其戲曲理論,亦即《詞曲部》《演習部》和《聲容部》的某些章節(jié)。李漁在吸收前代戲曲理論營養(yǎng)的同時,又結合自己戲曲演出的實踐經驗,很好地融“文人、出版家、戲班班主”的角色于一身,從而極大地超越了前人。其曲論擺脫了單純對戲曲語言形式的探討,論及戲曲的編、導、演,并處處關注觀眾,關注舞臺,真正做到了視戲曲為一門舞臺藝術,以區(qū)別于案頭文學,還戲曲以獨立的藝術品格。笠翁曲論語言清新雋永,行文流暢,不落俗套,脈絡清晰,體系嚴密,見解透辟,對我國古代戲曲理論作了系統(tǒng)全面的總結。

      《閑情偶寄》的曲論論述戲曲創(chuàng)作和演出的方方面面,在構思、語言、人物形象塑造、賓白等方面均有創(chuàng)見,真正做到了遵從戲曲的舞臺性來探討戲曲創(chuàng)作規(guī)律。不僅對指導清代傳奇創(chuàng)作和演出有指導意義,而且也為后世的戲劇創(chuàng)作和表演提供了借鑒。綜括而言,《閑情偶寄》曲論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李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著創(chuàng)作和演出經驗,因此他從戲曲的舞臺直觀性出發(fā)創(chuàng)設的戲曲理論,突破了前代曲論家的案頭文學傾向,其理論深度及理論自覺意識都勝前代理論家一籌。

      第二,李漁曲論處處體現(xiàn)其“觀眾本位”的思想,這是對我國古典戲曲理論的補充和發(fā)展,為戲曲文學的傳播及延長戲曲的生命力做出了有益的探討。

      第三,李漁曲論既以滿足觀眾口味為原則,同時又追求“文人之筆”,體現(xiàn)其“既努力與世俗文化融為一體,又不悖文士底色的特點”,其曲論亦因此而呈現(xiàn)出“既尚俗又寓雅于俗”的特色。

      李漁《閑情偶寄》的曲論部分以其獨特的視角,深邃的洞察力,揭示了戲曲藝術的獨特規(guī)律,對后世曲論具有重要影響。清代楊恩壽的《續(xù)詞余叢話》和民國初年吳梅的《顧曲麈談》甚至大量襲用《閑情偶寄》原話,試舉兩例如下?!独m(xù)詞余叢話》卷二《原文續(xù)》中言:

      代何等人說話,即代何等人居心。無論立心端正者我當設身處地代生端正之想;即遇立心邪僻者,亦當舍經從權,暫為邪僻之思。務使心曲隱微,隨口唾出,說一人肖一人,務使雷同,勿使浮泛,若《水滸傳》之敘事,吳道子之寫生,斯道得矣。[4]

      《顧曲麈談》第二章在談結構宜謹嚴時云:

      譬如造物之賦形,當其精血初凝,胞胎未就,先為制定全形,使點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勢。倘先無成局,而由頂及踵,逐段滋生,則人之一身,當有無數(shù)斷續(xù)之痕,而血氣為之中阻矣?!枪首鱾髌嬲撸豢杉奔蹦楹?,袖手于始,方可振筆疾書于后。有奇事方有奇文,未有命題不佳而能出其錦心,揚為袖口者也。嘗讀近人傳奇,借其慘淡經營,用心良苦,而不能被管弦副優(yōu)孟者,非審音協(xié)律之難,而結構全部規(guī)模之未盡善耳。[5]

      可以看出,二書都有明顯襲用《閑情偶寄》原文的痕跡。另外,《顧曲麈談》對“結構”的闡釋除“均勞逸”“酬事實”是在李漁曲論基礎上加以發(fā)揮外,其余均沿用李漁曲論之原名目,亦談“戒諷刺”“立主腦”“脫窠臼”“減頭緒”。此外,二書受《閑情偶寄》影響之處還有很多,不一而足。

      受時代及作者自身因素的影響,《閑情偶寄》之曲論也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主要表現(xiàn)在:

      首先,李漁將戲曲創(chuàng)作作為“點綴太平”的工具。他在“凡例七則”中將“點綴太平”放置首位,指出:“武士之戈矛,文人之筆墨,乃治亂均需之物;亂則以之削平反側,治則以之點綴太平。方今海甸澄清,太平有象,正文人點綴之秋也,故于暇日抽毫,以代康衢鼓腹?!笨梢娝麑蚯陨韺徝雷饔玫暮鲆?。

      其次,提倡“恪守音律”,束縛了作者的才思。李漁在“音律第三”中主要講了注重語言的音樂美,但有些看法今天看來不免有失偏頗。如“恪守詞韻”“魚模當分”“廉監(jiān)宜避”“拗句難好”“慎用上聲”“少填入韻”幾款,過分講究音律,限制了作者的才思,是吳江派過分重音律的余音。

      再次,李漁曲論的“觀眾本位”思想,“只迎合觀眾口味,而不能很好地引導觀眾”,容易使作品的主題受限,進而失去創(chuàng)作個性。劇作家要想使自己的藝術生命延長,不能只滿足于迎合觀眾口味,必須做觀眾心理的引導者,應當努力去改造觀眾的心理結構?!皯騽≡谟^眾心理內不僅要尋找自身延續(xù)的條件,而且要創(chuàng)造自身延續(xù)的條件。”[6]李漁雖然在滿足觀眾欣賞口味的同時,也追求“文人之筆”。但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他并沒有把引導觀眾、改變觀眾的心理定勢作為延續(xù)戲曲生命力的重要條件,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但瑕不掩瑜,他的成就和貢獻遠遠超過其不足,值得我們認真挖掘和探究。

      注釋:

      [1][2]黃果泉:《雅俗之間——李漁的文化人格與文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9頁。

      [3][清]江巨榮,盧壽榮校注,李漁著:《閑情偶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頁。

      [4][清]楊恩壽:《續(xù)詞余叢話》,《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九),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第304頁。

      [5]馮統(tǒng)一點校,吳梅著:《中國戲曲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頁,第52頁。

      [6]余秋雨:《戲劇的美學生命》,《戲劇美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第67頁,第68頁。

      參考文獻:

      [1][清]李漁著.閑情偶寄[M].清翼圣堂刻本.

      [2]江巨榮,盧壽榮校注,[清]李漁著.閑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朱錦華.《閑情偶寄》成書時間考辨[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3,(5).

      [4]朱錦華.李漁戲曲理論解讀[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5]鐘筱涵.李漁戲曲結構論[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張婧 內蒙古商貿職業(yè)學院 010070;龐瑞東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審計局 017000)

      猜你喜歡
      李漁
      李漁的“不可詮解”
      學學李漁的養(yǎng)生經
      李漁防盜版
      不敢不樂
      回憶之城,淚雨之城
      倚帝客
      李漁保健有“怪招”
      李漁的“行走坐臥”養(yǎng)生法
      李漁保健有“怪招”
      嗜好可當藥
      肇庆市| 阆中市| 天津市| 临泽县| 东安县| 平凉市| 连南| 原平市| 蛟河市| 竹山县| 鹿邑县| 册亨县| 遵义县| 浦北县| 安岳县| 莱芜市| 昌邑市| 清流县| 阿拉善盟| 如东县| 赤峰市| 碌曲县| 泗水县| 阿拉善左旗| 罗源县| 伊吾县| 嵊州市| 丽江市| 肥东县| 长宁县| 金塔县| 新宁县| 屯门区| 黄石市| 高邮市| 玉门市| 来安县| 漳浦县| 玛多县| 天等县| 凤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