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金,云南永勝人,中國作協(xié)會員,魯迅文學(xué)院首屆西南作家班學(xué)員。作品散見于《散文》《新華文摘》《大家》等。著有《陳洪金文集》(5卷)等。曾獲新浪網(wǎng)全國原創(chuàng)文學(xué)大獎賽“最佳抒情散文獎”、臺灣首屆“喜菡”散文獎、新加坡第二屆國際華文散文獎等獎項,有作品入選多種選集。
那片由群山隱藏好以后再交給一群人的土地,曾經(jīng)在我的視線之外存在了數(shù)千年。巍山古城,一個古舊的王朝曾經(jīng)的故都,在它的往事里散發(fā)出一種氣息,一直吸引著我的踏訪。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看到它的影子映入我的眼睛。這不是一種遺憾,只因為機緣還沒有成熟,我便與它擦肩而過。是的,在十年前,我的腳步已經(jīng)踏在大理的土地上,鮮花在洱海邊綻放,柳樹的影子在洱海水里舞蹈。一群人,把造訪巍山古城列在他們的行程上。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車輪轉(zhuǎn)動,他們便出了下關(guān)城,向南,突破一座又一座山的阻隔,向著巍山縣城而去。我知道,他們會在巍山縣城里稍作停留,然后去巍寶山,一個隱藏了許多道觀和佛寺的山。在那里,濃蔭敞開一條石板和泥土構(gòu)成的路,讓他們的心馳神往找到一個存放與表達的地方。而我,因為對于別人看來是微不足道、對于我自己來說卻又繞不開的小事,我把自己挽留在下關(guān)城里,在車流與行人中間徘徊。等到那些人回到下關(guān)城,我又與他們會合,繼續(xù)那一場以滇西命名的盛大的文學(xué)筆會,讓我們的文字重新啟程。巍山,就這樣成為一個被繞過的地名,留在我的足跡之外。我的想象與傾訴,我的注視與懷念,在那個時候,一直局限在古人的詩詞里,通過泛黃的典籍,我所知道的巍山古城,它的每一個側(cè)影和情節(jié),都是紙上的筆畫、句子、標點。然而,這并不影響我對巍山古城的熱愛。那時候,巍山古城棲息在典籍里、紙張上、詞語里。它是一個彌漫著香氣的古人,陽光的香氣、干草的香氣、布匹的香氣、古歌的香氣,甚至是刀劍和箭鏃的香氣,都隱藏在舊紙里,一旦某一本關(guān)于巍山古城的書被我打開,那些香氣便撲面而來,我仿佛看到一個遲暮的貴族婦人,彌漫著若隱若現(xiàn)的沉香,潔凈、從容、典雅、沉寂,悠緩地端坐在書卷的某個地方,眉間一顆淡淡的痣,告訴我關(guān)于一個南詔故都的種種往事。
五年前,車輪再次轉(zhuǎn)動,還是一個鮮花盛開的時節(jié),我隨著一群人隱身在車窗后面,隔著玻璃,看到巍山古城呈現(xiàn)在我的視線里。當我們走在街道上,那些曾經(jīng)行走在文字里的人們,把他們的身影投在古城那些樸素而整潔的街道上,親切地問候我初次抵達的腳印。我知道,在那個時刻,我的腳印一直都是零亂的、遲疑的、緩慢的,真正踏進一個地方,現(xiàn)實的陌生感往往會讓一個人隱隱地感覺到一種無所適從。我雖然在紙上看到過巍山古城的種種傳說和往事,但是,當我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還是發(fā)現(xiàn),巍山古城遠非文字里所說的那些景物和氣象。我還看到一個個有著鮮活面孔的人,手里提著剛剛從市場上買回來的蔬菜和水果,向著他們的庭院或者樓層走去。在他們的臉上,我看到俗世里的生活,被每一天的陽光清水一樣洗滌著,因此,他們的言辭從容,他們的腳步沉穩(wěn),他們的目光親切。作為一個小縣城,這樣的生活是最為常見的,炊煙從窗戶里溢出來,人影從一個樹蔭里走向另一個街道拐角處,時光之上,巍山縣城里的人們一直這樣生活著。也許,他們有著跟我相類似的喜悅與憂愁,跟我一樣的向往與失落,跟我的親人相近的祈詞和咒語。但是,因為巍山古城曾經(jīng)是那個古老的南詔王朝最初的舊都,我還是在那些街道上看到一些影子,在參天古樹背后看到一些塵埃,在廟宇高挑的雕畫上看到一些色彩,它們在用一種無聲的姿勢告訴我,巍山古城肯定要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地方,讓我們看到它作為一座曾經(jīng)的王城而表現(xiàn)出來的個體屬性。
這時候,一次真正的相逢就開始了。
我說的是巍山古城里的一座城樓:拱辰樓。它在巍山古城眾多的建筑里,以高昂的姿態(tài)屹立在那些雕梁畫棟之間,置身于拱門回廊之側(cè)。當我跟隨著那一群人匆匆忙忙在大理行走,從喜洲到蓮花,從雞足山到沙溪古鎮(zhèn),從茈碧湖到劍陽樓,我們有過太多的走馬觀花和蜻蜓點水,一輛中巴車載著的目光和鏡頭,在每一個時刻里都有著一晃而過的速度。因此,我們在車窗內(nèi)的行程,錯過了太多的山水和花朵,錯過了太多的飛鳥和游魚。在拱辰樓,當我拾級而上,我知道,我一路奔忙的心其實是有過片刻寧靜的。在那里,厚重而沉實的舊磚被歲月染成青灰色的墻壁,與世無爭地生長在磚縫里的青苔,都讓我再也不能邁開腳步,繼續(xù)奔往下一個匆忙之中的地方。于是,在拱辰樓我停下來,站在城墻邊上,向著遠方,若有所思地眺望。正是那一段時間的沉思,讓我對這個城樓充滿了不動聲色的喜愛。這座古舊的城樓在遙遠的歷史里存在著,也許,晨鐘暮鼓沒有敲完它作為巍山古城守望者的歲月,它倔強地穿越了厚厚的時光,站在一個又一個流溢著或淡或濃的霧嵐的清晨,目光沉靜地看著一個個巍山人從他們的夢里醒來,在新一天里一路走下去。暮色到來的時候,拱辰樓是整個巍山古城最后進入夢鄉(xiāng)的頭顱。月亮慢慢地從樹梢露出來,皎潔的月光把寧靜的巍山古城照亮,石街清靜,竹影婆娑。居住在古城里的人們,輕輕的鼾聲響起來,竟然讓人更加真切地聆聽到深夜里的微風(fēng)路過拱辰樓雕檐,輕微的響動從那些木質(zhì)廊柱細微的縫隙里傳出來,仿佛一個圣人在幽暗處不經(jīng)意的嘆息。拱辰樓有許多深愛著它的人。比如那些世世代代居住在古城里的長者、少女、書生、素食者、詩人。我在一個極為普通的時刻登臨,只不過多了一串足印。片刻之后,當我回過神來,一起同行的人已經(jīng)離開,我也要走了。一抬腳,我就消失在巍山古城眾多的人影里,拱辰樓依舊站在那里,站在屬于它的時光中。
一段成熟的機緣,終究會把一個人引向重逢。在那個冬日,一個詩人、一個散文家、一個編輯、一個文史專家,從無量山深處的南澗縣沿著曲折的山間公路,把我們的身體承載著,毫不猶豫地走進了巍山古城。拱辰樓像一個親切的老友,又在那里遠遠地向著我們的行程眺望。我尾隨著那些友人走進一處處古樸的建筑,抬頭向著那些廟宇、泥像、對聯(lián)、詩詞凝視。隨后,我沿著古街緩慢地走著。巍山古城里,身著樸素衣服的人走在我的前面,我看到他們的身影在陽光里移動,一些安靜地坐在店鋪里的商人,用他們的目光把我引向那些舊器,讓我不由自主地去想象巍山古城早已消逝的舊時光。另一些安坐在街邊的婦人,她們身邊是一個小小的地攤,新鮮的西紅柿、帶著露水的黃瓜、清冽的蜂蜜、綠意盎然的薄荷,讓巍山古城的世俗生活呈現(xiàn)在我面前。再往前走,我又看到拱辰樓了。再一次踏上那些陳舊的臺階,我略顯笨重的冬裝,衣擺不經(jīng)意地擦到城墻邊上,發(fā)出輕微的沙沙聲。還是那樣明亮的陽光,在拱辰樓雕窗的過濾之后,讓我在樓里看到一些碎碎的陽光,落在一些飾物上、地上、柱子上。仿佛一個老友,拱辰樓還是用它的寧靜,見證著我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的踏訪。這一次,拱辰樓上除了我再沒有別人。一種寂靜,讓我的內(nèi)心感覺到了無思無欲的安詳。在人生匆匆忙忙的旅途上,太多的欲望、太多的人世滄桑,往往會讓我來不及品味生命里本應(yīng)秉持的氣質(zhì)和狀態(tài)。這一次與拱辰樓的重逢,我竟然找到了那種老僧入定的感覺。于是,我在樓里一架古箏面前坐下來,隨手在琴弦上一劃,一串聲響從指下傳出來,再一劃,又一串聲響從指下傳出來,它們仿佛是從巍山古城深幽的地底下傳來的靈語,讓我莫名地陶醉了。我不擅音律,我的美妙感覺,源于這城、這樓、這琴之間形成的某種聯(lián)系。
又是一個片刻,我又離開了。
離開之后,竟然是一種訣別。一個星期之后,某一個清晨,我打開電腦,上網(wǎng),便發(fā)現(xiàn)鋪天蓋地的新聞都在說同一件事:云南省巍山縣具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拱辰樓在火災(zāi)中毀于一旦!火焰在遠處騰空而起,點燃了巍山古城的夜空。當它熄滅的時候,拱辰樓只剩下一些殘磚斷垣和古舊的木頭燃燒后的灰燼。在新聞記者的鏡頭里,尸骨一樣成為一個個畫面,讓一些人驚嘆,讓一些人措手不及。面對災(zāi)難,我的內(nèi)心深處狂潮涌動,我的面容平靜如水。這座巍山古城里的拱辰樓仿佛故友,在一個深夜離開了我們迷戀著的塵世。早已遠去的一代代南詔王,也失去了被人們追憶和懷念的亭臺。消息傳來的時候,我呆坐在辦公室里,沉默無語。面對一張紙,我記下了我與拱辰樓的別辭《離散曲:拱辰樓》:
巍山縣城,我留在古街上的每一個腳印,都是
迷戀
陽光照著我的贊誦,如影隨形。跟我一起
行走在古城上的,都是本地人,他們神色平靜
心情淡泊,讓每一個墻角的草叢,都與世無爭
矮門,深巷,古磚,舊店鋪,把一些眼神收攏
擱置在陽光里,漫不經(jīng)心地漂洗
巍山縣城,讓我在溫暖的冬天,看到一群人
從南詔古國里走出來。數(shù)百年了,他們
身穿著布衣,種植鮮花,彈奏弦歌
從拱辰門,年復(fù)一年地進進出出
身后是漫長而遙遠的歷史,祖先們一直在安居
樂業(yè)
抵達城門洞的時候,剛出生的孩子,在睡夢中
沒有聽見風(fēng)聲里的馬蹄聲,在千里關(guān)山之外奔
跑
向著未知的日子,爭吵或者傷害
巍山縣城,讓我感受到一個溫暖的冬天
造訪一個古國的王都,我對拱辰樓予以敬意
它的背影里是孔廟,是巍山報社,是人間煙火
它的血液里是南詔,是畢摩經(jīng)書,是彝王曾經(jīng)
的威嚴
當我以朝謁的腳步登臨,眺望,凝視,懷想
我試圖以一個漢族文人的詩賦,貼近它,景仰
它
祝福這片土地生長糧食、清水、馬匹
以及更多的紙張上書寫著的篇章
當我離開,我幽居在離巍山古城不遠的地方
乘著夜色里無邊的靜穆,讓一些詞語
組成一支隊伍,奏響禮樂,試圖泅渡巍山的昔
日榮光
讓它們沿途享受一片山水里的安詳
一夜的火光,燃燒,焚化,煙塵繚繞
拱辰樓上的每一塊舊磚,在這個夜里
向著彝王和古城里每一個沉睡的人,說
痛!痛!痛!
跌墜的雕花,典雅的詞章,廊柱里的年輪
都歸于死亡的寂靜。拱辰樓沒有輪回
一段曾經(jīng)厚重的記憶,揮別成轉(zhuǎn)瞬即逝的煙
我知道,我不是一個胸懷大愛的人。在書卷里,在筆墨之間,我棲居在一個屬于自己的靜默的世界里,沒有對誰付出過刻骨銘心的愛。但是,當我的腳步走過云南那些沉睡了千百年的山水時,我總會對一些地方付以溫?zé)岫彳浀纳埔?。拱辰樓在巍山縣城與我的目光遭逢瞬間之后,我便把它當成摯友。通過它,我向一片古老的土地獻上敬意;通過它,我對這片土地上的草木和陌生人付出眷念。但是,在那個夜晚,拱辰樓如同神話里的鳳凰,靈魂向著高空飛升,只留下一些殘骸。來不及把酒臨風(fēng),來不及揮別,拱辰樓就成了一段記憶,居住在我幽暗的內(nèi)心深處。我清晰地知道它曾經(jīng)的模樣,但是無法觸摸到關(guān)于它的絲毫,哪怕是一根衰草,一縷清風(fēng)。據(jù)說,拱辰樓馬上就要重建了,但我深深地知道,當它煥然一新地在巍山縣城的原址上重新矗立,我是不愿再見到它了。縱有再多的輪回,也無法續(xù)上一段舊時的緣。
責(zé)任編輯 宋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