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貞觀年間“罷大都督府”事考辨

      2015-11-07 08:25:22張欣
      黑龍江史志 2015年5期
      關鍵詞:等級貞觀親王

      張欣

      [摘 要]唐朝建立后恢復了總管府制度。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其中大都督為最高等級。史載貞觀中改都督府為上中下三等,取消了大都督等級。然而勾稽史料不難發(fā)現(xiàn)在記載貞觀年間的史實中屢屢出現(xiàn)“大都督”的記載。在查閱唐代詔書和碑刻材料后,筆者認為貞觀年間只有遙授都督而不之官的親王才被稱為大都督,實際官制中已罷廢大都督的員額。直到龍朔二年唐廷才又恢復了大都督府的建制,而親王遙授大都督的慣例仍舊保留了下來,成為定制。

      [關鍵詞]大都督府;等級;貞觀;親王

      唐朝建立后,在地方上恢復了總管府制度,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都督府是地方上統(tǒng)管一方軍政與民政的最高行政機關,都督府下轄數(shù)州或數(shù)十州,都督府的長官是都督,其官職的全稱是“使持節(jié)都督諸州諸軍事”,或以其治所所在的州簡稱“某州都督”。唐朝剛恢復總管府制度時總管府的分等情況不詳,《唐會要》卷68只記載:“武德七年二月十二日,改大總管府為大都督府。管十州已上,為上都督府;不滿十州,只為都督府。”(1)可知武德年間都督府分為大都督、上都督、都督三等。貞觀年間,都督府的分等情況發(fā)生變化,即都督府的諸等級變更為上、中、下三等,取消了大都督等級。然而,勾稽史料不難發(fā)現(xiàn)在記載貞觀年間的史實中屢屢出現(xiàn)“大都督”的記載,關于這一點迄今未見有學者引起注意,即使是研究唐代都督府的專著《唐代都督府研究》,由于受到體例的限制,對都督府等級的論述也只是一筆帶過。(2)故筆者草作此拙文,試對史書自相矛盾的記載做一考證,揭示貞觀朝都督府官制的一些細枝末節(jié),以求教于方家。

      關于貞觀年間罷廢大都督府、變更都督府等級一事,各個史籍的記載較為零散。筆者引錄了幾條相關文獻,條列于下:

      (1)、《唐六典》卷30《三府督護州縣官吏》:

      魏黃初二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貞觀中,始改為上、中、下都督府。(3)

      (2)、《舊唐書》卷44《職官志三》“大都督府”條下小注:

      魏黃初二年,始置都督諸州軍事之名,后代因之?!懹^中分為上中下都督府也。(4)

      (3)、《新唐書》卷49下《百官志四下》:

      武德初,邊要之地置總管以統(tǒng)軍,……七年,改總管曰都督,總十州者為大都督。貞觀二年,去大字……(5)

      (4)、《唐會要》卷68《諸府尹》:

      太原尹武德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并州置總管府,……七年二月十七日,改為大都督府,……貞觀二年十月,去大字,為都督府。

      成都府武德三年四月九日,置益州行臺,……九年六月十三日廢,置大都督府,……貞觀二年二月二十日,去大字。

      江陵府武德四年,平蕭銑,始置大總管,……七年二月十八日,改為大都督府,……貞觀十七年三月二十日,去大字。(6)

      (5)、《舊唐書》卷39《地理志二》:

      [武德]五年,荊州置大總管,……七年,……改大總管為大都督,……[貞觀]二年,降為都督府……(7)

      綜合上引史料,(1)和(2)的記載完全相同,當是《舊唐書》的職官志直接抄錄《唐六典》的緣故,兩者都說貞觀中將都督府改為上中下三等;(3)記載貞觀二年,大都督府去大字;(4)記載并州大都督府和益州大都督府均廢于貞觀二年,荊州大都督府廢于貞觀十七年,但(5)卻記載荊州大都督府廢于貞觀二年,未知《唐會要》與《舊唐書》孰謬。如果暫且擱置(4)對荊州大都督府廢于貞觀十七年的記載,只看(4)記載并州和益州大都督府都廢于貞觀二年,再綜合(3)和(5)的記載,筆者竊以為大約在貞觀二年,唐廷曾撤銷了大都督府,而在這之后,都督府的等級被分為上中下三等,這個推測尚不能確證,但根據(jù)以上所引史料足見貞觀年間唐廷已改定都督府的等級為上中下三等,大都督府被罷廢。

      貞觀年間罷廢大都督一事史籍記載本已明確,然而兩唐書的紀傳部分記載的貞觀年間的史事中仍常常能看到“大都督”的字樣。如所周知,唐代貞觀以后親王遙領地方都督則往往被稱為大都督。《舊唐書》記載貞觀二年以后親王為大都督的事跡分別見于卷76《太宗諸子·濮王泰列傳》:

      濮王泰,……貞觀二年,改封越王,授揚州大都督……七年,轉(zhuǎn) 州大都督。(8)

      卷67《李 列傳》:

      時高宗為晉王,遙領并州大都督。(9)

      卷69《張亮列傳》:

      七年,魏王泰為相州都督而不之部,進亮金紫光祿大夫,行相州大都督長史。(10)

      卷86《高宗中宗諸子·澤王上金列傳》:

      澤王上金,……永徽元年,封杞王。三年,遙授益州大都督。(11)

      遍覽兩唐書高祖、太宗和高宗諸子的本傳,只見李泰、李治、李上金三人在貞觀二年以后、龍朔二年以前被稱作大都督,其他諸皇子、皇弟、宗室及外姓擔任都督均只記為某州都督,而不被記為“大都督”。之所以如此,筆者竊認為其原因乃是因為李泰、李治、李上金三人與其他擔任都督的親王不同,他們并不赴任,而是滯留京師、遙授都督的職銜。為了昭示他們比其他實際擔當都督職務的親王更尊榮,也為了提升都督府長史的官階,將其尊稱為“大”都督,這種尊稱既與貞觀時的官制無涉,也與其遙領的都督府的建制規(guī)格無關。親王卸去都督一職后,他原先遙領的某都督府也就不再稱為“大”都督府了。筆者閱讀大量文獻后發(fā)現(xiàn),貞觀年間將遙授都督的親王尊稱為“大都督”多見于正史和墓志,像詔書這樣正統(tǒng)的文書中是找不到“大都督”的字樣的。筆者爬梳撰寫于貞觀二年至龍朔二年的詔令。如《舊唐書》卷64《高祖二十二子·荊王元景列傳》中轉(zhuǎn)引的《荊王元景等子孫世襲刺史制》(12)和《唐大詔令集》收錄的《相州都督魏王泰雍州牧制》(13)與《冊晉王為皇太子文》(14)記載的李泰和李治二人的官職分別是相州都督和并州都督,而非“大都督”;《冊杞王上金 州刺史文》也只載李上金的官職是益州都督,并非“大都督”。(15)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唐大詔令集》收錄的撰于貞觀二年以前的《齊王元吉司徒制》羅列的齊王元吉的官職中有“并州大都督”;(16)撰于龍朔二年以后的《冊冀王輪文》(17)和《冊殷王旭輪單于大都護文》(18)記載彼時李旭輪的官職中有“冀州大都督”,而《冊周王顯左衛(wèi)大將軍文》載李顯的官職中有“益州大都督”。(19)之所以貞觀二年以前和龍朔二年以后的詔令中出現(xiàn)了“大都督”的字樣,是因為貞觀二年以前和龍朔二年以后的官制中確實存在“大都督”的職官。反觀貞觀二年至龍朔二年之間的冊授諸王官爵的詔令中沒有出現(xiàn)“大都督”的字樣,亦可佐證貞觀中的職員令中實無“大都督”一職。兩唐書的本傳中將李泰、李治和李上金等遙授都督而不之官的親王尊稱為大都督,但畢竟,大約在貞觀二年以后,唐廷實際已經(jīng)罷廢大都督府的等級,此時的職員令中也沒有大都督的員額,所以在詔令等正式文書中并不見“大都督”的字樣。

      除了從撰于貞觀二年以后的詔令中不見“大都督”的字樣可以佐證此期唐朝廷已經(jīng)取消了大都督等級,還可以從史書對此期朝廷追授給死去官員的贈官的記載中發(fā)現(xiàn)端倪。筆者翻閱兩唐書的列傳,發(fā)現(xiàn)卒于貞觀年間的高級官員中沒有一個被追贈為大都督。較早的,卒于貞觀四年的竇軌就只被追贈為并州都督。(20)其他如房玄齡、尉遲敬德死后追贈并州都督,(21)李孝恭、段志玄追贈揚州都督,(22)柴紹、張公瑾追贈荊州都督(23)。再參看卒于龍朔二年以后的唐初功臣,李 和程知節(jié)死后分別追贈揚州大都督和益州大都督。(24)兩相比較,亦可窺知貞觀初年至龍朔二年之間,唐代的職員令中并沒有“大都督”一職,所以卒于此期的高級官員不會被追贈大都督,即使像李靖這樣的大功臣,死后也僅被追贈并州都督,(25)至于其他人更沒有可能追贈大都督的。

      如上所述,卒于貞觀年間的高級官員不會被追贈大都督的官銜,而庶姓官員生前就擔任大都督職官的記載在史書中更是難得一見。筆者僅檢一例,《舊唐書·太宗本紀下》記載的貞觀八年巡省大使名單中有“ 州大都督府長史皇甫無逸、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李襲譽、幽州大都督府長史張亮、涼州大都督李大亮”(26),其中前三者是大都督府長史,唯李大亮一人是大都督,頗為可疑??贾T史籍,彼時 州、揚州的都督是由李泰遙領;幽州都督缺載,從張亮以幽州長史的身份擔當巡省大使推測彼時的大都督可能由親王遙領;試檢《唐刺史考全編》轉(zhuǎn)引的其它史料均只記涼州都督李大亮,(27)記載李大亮為大都督的僅見于此,是為孤證,所以筆者頗疑“涼州大都督李大亮”之“大”為衍文,實際此時大都督職官已經(jīng)撤銷,僅遙授都督的親王被稱為大都督,庶姓不再有擔任大都督的。

      最后筆者試闡釋《舊唐書·地理志》對 州、揚州和潞州大都督府等級升降的記載。舊志記載 州“[貞觀]六年,又改為大都督府。九年,復為都督府。”(28)據(jù)《唐刺史考全編》記載此時期擔任 州都督的人有張亮、田德平、李泰、房仁裕。(29)據(jù)舊書濮王泰傳記載李泰貞觀七年遙領 州大都督,筆者推測舊志載 州為大都督府或許與李泰遙領都督有關。另舊志載“貞觀十年,改[揚州]大都督為都督,”按杜伏威歸國后,唐廷在隋江都郡故地設置東南道行臺。武德九年(626年)罷行臺,改為大都督府。(30)貞觀二年由李泰遙領揚州大都督,(31)直到貞觀十年才由李貞接任揚州都督。(32)舊志記載揚州為大都督府的時間與親王遙領都督的時間恰好完全吻合。再看潞州,舊志載“[貞觀]八年,置大都督府。十年,又改為都督府?!保?3)據(jù)《舊唐書》卷64《韓王元嘉列傳》記載:

      貞觀六年,……授潞州刺史,時年十五。在州聞太妃有疾,便涕泣不食。及京師發(fā)喪,哀毀過禮,太宗嗟其至性,屢慰勉之。九年,授右領軍大將軍。十年,改封韓王,授潞州都督。(34)

      可知,李元嘉在貞觀六年就已經(jīng)授拜潞州刺史,并已赴任。此后聞聽太妃生病、過世,于是回到京城守喪。貞觀十年,才又赴任潞州都督。(35)大概是因為貞觀八年以后李元嘉在京師守喪,遙領潞州都督,直到貞觀十年才又赴任,所以舊志才記載貞觀八年至貞觀十年潞州為大都督府。如此解釋,則 州、揚州和潞州皆是親王遙領都督才被升為大都督府的,因此這頗能與前面提出的“親王遙授都督則被尊稱為大都督”的假說相暗合。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貞觀年間(極可能在貞觀二年)唐廷已經(jīng)罷廢了大都督府的建制與員額,此時職員令中已不再有大都督的職官,故而唐代詔書中并不見有“大都督”的字樣,正史中只把遙授都督的親王稱作大都督,庶姓官員不再有擔任大都督的。直到龍朔二年,唐廷才又恢復了大都督的等級,確立了并、荊、益、揚為大都督府,此后的二百年里又陸續(xù)升潞、幽、靈、陜等為大都督府。大都督照例由親王遙領,非庶姓所能染指。從此,親王遙領大都督而不之官,由庶姓擔任大都督府長史代行大都督的職權,遂成定制。

      參考文獻:

      (1)《唐會要》卷68《都督府》,中華書局1955年整理本,第1192頁。

      (2)《唐代都督府研究》對都督府等級的分等情況的論述只有一頁,且完全是對《唐會要》、《通典》的都督府分等情況記載的轉(zhuǎn)述,并沒有對其進行專門的研究。參見艾沖:《唐代都督府研究》,西安:西安地圖出版社,2005年,第48頁。

      (3)《唐六典》卷30《三府督護州縣官吏》,中華書局1992年標點本,第742頁。

      (4)《舊唐書》卷44《職官志三》,中華書局1975年標點本,第1916頁。

      (5)《新唐書》卷49下《百官志四下》,中華書局1975年標點本,第1315—1316頁。

      (6)《唐會要》卷68《諸府尹》,第1190—1192頁。

      (7)《舊唐書》卷39《地理志二》,第1551—1552頁。

      (8)《舊唐書》卷76《太宗諸子·濮王泰列傳》,第2653頁。

      (9)《舊唐書》卷67《李 列傳》,第2486頁。

      (10)《舊唐書》卷69《張亮列傳》,第2515頁。

      (11)《舊唐書》卷86《高宗中宗諸子·澤王上金列傳》,第2825頁。

      (12)《舊唐書》卷64《高祖二十二子·荊王元景列傳》,第2424頁。

      (13)《唐大詔令集》卷35《相州都督魏王泰雍州牧制》,商務印書館1959年版,第150頁。

      (14)《唐大詔令集》卷28《冊晉王為皇太子文》,第98頁。

      (15)《唐大詔令集》卷37《冊杞王上金 州刺史文》,第162頁。

      (16)《唐大詔令集》卷35《齊王元吉司徒制》,第149頁。

      (17)《唐大詔令集》卷34《冊冀王輪文》,第143頁。

      (18)《唐大詔令集》卷37《冊殷王旭輪單于大都護文》,第164頁。

      (19)《唐大詔令集》卷37《冊周王顯左衛(wèi)大將軍文》,第165頁。

      (20)參見《舊唐書》卷61《竇軌列傳》,第2366—2367頁。

      (21)分別參見《舊唐書》卷66《房玄齡列傳》,第2467頁;卷68《尉遲敬德列傳》,第2500頁。傳世的《房玄齡碑》記載的房玄齡的贈官是“并州都督”而非“大”都督。參見《金石萃編》卷50《房元齡碑》,《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2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版,第839頁;尉遲敬德的墓志蓋記載敬德的贈官是“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亦非“大”都督。參見周紹良主編:《唐代墓志匯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90頁。

      (22)分別參見《舊唐書》卷60《宗室·河間王孝恭列傳》,第2349頁;卷68《段志玄列傳》,第2506頁。

      (23)分別參見《舊唐書》卷58《柴紹列傳》,第2315頁;卷68《張公瑾列傳》,第2507頁。

      (24)分別參見《舊唐書》卷67《李 列傳》,第2488頁;卷68《程知節(jié)列傳》,第2504頁。李 的墓志也記載李 的官稱是“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師贈太尉揚州大都督”。參見周紹良、趙超主編:《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77頁。

      (25)《舊唐書》卷67《李靖列傳》,第2482頁。又見《金石萃編》卷51《李靖碑》,《石刻史料新編》第1輯第2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77年版,第858—861頁。

      (26)《舊唐書》卷3《太宗本紀下》,第43頁。

      (27)參見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468頁。

      (28)《舊唐書》卷38《地理志一》,第1409頁。

      (29)郁賢皓:《唐刺史考全編》,第204頁。

      (30)《舊唐書》卷40《地理志三》,第1571頁。

      (31)《舊唐書》卷76《太宗諸子·濮王泰列傳》,第2653頁。

      (32)《舊唐書》卷76《太宗諸子·越王貞列傳》,第2661頁。并參見《資治通鑒》卷194,唐太宗貞觀十年二月乙丑,中華書局1956年標點本,第6119頁。

      (33)《舊唐書》卷39《地理志二》,第1476頁。

      (34)《舊唐書》卷64《高祖二十二子·韓王元嘉列傳》,第2427頁。

      (35)《資治通鑒》卷194,唐太宗貞觀十年三月癸丑,第6119頁。

      猜你喜歡
      等級貞觀親王
      不因有恩于人而自矜
      不因有恩于人而自矜
      淺析唐太宗的文化人格
      分析唐朝貞觀之治的當代啟示
      阿爾貝二世親王:摩納哥的招牌
      時代郵刊(2019年16期)2019-07-30 08:02:00
      英菲利普親王為車禍傷人道歉
      糸部中顏色字體現(xiàn)的觀念、制度
      聯(lián)墨雙馨七
      對聯(lián)(2016年5期)2016-05-30 11:04:29
      英語評價不妨用“等級制度”
      社會意象與社會治理
      原平市| 屏山县| 十堰市| 白银市| 阳朔县| 抚州市| 木兰县| 永春县| 洪雅县| 南开区| 芒康县| 辽中县| 株洲县| 合阳县| 凤城市| 兴山县| 兴安盟| 黄石市| 深泽县| 日照市| 南雄市| 会理县| 广西| 澄城县| 大宁县| 五原县| 安图县| 星座| 西和县| 威信县| 益阳市| 禹城市| 富锦市| 沅陵县| 金坛市| 天台县| 苍溪县| 正阳县| 铜山县| 会同县|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