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言為心聲”“文如其人”。一個人的言語可以體現(xiàn)他的內(nèi)心獨白以及他的品格,一個人的作品可以體現(xiàn)一個人的性情、一個人的價值。
小時候,大人們常教我們要好好練字,這不僅鍛煉你的耐心,更多地能去除你的浮躁,只有內(nèi)心是平靜的,你才能認真地練完它。書畫同樣能反映一個人的情操。
你看,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遒勁有力,入木三分。他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毅力有決心的人,他堅強,他剛毅,那么他書法的遒勁有力、入木三分的特點,不正是他性格、品格的最好體現(xiàn)嗎?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李白,無時無刻都體現(xiàn)著浪漫的氣息。李白的生活是浪漫的,是充滿情愫的,他有著浪漫的情懷。他敢愛敢恨又充滿著多愁善感,他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無不從骨子里透出一股浪漫的氣息。
與李白相反,蘇軾則是一派豪邁?!坝鹕染]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睙o不體現(xiàn)著雄姿英發(fā)的豪邁,字里行間透露一種豪氣。
他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他生性豪邁,難怪他能作出如此豪邁的大作來。如果他像李白那樣生性多愁善感,每天都借酒澆愁,沒有一點豪邁的氣息,他能作出這樣豪邁的詩詞嗎?我想這大概是很困難的吧?所以說文如其人?。?/p>
人們的一言一行,其實也如文章一樣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性格品行。有些人總喜歡丟三落四的,這就說明他是一個不細心的人,而有些人做事,卻能有條理、有秩序,這不正反映了他細心有條理的性格嗎?
當別人踩了你一腳,你是罵回去呢,還是微微一笑然后釋然?這也體現(xiàn)了你的修養(yǎng)啊!前者肯定是一個缺乏道德的人,沒有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別人;而后者卻體現(xiàn)了良好的修養(yǎng)。
得分: 41分
點評: 文章開門見山,提出“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全文也基本圍繞這一點展開論述,體現(xiàn)出清晰的審題意識和扣題意識。能緊扣材料闡發(fā)觀點,使閱卷老師明顯感覺到文章緊貼題意,這就為自己的文章筑起了一重最基本的“保障”,獲得“保險分”。
不過,文章雖然主題明確,但對“文”及“人”的認知都處于比較簡單的層次,如將李白和蘇軾作為相反的例子來論述,不免失之偏頗。論述的平面化和概念化,使文章只能在基準分42分左右,由于字數(shù)未達到700字,還要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