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談高師院校物理課堂教學的引入藝術

      2015-11-13 18:09:09魏淑芳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5年11期
      關鍵詞:物體物理課堂教學

      魏淑芳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引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教師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引入環(huán)節(jié),能為學生提供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健康發(fā)展,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復習引入新課,溫故而知新。課堂開頭通過復習舊知識而提出新課題,這是課堂引入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運用這種方法可以為學生學習新知識搭橋鋪路,用已知的鑰匙打開未知的鎖。例如,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一節(jié)時,先提問:(1)什么是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分別與什么因素有關?(2)舉例說明物體的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zhuǎn)化。(3)動能和勢能可以發(fā)生相互轉(zhuǎn)化,在轉(zhuǎn)化時物體的機械能總量是否發(fā)生變化呢?這種方法既鞏固了已學的舊知識,又體現(xiàn)了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實驗引入新課。實驗是研究物理的基礎,是學生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通過觀察和實驗,可以使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又能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并能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實驗能力。如“靜摩擦力”一節(jié)是這樣引入的。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動手做下面實驗。將甲、乙兩本物理課本的書頁依次交疊在一起。壓一下書后,提起乙書,甲書沒有從乙書中滑落。請一男生盡其力拉兩書背,也不能在乙書中拉動甲書。

      學生:驚奇,渴望教師揭秘。

      教師:在剛才的實驗中,使甲書不能在乙書中拉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學生:有的議論,有的看書,有的憑生活經(jīng)驗脫口答出是乙書把甲書夾緊了。

      教師:使甲書不能在乙書中拉動的直接原因,是甲書受到一種不同于重力和彈力的力的作用,這是一種同學們還不認識的力,叫做靜摩擦力。靜摩擦力有什么性質(zhì)?讓我們帶著問題來學習新課。

      講故事引入新課。針對學生愛聽有趣的故事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引用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故事、趣聞等,可以開發(fā)他們的思維,使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之中。如“機械運動”的引入,可以講一則這樣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的一次空戰(zhàn)中,一名法國飛行員正在2000米高空中飛行。忽然,他發(fā)現(xiàn)臉旁好像有一個小東西在飛舞,飛行員以為是一只小昆蟲。于是就伸手輕松地把它一把抓了過來。仔細一看,把他嚇出一身冷汗,他抓住的不是別的,竟是一顆德國子彈。這時可以提問學生:這名飛行員為什么有這么大的本領呢?什么情況下我們也能順利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馬上引入“機械運動”,可收到極好效果。

      古詩詞引入新課。古詩詞是歷代文人廣泛接觸自然,細致觀察自然的產(chǎn)物,有許多詩詞有著豐富的物理知識背景。用古詩詞引入新課,營造詩情畫意的氛圍,便于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授《光的直線傳播》時,可以用宋代蘇軾詩《游蔣山》中句“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作引,提問學生:為什么太陽光會被山峰擋住?這樣即可順理成章地引入新課,得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結論。

      對照比較引入新課。自然界的某些規(guī)律,具有十分明顯的對稱性或相似性。在教學中,常常利用這一特點引出課題。例如,講“電磁感應”時,先提出問題:電流可以產(chǎn)生磁場,磁場能不能產(chǎn)生電流呢?一句話就自然地引入了新課。

      對照比較引入新課,過渡自然,不僅可以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通過對照比較鞏固舊知識、加深理解新課,而且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提高、智力的發(fā)展也會產(chǎn)生積極作用。

      “開門見山”引入新課。“開門見山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傳統(tǒng)的引入方法。教師在上課開始時,直奔主題,交代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說明本節(jié)課內(nèi)容與以前學習內(nèi)容的關系,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之中,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每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往往采用這種方法。

      定量計算引入新課。在物理教學中,通過定量計算引入新課,既可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工具是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之一,還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例如,講授“功的原理”一課時,可通過舉例計算運用簡單機械和直接用人力把定量的磚塊搬上樓房所做的功相等的結論,從而進入“功的原理”的教學。

      設置疑問引入新課?!皩W起于思,思起于疑”。設置疑問是教學過程一種很重要的手段。問題設計得好,能促使學生開動腦筋,引導定向思維。如“牛頓第三定律”一節(jié),開始可向?qū)W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兩個班級舉行拔河比賽,從拉繩來看,贏的一方拉力大,還是輸?shù)囊环降睦Υ??學生們都說:“贏的一方拉力大!”教師這時要告訴學生:“不對!拉繩上兩端的拉力一樣大!”“為什么?”“這是作用和反作用的關系,是牛頓第三定律所要說的問題,今天我們就學習這個問題”。在如講“壓力和壓強”一節(jié)時,可向?qū)W生提出:在茫茫雪原上,步行的人常會陷入及膝深的雪中,滑雪者卻不會陷下去,這是什么原因呢?教師從這個具有吸引力和啟發(fā)性的設疑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從而產(chǎn)生師生間的思維共振現(xiàn)象。

      組織討論引入新課。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直接提出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獲得正確的觀點。如在講“運動和力的關系”時可這樣開始,先做一個實驗:在桌子上放一本書,它是靜止的,要用力去推它,它就運動起來,停止用力,書就停止運動。這個實驗說明:“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靜止。”這個僅僅憑生活經(jīng)驗,直覺加觀察得出的結論是否就是真理?上面的結論有沒有問題。然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得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的觀點。

      追本求源引入新課。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凡事追本求源,這是思維的一個普遍要求,一個特性?!痹诮虒W過程中,當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與新觀點、新理論發(fā)生沖突時,這時教師必須積極地激起學生的思維,喚起學生的求知欲,為解決學生的困惑而開始新課教學。

      例如,在講《自由落體運動》時,取一角錢硬幣一枚,取與一角錢硬幣等大小的紙片一張,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教師演示),此時學生會得出: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的結論。教師再取小石子一顆,比石子重的大紙片一張,讓它們從同一高度同時下落(教師演示),學生看到的現(xiàn)象是:小石子先于紙片落地。這時教師可提問:由于小石子比紙片輕,能不能由此又得出:物體越輕下落越快呢?矛盾的結論使學生不知所措,陷入沉思,這時教師可接著問學生:到底是什么因素影響物體的下落?然后教師開始講新課,學生聽得都很認真。

      生活常識引入新課。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引入新課,使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學習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例如,對于《慣性》的教學,可這樣引入:我國公安部于1992年11月15日頒布了通告,規(guī)定從1993年7月1日起,所有小客車駕駛?cè)撕颓芭抛塑嚾吮仨毷褂冒踩珟?。為什么要這樣規(guī)定?從而引入新課,這樣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利用多媒體引入新課。多媒體教學對于學生來說直觀生動,把現(xiàn)代教學技術引入課堂,能更加優(yōu)化教學,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講授《動量》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屏幕顯示:(1)一個足球運動員正準備用頭去頂一個飛來的足球。(2)一個人正在躲避一塊迎面飛來的較大的石塊。出現(xiàn)字幕:為什么人敢用頭去接觸飛行中的足球,而不敢去接觸飛行中的石塊呢?這時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的思維和情緒都處于最佳狀態(tài),一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

      列舉物理現(xiàn)象引入新課。在我們?nèi)粘I钪形锢憩F(xiàn)象隨處可見,它有重要的現(xiàn)實性。教師根據(jù)課堂的需要,從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出發(fā),結合學生的感受提出問題引入新課,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如《牛頓第三定律》一節(jié)是這樣引入的。

      教師:大家鼓掌時兩手用力相拍(學生鼓掌),手掌上有沒有受力的感覺?

      學生:有。

      教師:如果一個手掌不動,比如用右手用力拍打左手, 左手掌有沒有受力的感覺?右手掌有沒有受力的感覺?

      學生:兩個手掌都有受力的感覺。(拍手后回答)

      教師:當右手掌給左手掌一個作用力的同時,左手掌對右手掌也有一個作用力,兩個手掌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是不是所有的物體之間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如果是,它們之間又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進而引出課題。

      介紹物理學史引入新課。介紹物理學家或物理學史,不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可以讓學生知道許多知識是來之不易的。例如在講“牛頓第一定律”時,可以先介紹物理學史:2000多年前,古希臘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根據(jù)當時人們對運動和力的關系的認識提出一個觀點: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下來。如車不推就不走,門不推就不開。這種觀點統(tǒng)治人們的思想有兩千多年。直到17世紀,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學家伽利略才指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并由伽利略、笛卡兒和牛頓對力和運動的關系提出了科學的論斷。

      介紹物理學史引入新課,不僅是對科學思想本身的學習,也是學生了解科學本質(zhì)、培養(yǎng)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

      從已知到未知引入新課。人類認識事物,總是從已知到未知。同樣,學習也是一個不斷利用已知去探求未知的過程。從已知到未知,是一般的引入方法,話語既要簡練又要具有啟發(fā)性。在學習《平拋物體的運動》時,可這樣引入: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牛頓運動定律以及運動的合成等知識,今天我們就要運用這些知識來研究一種曲線運動——平拋物體的運動。簡單的幾句話就能達到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目的。

      當然,引入新課的方法遠不止這些。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應當在傳授知識、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諸方面取得最佳效果,為新課的展開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過程。

      參考文獻

      [1]余健偉.淺談高等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新課引入[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09(08).

      [2]張芳.對高師物理概念教學的思考[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3).

      [3]楊燕.新課程背景下高師物理課堂教學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yè),2009(30).

      猜你喜歡
      物體物理課堂教學
      只因是物理
      井岡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44
      深刻理解物體的平衡
      處處留心皆物理
      我們是怎樣看到物體的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為什么同一物體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樣?
      我不是教物理的
      中學生(2015年2期)2015-03-01 03:43:33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
      保德县| 邹平县| 佛山市| 元阳县| 靖江市| 洛隆县| 霍邱县| 忻城县| 关岭| 神木县| 石楼县| 丰城市| 醴陵市| 天峻县| 嵊泗县| 淄博市| 封开县| 西安市| 招远市| 鹤峰县| 琼海市| 洪雅县| 江口县| 玉门市| 嘉峪关市| 行唐县| 张家川| 伊宁县| 特克斯县| 贵德县| 济宁市| 虹口区| 寿阳县| 长阳| 稻城县| 莲花县| 紫云| 肥东县| 阿拉尔市| 玉溪市| 临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