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
一 研究基礎
1 學分銀行理念介紹
“學分銀行”本質是一種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理念,“學分銀行是借鑒銀行的功能特點如對貨幣存儲、兌換、轉賬等,通過相關組織、服務體系和標準,實現(xiàn)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與轉換。它以學分為計量單位,以信息平臺為支撐,對學習者的各類學習成果進行統(tǒng)一認證與核算”。就宏觀教育系統(tǒng)而言,它是新型的學習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自2004年我國引入學分銀行的概念,學界也出現(xiàn)了對學分銀行的微觀應用,如浙江工業(yè)大學之江學院創(chuàng)辦的“道德銀行”(2005)和重慶市教委提出的“素質銀行”(2011)等,德育學分銀行初見模型,這為“高職學生德育學分銀行”的構建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和可行性參考。
2 高職院校德育教育考評現(xiàn)狀分析
德育,根據(jù)《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1995)的定義,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個性品質教育,它體現(xiàn)教育的社會性和階段性。高校德育對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具有導向、動力、保證作用,對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更加重視德育工作,通過思政課程、日常思想教育、黨團工作、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等形式開展德育教育,有形與無形相結合,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思想素質和個性品質的糾正、養(yǎng)成和發(fā)揮,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但是,學生走出校門、走進應聘企業(yè)時能拿出學業(yè)成績單、職業(yè)技能證書,卻拿不出品質、素質的證明,較之高學歷畢業(yè)生,企業(yè)對初就業(yè)高職生的德育水平和品質素質心存疑慮;換言之,學生在校接受的德育教育和社會實踐訓練得不到切實的認可、企業(yè)初選人才時得不到直觀的權威參考,高職院校的德育教育暴露出重教育、輕評價的問題。即使是重視德育評價結果的高職院校,在評價載體建設上也略顯薄弱,在考核方式上重知性、輕量化,多為“教師單面性評價、結果性評價、表格式評價,缺少學生主體的發(fā)揮、過程的記錄與良性的互動”,難以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品質和思想素質水平。因此,高職教育的發(fā)展迫切需要構建一個集科學性、實踐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體的學生德育評價系統(tǒng)。
二 基于“學分銀行”理念的高職學生德育考評路徑實現(xiàn)
“學分銀行”具有積累和轉化學分的特點和功能,德育教育結果評價需要量化的積累和后續(xù)的轉化和應用,因此將“學分銀行”理念引入學生德育考評,既適應了德育教育結果性評價的需求,也體現(xiàn)了兩者的切合。
1 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學分銀行”的理念
“德育學分銀行”就是積累、轉化德育學分的載體和憑證,是德育考評結果的量化手段和體現(xiàn)。
這里的銀行名稱是“高職學生德育學分銀行”,儲戶是高職學生,客戶經(jīng)理是輔導員,貨幣是德育學分,儲蓄類別為零存整取,儲蓄條目即德育考評指標;該銀行還具備一般意義上銀行的存、兌、取等基本功能,但是存期都是三年,畢業(yè)時以轉化認定的方式提供給學生“德育水平憑證”,提高學生德育評價的離校有效性、公正性和權威性。
2 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學分銀行”的構建
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學分銀行的運行是根據(jù)學分的產(chǎn)生、積累、轉化的過程來實現(xiàn)的,由實施細則和操作標準規(guī)約,由認定委員會專責,由數(shù)字化平臺載入。
(1)構成和評分標準
一般而言,高職院校德育評價指標包括“政治立場、思想道德、精神風貌、紀律意識、學風考風、課余生活、個性心理”等,考評內容體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潛力發(fā)展、適應人的個性。學分銀行要實現(xiàn)積累、轉化、認定的功能,首要因素是學分。高職院校通過制定《學生德育學分實施辦法》規(guī)定學分的構成和評分標準。德育學分分為“必修和選修學分、理論學習和實踐學分”(見圖1),考評內容覆蓋學生的學習場所、生活場所、公共場所中的課程、活動、任務和日常行為方方面面。
如圖1所示,同學們一方面按要求參加必修的課程或活動、遵守紀律、義務勞動,另一方面要均衡地參與各類課外活動和實踐拓展,按次數(shù)和成效掙得學分,校方根據(jù)德育學分構成內容及其評分標準進行學分認定和加減。以蘇州健雄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學生入學的德育基本分為30分,按每個學期5分下?lián)?,違紀扣分為0.3/0.5/1分(按嚴重性扣除),活動按校內和校外(市級、省級、國家級)不同級別、獲獎或參與未獲獎進行加分,一般為單次0.2/0.5/1/2分幾個等次。學生個人按學期累計德育學分,畢業(yè)審核總分不滿60分不允許畢業(yè)。
Fig1: Constitut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Credits
(2)德育學分認定和積累
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xiàn)貫穿著方方面面,隨之產(chǎn)生著必修和選修學分的增減,對于學生個人而言,需要一個“個人銀行賬戶”來積累學分,及時、準確地記錄其德育表現(xiàn)和得分情況,這個存學分的過程就是德育學分銀行積累學分貨幣的過程。學校專門成立“學生德育學分考核多級(班級管理員-輔導員-學生處)小組”負責德育學分的審核、認定,由學校數(shù)字化辦公平臺實現(xiàn)學分的記載和積累。
舉例來說,某同學入校完成學籍注冊后能取得“個人德育學分銀行賬戶”(ID即學號),如果該同學在周日參加一次社區(qū)青少年事務義務服務并取得了機構的志愿服務認定,他便可以在平臺上“新增”活動心得記錄、上傳證明照片并提出申請,班級管理員進行初審,點擊“符合、不符合或請求上級認定”,按活動次數(shù)和活動級別給予學分(分值標準可按實際院校需求而定);如果該同學經(jīng)任課教師線上考勤確認曠課一節(jié),班級管理員按系統(tǒng)提示再扣除相應德育學分。以此類推,班委專人進行班級同學的德育學分初審,進行平臺維護和信息匯總,由輔導員每周對班級進行集體審核和認定,由數(shù)字化平臺進行自動算分和記載,學生處負責爭議處理和終審,多級負責完成德育學分銀行的積累。
(3)德育學分的轉化
德育學分銀行不僅能實現(xiàn)德育學分的認定、積累,其功能也是多樣化的,能轉化成不同的結果供學生個人、學校、企業(yè)參考和運用。
對學生個人而言,學生個人的德育學分銀行賬戶能及時記載活動條目、德育學分得失,既像記事本一樣記載了學生德育活動軌跡,又對活動積極性不高的同學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畢業(yè)后,學分銀行能自動生成“學生個人德育成績單”,為其就業(yè)提供個性品質和職業(yè)素質水平的證明。
對學校而言,德育學分銀行體現(xiàn)了高?,F(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它既能實現(xiàn)學生管理的科學和高效性,提高學生評優(yōu)評先的公正性,又能為人才培養(yǎng)質量分析提供依據(jù)。學校可以對班級、專業(yè)、各類別、各屆學生的德育活動情況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分析,進行學生群體個性品質研究和德育教育普適性研究。
對企業(yè)而言,德育學分銀行為企業(yè)用人提供了客觀、權威的依據(jù),根據(jù)畢業(yè)生個人的德育活動軌跡了解該生的興趣、專長和突出品質,使其在招聘過程中少走彎路、用對人;雖然學校評價結果并非該生永久性的特質,但至少能評價該生在某一階段是否具備這些素質和個性品質,即使以后有不確定因素,該生還是有矯正基礎的。德育學分銀行也是一個學生從學校向社會角色轉換的銜接載體,今后在政府層面支持下,它能像“誠信銀行”那樣,學校的記錄跟隨學生在企業(yè)中延續(xù),記錄職業(yè)人的綜合素質表現(xiàn),成為個人終身的德育庫。
參考文獻
[1]金挺.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銀行設計與實現(xiàn)[D].浙江工業(yè)
大學,2012.
[2]王立科.從理念到實踐:我國“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模
式與策略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13(11).
[3]金挺.高職學生“職業(yè)素質銀行”的理念與應用價值[J].
機械職業(yè)教育,2013(7).
[4]趙靜華.高等院校德育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信陽農(nóng)業(yè)
高等??茖W校學報,2014(3).
[5]劉尚蓮,霍彧.推行成長學分,提升畢業(yè)生就業(yè)競爭力
[J].職業(yè)時空,20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