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艷
河流“包產(chǎn)到戶”
◎ 禹艷
在德國學習期間,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在暮色將近的傍晚沿著河邊散步。
到達德國不倫瑞克市的當天,我受邀去了一位朋友家做客,他家住在市郊。飯后,我們?nèi)ド⒉?。臨走前,他去儲物間拿出一根一米多長的打撈網(wǎng),我詫異道:“帶這干嘛呀?”
他說:“我承包了附近的一段河流,散步時正好經(jīng)過,順便看看河面有沒有垃圾?!?/p>
承包河流?朋友不是有工作嗎?我更疑惑了,問:“你當環(huán)衛(wèi)工人了?”
朋友搖了搖頭,笑著說:“不,我只是承包了一小段河流而已,不耽誤我的正常上班。很多家庭都搶著做這件事呢?!?/p>
原來,德國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jīng)濟奇跡”時期后,環(huán)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許多河流成了污水溝。后來各地陸續(xù)設了環(huán)保警察保護河流,但因為境內(nèi)水道縱橫,保護起來相當困難。為了長效久治,市政部門提出了將河流承包給附近居民的倡議。
朋友補充道:“雖然是自愿原則,但承包者要與河流管理部門簽訂合約,要進行培訓,要學習如何管好河流,還要會使用測試工具對水質進行檢測。一旦發(fā)現(xiàn)自己承包的河流被污染,要及時上報給環(huán)保警察。我每天都會查看這段河流的情況,看河里有沒有泛起泡沫、有沒有死亡的魚蝦或生活垃圾?!?/p>
“做這些是純粹的義務勞動嗎?”
朋友滿足地笑了起來,說:“肯定不是啊,我們家不僅不用交物管費,我還能少交一些工資稅呢。政府會按照河流的長度和承包的時間長短給予相應的優(yōu)惠?!?/p>
保護河流、愛護家園的口號總不絕于耳,德國將河流承包給每個家庭的舉措,無疑將之落到了實處,值得學習和借鑒。
(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