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王啟梅 張愛萍
[摘要]目的:探討水膠體敷料在減少PICU經(jīng)口氣管插管面頰部損傷臨床實施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PICU80例經(jīng)口氣管插管患者資料,按首日經(jīng)口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日期單雙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采用水膠體敷料固定,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固定。觀察兩組患兒在搶救治療期間面頰部皮膚完整性及患者舒適度進行分析比較。結(jié)果:觀察組皮膚發(fā)紅和破損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患兒經(jīng)口氣管插管固定時采用水膠體敷料做前瞻性皮膚保護,能保護皮膚完整性,減輕患兒痛苦,提高護理質(zhì)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關(guān)鍵詞]水膠體敷料;氣管插管;固定;效果
經(jīng)口氣管插管是急救工作中經(jīng)常采用的搶救措施之一,用于緩解上呼吸道梗阻,氣管內(nèi)給藥及進行機械通氣,是呼吸機麻痹和開放氣道的最常見方法和不可缺少的手段。在救治過程中,有效的保護和固定氣管插管,防止脫管和移位,更是搶救成功的關(guān)鍵。由于固定不當,容易導致脫管及面頰部皮膚損傷,嚴重者直接導致患者窒息甚至死亡。為了防止面頰部皮膚紅腫,破皮甚至過敏等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我科采用水膠體敷料保護患者面部皮膚,取得了滿意效果,方法簡單易學,取得了良好效果,現(xiàn)資料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PICU收治的需經(jīng)口氣管插管患者共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齡1-12歲,均為第一次插管使用機械通氣治療時間為5-20天。隨機分為觀察組(水膠體敷料固定)40例,對照組(常規(guī)固定)40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等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
1.2研究方法
全部病例均用硅膠氣管導管,在插管成功后,記錄插入長度。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固定方法:剪兩條長20-35cm,寬1-2cm的膠布,中間部分分別交叉環(huán)繞在氣管插管2周或3周,兩端貼于病人面部,氣管插管松動后及時給與重新固定。觀察組采用水膠體敷料固定氣管插管,固定方法:水膠體敷料剪成長約5cm,寬約2cm的長方形,縱方向貼于面頰部位,再按常規(guī)方法固定氣管導管。保持系帶適當?shù)乃删o度。
1.3觀察指標
患者插管期間,由專人進行觀察,記錄患者皮膚黏膜損傷的例數(shù),包括皮膚發(fā)紅及破損例數(shù)。
2結(jié)果
對照組的患者皮膚發(fā)紅20例,皮膚破損10例。觀察組無皮膚發(fā)紅及破損出現(xiàn)。
3討論
隨著醫(yī)療設(shè)備的研發(fā),機械通氣已成為臨床搶救危急重癥的重要手段,而經(jīng)口氣管插管是機械通氣人工氣道的首選方法。在揭去面部普通膠布時,因其黏性大,易造成面部皮膚損傷,特別是幼兒及兒童,因其皮膚嬌嫩,更易受損,有的甚至留下瘢痕。而使用水膠體敷料后再使用普通膠布則對皮膚刺激小,病人感覺舒適,已于揭去,對皮膚損傷小,避免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4護理
4.1體位舒適
保持患者舒適體位,床頭抬高30-45度,下肢抬高10-15度,避免下滑,頭略后仰使氣道通暢。正確的體位可保持呼吸道通暢,保證有效通氣。
4.2水膠體敷料的選擇
選擇防水透氣,表面光滑,可減少皮膚表面的摩擦力和剪切力,有利于細胞代謝。水膠體敷料如果潮濕,或者發(fā)白,及時更換。
5總結(jié)
水膠體敷料可以用來保護完好無傷但有可能受損的皮膚。減少了氣管插管重置,減少了醫(yī)療費用。在使用前請徹底的清潔面部皮膚,并保持干燥。使用前盡量減少手指和親水性敷料表面的接觸。以滾動的方式黏粘,避免不必要的拉扯。此方法操作簡單,固定起來安全方便,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