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莉
如何創(chuàng)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徐黎莉
【摘要】本文作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出創(chuàng)新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項措施,希望為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初中思想政治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發(fā)展觀的重要的任務,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的核心內容[1]。尤其是初中生處于不斷完善和成長的過程中,其個人素質和價值觀還在不斷的完善,由此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素質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為了更好地開展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我們需要不斷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
(一)教育內容簡單、教育方法老套
目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基本的訓練和實際體驗,簡單傳統的教學知識情況十分嚴重。目前,多數教師只注重書本的內容,缺乏具體的實踐,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活力,教訓內容更是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的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緊密相關[2]。所以只有被學生認可和接受的教學方式,才能稱之為合理有效地教育。當前,多數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講授模式為主,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學生被動的接受大量知識,從而教育效果無法實現。另外,部分學校和教師教學方法仍然以傳統老套的方式進行,不注重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從而最基本的觀念、思想理念以及生活實際存在脫節(jié)現象。
(二)自我教育意識薄弱
初中生處于心理斷乳期,所以初中生缺乏自我教育意識。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社會教育的過程,需要學生自覺的進行升華。所以當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一味的向學生注入大量知識,但不注重學生個人多元化的性格元素和思想觀念,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實現其教育目的,不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
(三)理念過于陳舊
隨著當代社會的不斷發(fā)展,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環(huán)境,加之初中生處于高科技、信息化的知識經濟時代,對未來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對于現實的種種更是充滿迷惑和不解。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充當初中生的引路燈,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引導學生正確的判斷事物的好壞、黑白。但是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一直影響著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價值標準教育和衡量學生,從而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多溝通、多交流,彼此多互動,共同學習和成長。教師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老師在學習過程總只充當一個加入者、指導者、推動者。同時教師應該不斷改變教學方式,建設新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方法。充分將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與教師共同探索。同時在授課過程總,教師應該充分利于情境創(chuàng)設,通過多種模擬情景,吸引學生參與,引發(fā)學生思考,最終實現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二)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
為了促進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開展,我們應該創(chuàng)設新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學目的,充分改變傳統應試教育的理念,解除傳統理念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縛。在素質義務教育的進程中,充分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融入其中,并且建立新的政治教學目標。在整個教學中,我們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帶領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來,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鳴。例如學生與教師形成游客和導游的關系,教師主要是發(fā)揮其組織、引導的作用,使學生自己的體會和認識。只有用這種方法我們才能真正使政治課從知識到實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改革的成功。
(三)轉變教師角色
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學課堂,轉變教師角色。處于知識經濟時代,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的挑戰(zhàn)和要求。由于初中生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和社會環(huán)境,此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更顯得重要了。所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中初中思想政治教師應該改變老師的角色,應該重視自身肢體語言和身體行為帶給學生的微妙影響。由此,改變教師角色,重視教師與學生的精神交流,在不斷地角色變化中,教師指導學生正確的認識新環(huán)境和判斷新事物。從而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yōu)閷W生計劃教育工作,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課堂熱情,從而實現初中思想政治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艱巨的教育任務,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任務。作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應該通過多種方法和途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認識。同時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教育理念,構件符合新時代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為構建和諧校園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何愛蓉.走向生活世界的初中思想政治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0,01(10).
[2]陳武.以人為本,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福建信息技術教育,2012,10(30).
作者簡介:徐黎莉(1978-),女,河南溫縣人,大學本科學歷,楊陵高新初級中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基礎教育階段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