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紅
本文介紹了歷史上不同時期君主的代稱。諸侯臣子、平民百姓對君主的稱謂名目繁多。
殷周時期,君主開始只稱王。春秋時期隨著吳楚諸國國君的相繼稱王,諸國遂尊稱周王為周天子,以別于諸侯王之稱謂。自此“天子”便成了君主的一個代稱。
所謂“天子”即上天之子。周王室為了鞏固中央政權的統(tǒng)治,制造了“君權神授”的理論,竭力使人們相信:周王是上天之子,他的權力是上天賦予的,諸侯各國必須俯首聽命。后來,隨著務國國勢的強盛,周天子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天子”反而不如霸主了。
稱國君為“萬歲”約始于秦漢?!叭f歲”一詞本是人間于喜慶之時的歡呼用語。 《戰(zhàn)國策·齊策》記載馮諼焚孟嘗君債券時,“民稱萬歲“。《史記·廉藺列傳》記載藺相如奉璧見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秦漢以后,臣下朝見國君,拜恩慶賀,以呼‘萬歲“為常,遂成帝王之代稱。
《后漢書·韓棱傳》載:“及憲(竇憲)至,尚書以下議欲拜之,伏稱萬歲。棱正色:‘……禮無人臣稱萬歲之制?!边@說明至少在東漢時,“萬歲”一詞只準許用于國君,而不許用于人臣。
周秦以后,臣子朝見國群時,也常以“陛下”、“殿下”、“閣下”等作為對君主的尊稱。
蔡邕《獨斷》卷上云:“陛,階也,所由外堂也。天子必有近臣,執(zhí)兵陳于陛側,以戒不虞。”“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之尊之意也?!贝搜?,群臣欲有要事上奏天子,卻不敢而告天子,鞏有瀆圣顏,故呼其身旁侍衛(wèi)之人以轉達之(身邊侍衛(wèi)之臣謂之陛下者)。自此“陛下”遂成為對天子的尊稱。由此可見封建君主的威勢?!暗钕隆薄ⅰ伴w下”與“陛下”意同。
或有以“足下”尊稱君主的,如《史記·秦始皇本記》載:“閻樂前即二世數(shù)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為自計?!薄白阆隆敝Q,始于春秋時晉文公(重耳)稱介子推?!懂愒贰肪硎d:“介子推逃祿隱跡,抱樹燒死。文公拊木哀嗟,伐而制履,每懷割股之功,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之稱將起于此?!闭f的是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出逃在外,途中饑餓而不得食,其隨從介子推割自己大腿上一塊肉給重耳充饑,后重耳返回晉國即位,封賞有功之臣時,竟把介子推忘了,后介子推與其母逃祿上山,文公后覺,四處搜山不得,遂命人燒山,促其下山以補其封賞,介子推母子寧死不肯就祿,活活抱樹燒死。文公用這棵樹的木頭做了雙木屐,穿于足下,以示不忘,常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遂成為敬稱之詞。這個詞不僅可以用來尊稱國君,也可用以下稱上或同輩相稱,以示敬意。
人們對于那些殘暴無道的國君則另有一種稱呼。
《尚書·泰誓上》:“獨夫受(商紂王)洪維作威,乃汝世仇?!痹谶@里,商紂王被稱作“獨夫”。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載:“齊宣王問曰:‘于傳有之?!唬骸紡s其君,可乎?’曰:‘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痹谶@里,孟子把兇殘暴虐、害仁傷義乃至眾叛親離的商紂王稱為“一夫”,亦即“獨夫”。后世因此常以“獨夫”、“民賊”來稱指那些眾叛親離的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