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蕭伯納研究始于新文化運動時期,到目前為止,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蕭伯納的社會主義思想、宗教思想、社會問題劇、“女性主義”、“創(chuàng)造進化論”及蕭伯納的作品藝術特色和戲劇理論上,但關于蕭的教育觀卻鮮有提及。本文通過解剖蕭的社會問題劇《芭芭拉少?!?,發(fā)掘蕭的教育觀念,揭示其思想的起源及該思想對我國當代教育問題的啟示。
關鍵詞:蕭伯納 教育觀 教育問題
1925 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1856-1950)是現(xiàn)代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諷刺作家和批評家,被譽為"莎士比亞之后英國最偉大的戲劇家"、"20世紀的莫里哀"。他共寫了51個劇本,一個木偶劇,這些劇本涵蓋了喜劇、悲劇、諷刺劇、哲理劇和社會問題劇等,其中社會問題劇占最重要地位。
《芭芭拉少校》是蕭伯納在1905年創(chuàng)作的一個三幕劇,也是蕭的社會問題劇中的典范之一。全劇主要圍繞救世軍的少校芭芭拉和她的父親大軍火商安德謝夫之間的思想沖突而展開。芭芭拉信仰精神的力量和宗教對靈魂的救贖,而安德謝夫卻信仰金錢的力量
作為一部深刻揭露20世紀初英國社會弊病的經典劇目,《芭芭拉少?!凡粌H反映了當時英國的教育問題及蕭伯納的教育觀念,同時對于我們認識當代的教育問題也具有一定的啟發(fā)作用。
一、 《芭芭拉少?!分薪逃龁栴}的體現(xiàn)
19世紀英國經濟突飛猛進,但由于當時英國對教育的不重視和教育長期受教會控制等各種原因,英國的教育發(fā)展相對落后,并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
蕭伯納對當時英國教育的諷刺則在《芭芭拉少?!返牡谝?、第三幕中表現(xiàn)猶為明顯。
教希臘文的庫森斯對希臘文卻并非真正熱愛,只因“沒有人看不起希臘文學者”,“一個人懂希臘文就像銀器上找上了鋼印,保證成色好。”后來為了地位及過舒適的日子,他竟“毛遂自薦”,當了軍火廠的繼承人。
第三幕中,薄麗托瑪夫人多次要求安德謝夫讓他們的親生兒子斯蒂文繼承軍工廠,安德謝夫說他要一個既無社會關系又沒受過教育的私生子來做繼承人,并對當時英國的教育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中小學校長“像訓練賽馬似的訓練他去贏得獎學金,往他們腦子里灌輸各種二手貨的思想,用紀律和反復的操練叫他們溫順,叫他們文雅。結果這些孩子成了精神上的殘廢,最后只能去教書。”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安德謝夫自己從未接受過什么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卻能游刃有余地掌管一個大型的軍火廠,雇傭大量的工人,創(chuàng)造大筆的社會物質財富。
而當安德謝夫問畢業(yè)于名校劍橋大學,去過印度和日本留學的斯蒂文的職業(yè)打算時,斯蒂文自己卻拿不定主意,因為他對“工商業(yè)深惡痛絕,對法律一無所知,和文學藝術無緣,對哲學毫無野心?!?/p>
二、蕭伯納的教育觀念及思想根源
蕭伯納在《芭芭拉少?!分袑?0世紀初英國教育的批判從側面也反映了他的教育觀念。 此外,蕭在自己的一些其它著作和公開場合也談到對教育的一些看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注重青少年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杜絕教育的功利性。蕭伯納認為人們在青少年時應該有接觸各種藝術品,發(fā)現(xiàn)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形式,“因為他們在青春初期和完全成熟期之間,會出現(xiàn)一個以藝術的喜悅和藝術的情感去滿足欲望的時期?!?/p>
2、學校教育不應該讓學生感到筋疲力盡。蕭伯納曾嘲笑學校教師只能殘害和束縛學生,使學生在學生時代對學習感到疲倦。他認為學校的“笨學生”后來參加工作時常常頗為成功,主要原因是他們在走上正式工作崗位之前沒有被老師弄得筋疲力盡。
3、學校教育應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蕭伯納曾說不應該把兒童禁錮在學校里,有時應將他們趕到戶外去呼吸新鮮的空氣。在他看來,學校如果一味地將學生禁錮在學校里,學生將變得過分馴服,甚至死氣沉沉。
4、根據(jù)兒童的心理、興趣、愛好等特點來安排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童年時期,蕭伯納曾被迫星期天去愛爾蘭的圣公會教堂做禮拜,他對此非常厭惡,因此,被迫上教堂的時期一過,他就不再進入教堂了,后來甚至稱教堂為“撒旦之屋”。在蕭看來,兒童應該用大部分的時間去游玩,因為活潑好動是兒童的天性。
蕭伯納的教育觀念和他從小所受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蕭的父母親對他疏于教育;學校對于蕭伯納來說,也只不過是令人憎惡的監(jiān)獄。蕭是一個自學成才的奇才,對教育一直持否定的態(tài)度和近乎偏執(zhí)的看法,他在香港大學做演講時曾對學生所說 “我有一個強烈的觀念,那就是地球上的每一個大學都應該夷為平地,用鹽做地基?!?/p>
三、蕭伯納的教育觀對當代教育問題的現(xiàn)實啟示
通過《芭芭拉少?!?,蕭伯納對20世紀初英國社會問題進行了思索。一個多世紀之后的今天,我們在欣賞該劇的時候,不僅要從純文學的角度分析劇本的藝術特色,更應關注作品對我們現(xiàn)實社會的啟示。
和蕭伯納筆下20世紀的英國教育問題相比,我國當代的教育問題有一些相似之處,當然也存在一些新的特點,如重知識學習輕經驗獲??;重科學技術學科輕人文藝術學科;強調記憶、訓練與標準,輕視思考、想象與創(chuàng)新;不顧學生個體差異進行模式化教育; 過分強調教育結果的功利性,忽視探索真理,追求真知的過程等。這些問題導致學生知識與人格的片面發(fā)展;扼殺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壓抑他們的個性。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當代教育存在的這些弊端及其造成的不良后果,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共同力量,培養(yǎng)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21世紀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綜上所述,作為20世紀英國文學的一個領軍人物,蕭伯納通過《芭芭拉少?!穼Ξ敃r教育問題進行了深刻的揭示和闡述。他的教育觀念非常先進獨特且具有前瞻性,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對于我們解決當代的一些教育問題也有很大的啟發(fā)作有,值得后人仔細研究。
參考文獻
[1]英諾誠《英諾誠譯名劇五種》〔M〕P208 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年
[2]黃嘉德 《蕭伯納研究》〔M〕 山東大學出版社 1989年
[3]佛蘭克·赫理斯著 黃嘉德譯《蕭伯納傳》〔M〕 外國文學出版社出版 1983年
作者簡介:徐文娟(1986—),女,江西撫州人,研究方向為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