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美 姜鳳云(大理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大理 671000)
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瓶頸的探討
楊興美姜鳳云
(大理學院體育學院云南大理671000)
摘 要:體育教學相對于語文、數(shù)學教學來說,重要性相對偏弱,從學習作息時間來看,體育課一周相對于主觀課少很多。針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體育教學改革;優(yōu)秀的體育教師能夠帶動學生有優(yōu)秀的強健體魄,鍛煉學生的意志。本文通過觀察法、文獻資料法、統(tǒng)計法、對比法等研究方法對新課改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進行研究,探測出體育教師是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并提出一些策略,以便更好的對體育教學進行改革,也給同行一些建設性的建議。
關鍵詞:新課改中小學體育教學瓶頸探討
自2001年教育部頒布《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后,教育界對新課改的研究論文如雨后春筍,但是對中小學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改觀不大。十八大繼續(xù)對教育的改革提出要求,2012年12月國辦轉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的若干意見》中又一次提出學校體育的改革。內容中強調學校體育的改革工作主要抓兩方面:一是體質測試;二是教育教學內容和方式的改革。而體育教學內容和方式改革的關鍵、重點和難點——教師,關系到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成敗,課改中首先要彌補中小學體育教師客觀上存在問題,其次改變體育教師自身素養(yǎng)以及體育教師駕輕就熟的東西,即改變體育教師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
1.1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觀念依舊陳舊,改革進展緩慢
1999年6月13日教育部下發(fā)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隨后在“健康第一”思想觀念的指導下,學校教育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但此后,學生的體質狀況改善結果并不理想。針對學生體質連續(xù)下降的問題,十八大針再次對學校體育提出改革要求。雖然,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要想改革,都無法離開教師的參與,但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和“傳授知識——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是落后的、不科學的,而這種狀況在個別學校依然牢固存在。這些學校的教學內容還是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學生很難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和權力,教學的組織上大多采取呆板機械的程式化教學模式[2]。”此外,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值得憂慮,僅僅將其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而沒有真正意識到體育教學中的育人責任。
1.2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年齡偏大、學歷層次仍不高,后備力量不足
“學歷是一個教師具有的文化和專業(yè)基礎知識的標志。學歷低、繼續(xù)教育乏力也是影響體育教學改革的原因之一。[3]”近年來,雖然國家在大量的增加體育師資和體育教育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以其來改變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的層次,而對某縣全部體育教師的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在某縣大多數(shù)中小學中普遍出現(xiàn)教師年齡偏大(30~45歲之間的教師占88.9%,),教師職稱結構不合理,有的中學竟然沒有一人具有高級職稱,有的小學也沒有中級職稱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學歷集中在??茖W歷,甚至有部分中小學的體育教師屬于兼職,學歷合格率僅為23.6%,而且即便具有合格學歷,其中仍有32.8%的教師不是學體育專業(yè)的,這是由于學校為彌補體育教師配備缺口請其他學科教師兼職所致,因而這些兼職教師必然缺乏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及科學教育的觀念,課堂教學沿用陳舊的教學內容和方法,無法準確講解示范動作要領,教學基本功差,有的甚至連教學基本過程也不清楚,實際上根本不能擔任體育教學工作。中小學體育教師后備力量不足的問題較為突出。
1.3中小學體育教師面臨教學改革欠缺心理準備
教育是一個周期性的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作為中小學體育教育工作者,因教師崗位的特殊性,要充當好教師角色并保證教學效果,除了需要具有強硬的身體素質、專業(yè)素質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教學這個看是重復卻需要不斷更新的工作要求教師不斷的適應不同年代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在科技、信息發(fā)展過快的時代,部分教師信息已經趕不上時代的步伐,面對與一代一代的新生力量出現(xiàn)難以逾越的鴻溝,隱隱感覺到心理壓力的存在。
1.4中小學體育教師教學態(tài)度影響新課改的實施與開展
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對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都提出很高的要求,但大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面對教學改革這一挑戰(zhàn),大都不戰(zhàn)而敗,繼續(xù)延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書育人”,部份中小學體育教學依然存在不規(guī)范,無教學計劃、無教學大綱、無教案等“放羊式”教學現(xiàn)象,有學校有相應的材料也是為考評準備,更多的是應付了事。
1.5中小學體育教師理論水平制約著新課程的實施與開展
在科技、信息迅猛發(fā)展的年代,教師僅具有強硬的理論難以應對社會的發(fā)展,還需要不斷的給自己“充電”,學習先進技術、技能。某縣體育教師普遍存在的情況:外出教研學習機會匱乏,信息較為閉塞,體育教師難以及時更新觀念,提高業(yè)務水平,盡管各所學校都配備了計算機,但其未能達到理想使用效果。據筆者調查,大多數(shù)體育教師并不上相關專業(yè)體育網站,通常只有當要上公開課或者學校要進行教案檢查時,才匆匆上網搜索。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很少有體育教師下班后繼續(xù)鉆研業(yè)務。毫無疑問,這樣的體育教師是難以擔負起課改和新課程的實施嗎任務的。因此說,中小學專業(yè)體育教師整體水平不高制約著新課程的實施與開展。
2.1加強職后繼續(xù)教育的投資勢在必行
課改提出之際,開展了多種類型的培訓,對中小學教師教學確有起色,因資金不足接受培訓的人員少、接觸面不廣。結合中小學教師的整體情況,借改革的機遇和挑戰(zhàn),加大、加強中小學教師職后教育勢在必行,針對不同的需求開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優(yōu)勢對全體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培訓,使體育教師“足不出戶”即可接受到培訓,另外在前期培訓的基礎上可針對群體分門別類開展崗位培訓、知識更新、提高、變換、研討等培訓類型來彌補中小學教師學歷低、年齡偏大,并提高教師自身素養(yǎng),以其教學改變教學方法,培養(yǎng)多能力的學生。
2.2人才引進,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是教學改革的手段
“十年樹人,百年樹木”,在長期的教育過程中,基礎教育階段把根扎實,為后期的樹人奠定基礎,引進人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樹人的手段。教師人數(shù)增加相應的單班授課人數(shù)或自然班級授
課數(shù)量減少,保證教師精力充沛提高教學質量。另外,引進人才既改變教師隊伍的結構,又可以挖掘具有領導和管理才能的人才,為中小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做貢獻。
2.3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橫向合作有助教學改革
每個中小學體育教師接受教育的領域、學校不同,每所高校都有各自不同的優(yōu)勢,在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不同地域的高校也各有優(yōu)勢。在縣內部之間、縣與縣之間采取橫向相互合作、互聘優(yōu)秀教師的方式進行橫向合作,使彼此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取長補短,能夠有力提高體育教師的各種能力。中小學更應扭轉傳統(tǒng)觀念,從各高等院校、社會團體等機構中聘請各學科知識、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定期來校,為體育教師舉辦各類專業(yè)講座,幫助他們及時了解社會信息,拓寬專業(yè)口徑,增加跨學科知識,提高自身綜合能力。在這樣的交流活動中,他們的思想、能力等素養(yǎng)必能得到較大的提高,這無疑會對體育教學的改革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黎明,主編.新課程改革理論簡明讀本[D].云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2004(4).
[2]谷楓.北京市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素質結構的優(yōu)化策略研究[J].理論與方法探索,2010(11):107-108,147.
[3]李澤群.影響湘西少數(shù)民族貧困地區(qū)農村學校體育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對策[J].體育學刊,2009(1):24-26.
[4]周細琴.中學體育教師人文素質的影響意義[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0(3):118-119.
[5]許長春.如何解決農村學校體育教學[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8):14.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3(a)-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