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國(山西省陽高縣畜牧獸醫(yī)服務中心 038100)
雞大腸桿菌對氧氟沙星耐藥性試驗
張振國(山西省陽高縣畜牧獸醫(yī)服務中心 038100)
雞大腸桿菌病是養(yǎng)殖生產中對雞群危害最嚴重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血清型復雜,耐藥菌株不斷增加,給防治工作帶來了巨大困難,本研究通過選用速效泰康作為預防和治療雞大腸桿菌病的藥物,試驗通過對大腸桿菌標準菌O78的藥敏試驗,來比較速效泰康與對照藥物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的體外抑菌效果,并進行動物防治試驗,對動物相對增重率、保護率、死亡率進行分析,來測試這種藥物在防治雞大腸桿菌病的效果,這對于進一步預防雞大腸桿菌病具有重要意義。
雞;大腸桿菌;氧氟沙星
大腸桿菌病對養(yǎng)禽業(yè)危害嚴重,因而對該病的防治尤為重要。防治大腸桿菌病的藥物有許多,沈建忠等[1]已做關于氧氟沙星對雞大腸桿菌病的藥效試驗,證明氧氟沙星對治療雞大腸桿菌病的效果顯著,但目前沒有報道速效泰康對大腸桿菌病的藥效試驗。速效泰康該藥成分中的氧氟沙星系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又名氟嗪酸,是在喹諾酮類分子結構的基本骨架均為氮雙并環(huán)結構的基礎上,同時增加子并環(huán),由日本第一制藥株式會社于1982年開發(fā),屬廣譜抗菌藥物,對細菌、支原體及部分厭氧菌有效。本試驗選用速效泰康作為預防和治療雞大腸桿菌病的藥物,試驗通過對大腸桿菌標準菌O78的藥敏試驗,來比較速效泰康與對照藥物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的體外抑菌效果,并進行動物防治試驗,來測試這種藥物對雞大腸桿菌病的防治效果,為大腸桿菌病的防治提供依據。
速效泰康(4%氧氟沙星及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
14日齡雛雞60只,購自山西陽高某雞場,公母均有,未經雞大腸桿菌疫苗免疫。試驗前按照常規(guī)飼養(yǎng),喂全價飼料,自由采食及飲水,并進行臨床觀察。試驗時隨機分為6組。
取氧氟沙星溶液1ml溶于1000ml水中配成溶液備用,取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粉末0.01g溶于400ml水中配成溶液備用。含藥濾紙片的制備:選擇新華1號定性濾紙,用打孔機打成直徑為6mm的小圓片,將打成的小圓片包成一紙包,121℃滅菌15min,置100℃干燥箱內烘干備用。將滅菌濾紙片攤布于滅菌平皿中,每50張濾紙片加藥液0.5ml(藥敏片含氧氟沙星0.4μg、藥敏片含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0.25μg),不時翻動濾紙片,使濾紙片將藥液均勻吸凈,浸泡30min。然后取出含藥紙片置于一沙布袋中,置37℃溫箱中干燥。干燥后,立即裝入無菌的小瓶中加塞,至于干燥箱內保存。
大腸桿菌接種于普通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基中,在37℃培養(yǎng)24h,菌懸液濃度為每毫升含大腸桿菌2.28×108個。
試驗結果表明,速效泰康(40g/L)和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24.5g/L)對雞源大腸桿菌O78平均抑菌直徑分別為28.9mm和27.6mm,但治療劑量的速效泰康的抑菌效果顯著(P<0.05)高于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詳見表1。
表1 藥敏試驗結果
表2 藥物對雛雞大腸桿菌病的療效
試驗分組死亡率由低到高分別為:速效泰康預防組和速效泰康治療組(11.26%),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治療組和免疫激動劑組(21.35%),陽性組(43.56%);保護率由低到高分別為:陽性組(52.26%),免疫激動劑組、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治療組(75.38%)和速效泰康預防組、速效泰康治療組(82.66%);相對增重率由低到高分別為:速效泰康治療組(52.97%),免疫激動劑組(67.80%),速效泰康預防組(70.11%),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治療組(84.29%)和陽性對照組(114.87%)。
(1)藥敏試驗表明,治療劑量的氧氟沙星對雞大腸桿菌為高度敏感。氧氟沙星與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藥理作用均為通過抑制細菌原核細胞DNA旋轉酶和DNA復制而發(fā)揮作用。治療劑量的氧氟沙星的抑菌效果顯著高于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分析原因可能為試驗中所用的左旋氧氟沙星的濃度遠遠低于氧氟沙星,所以抑菌效果沒有治療量的氧氟沙星好。
(2)由藥效試驗結果可見速效泰康預防組、速效泰康治療組、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治療組和免疫激動劑組在死亡率和保護率方面都好于陽性對照組。這說明速效泰康預防組、速效泰康治療組、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治療組和免疫激動劑組對雞大腸桿菌病都有一定的療效。這是由于速效泰康預防組和速效泰康組均使用速效泰康。氧氟沙星為抗菌藥具有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的特點,對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群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與氧氟沙星均為第三代喹諾酮類藥物,殺菌機理同氧氟沙星,但甲磺酸左旋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比氧氟沙星強2~4倍。免疫激動劑組使用免疫激動劑作為治療藥物,添加于雞飼料中用于預防和提高免疫力,作用機理為此免疫激動劑在體內可以激活由受體構成的動物生物防御系統(tǒng),使機體產生一系列的免疫因子如干擾素、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由此激發(fā)和調動免疫防御系統(tǒng)以抵御外來病原體的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