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英語新聞演講語篇的介入資源分析——以奧巴馬就敘利亞危機的電臺演講為例

      2015-11-30 06:54:25陳倩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對話性演講者情態(tài)

      陳倩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大學英語部,廣東廣州 510665)

      英語新聞演講語篇的介入資源分析——以奧巴馬就敘利亞危機的電臺演講為例

      陳倩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大學英語部,廣東廣州510665)

      選取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敘利亞危機最為緊迫的時候連續(xù)兩周電臺演講作為樣本語篇進行分析,運用Martin的評價理論為理論基礎來研究新聞演講語篇中的介入資源。通過對這兩篇演講對話性緊縮資源和擴展資源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揭示說話者如何隱性地將介入資源融入到演講中,來表達不同的觀點、態(tài)度和立場,開啟或壓制對話空間,以達到感染和說服聽者的目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新聞演講中,借言系統(tǒng)的對話性緊縮資源突出,演講者更加傾向去表現(xiàn)權利,傳達話語信息,企圖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聽眾的判斷。

      介入系統(tǒng);自言;借言;對話性緊縮;對話性擴展

      一、引 言

      美國總統(tǒng)的每周電臺演講,圍繞當前人們最關心的國內(nèi)外事件,來表明立場、闡述政見、許下諾言,意圖鼓動民心,實現(xiàn)其英雄夢想。電臺演講語言規(guī)范、邏輯嚴密、文采斐然,還會巧妙地運用一定的語言技巧與策略。雖然是總統(tǒng)一人講述,但卻通過介入資源將借言系統(tǒng)隱性地融入到演講中,使演講更加有效果。目前學界運用評價理論對演講語篇進行的研究并不少見:劉盛華通過對奧巴馬發(fā)布本·拉登死訊介入資源的分析發(fā)現(xiàn),演講中對話性縮約策略比對話性擴展策略使用率更高,反映了演講話語包涵演講者的主觀性。[1]席曉青重點探討演說中如何利用介入資源調(diào)節(jié)協(xié)商命題的對話空間,發(fā)現(xiàn)美國總統(tǒng)就職演說語篇中介入資源呈現(xiàn)不同的使用頻率:緊縮資源的利用稍大于擴展資源;擴展介入資源中更傾向于利用引發(fā)資源;緊縮資源中更傾向于利用棄言資源。[2]151-156王辰玲以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講為例,從對話視角運用評價理論中的介入次系統(tǒng)來分析演講文體語篇,了解演講文體語篇在介入次系統(tǒng)下如何包容或壓制不同的話語聲音。[3]36-37

      雖然這些研究的對象都是針對具體歷史事件的演講語篇,但是對于固定每周播出總統(tǒng)電臺演講語篇的研究沒有涉及。演講是一種社會活動,主要向聽眾傳達信息、闡明事理,讓聽眾接受其觀點,用于演講人與聽眾之間的信息交流,因此演講語篇有很強的對話性。而介入理論受巴赫金對話性和雜語性思想的影響,演講問題語篇的介入資源相當豐富。[3]36本文選取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敘利亞危機最為緊迫的時候連續(xù)兩周電臺演講①兩篇演講均選自白宮網(wǎng)站的正式新聞稿,第一篇題為“Calling for Limited Military Action in Syria”(發(fā)表于2013年9月7日)參見: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3/09/07/weekly-address-calling-limitedmilitary-action-syria;第二篇題為“Pursuing a Diplomatic Solution in Syria”(發(fā)表于2013年9月14日)參見: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3/09/14/weekly-address-pursuing-diplomatic-solution-syria。作為樣本語篇進行分析,試圖運用Martin的評價理論為理論基礎來研究新聞演講語篇中的介入資源,揭示說話者如何隱性地將介入資源融入到演講中,來表達不同的觀點、態(tài)度和立場,開啟或壓制對話空間,以達到感染和說服聽者的目的。[4]

      二、介入系統(tǒng)簡述

      評價系統(tǒng)是由J.R.Martin和P.R.R.White等人在繼承發(fā)展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際功能基礎上提出的,評價系統(tǒng)的中心是“系統(tǒng)”,通過對語言的分析來評價說話者對行文、過程及現(xiàn)象的立場、觀點及態(tài)度。他們將語篇中存在的評價性資源按照語義劃歸為三個系統(tǒng),即態(tài)度(attitude)、介入(engagement)和級差(graduation)系統(tǒng),三個系統(tǒng)同處一個水平,它們分別有自己的下級構成成分,本研究重點探討介入系統(tǒng)。介入系統(tǒng)是借用Bakhtin和Voloshinov的對話性和多聲性的觀點,從對話的視角構建起來的。[5]92介入系統(tǒng)與態(tài)度系統(tǒng)和級差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是合取關系,[6]即語言使用者在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時,可以通過特定模式介入別人的態(tài)度。介入系統(tǒng)根據(jù)對待不同觀點的言語策略選擇分為“自言”(monoglossia)和“借言”(heteroglos?sia)模式?!白匝浴敝冈u價者直陳觀點,它只提供了一種立場,是一種單純性陳述,說話人對所表達的觀點或態(tài)度承擔全部責任。如果演講語篇全都使用“自言”表達方式,話語沒有提及其他觀點和聲音,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強迫聽者被動接受,不利于思想觀點的傳播,因此說話者通常會采取其他的言語策略,增強說服力?!敖柩浴鳖櫭剂x是指借他人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態(tài)度,是說話者用以推卸話語責任的手段。它明確表明可能存在另一種意見的語言,是一種展示語言使用者態(tài)度立場的方法。[7]說話者對不同的話語聲音可以采取不同的話語策略,據(jù)此,借言又可細分為對話性緊縮(dialogic contract)和對話性擴展(dialogic expansion),前者指說話者壓制或反對某種聲音的存在,幫助說話者確立權威;后者指對某種聲音留有一定的空間,為了說服聽眾并表示對聽眾的尊重。對話性緊縮有否認和聲明兩種表現(xiàn)形式,對話性擴展有引發(fā)和歸屬兩種表現(xiàn)形式。

      下面兩個例子可說明對話性緊縮和對話性擴展(在本文例子中,劃直線的表示對話性緊縮介入資源,劃波浪線的表示對話性擴展介入資源)。

      例1:But we’re making it clear that this can’t be a stalling tactic.

      從句we’re making it clear that對所引述的聲明進行強調(diào),態(tài)度堅定,把容納其他立場的大門關上,稱為緊縮性借言。

      例2:All of which would pose a serious threat to our national security.

      情態(tài)動詞would引發(fā)了對命題的不確定性,使其變得可疑,打開了容納其他聲音的大門,這稱之為擴展性借言。

      對話性緊縮是指話語的介入挑戰(zhàn)、反擊或者限制其他觀點的人際空間,通過“否認”(dis?claim)和“聲明”(proclaim)來拒絕對話人不同的觀點、立場和態(tài)度或說明自己的命題是有根據(jù)的、令人信服的,從而縮小或剝奪對話人的話語空間。其中,“否認”其他觀點可以通過以否定副詞為標記詞的清晰的“否定”(deny),或以讓步的方式體現(xiàn)的明確的“反駁”(counter),以及出乎意料的表達(counter expectation),對先前已經(jīng)存在的聲音提出異議或者否定,是實現(xiàn)“否認”的言語策略;相反,“聲明”則是明確提出某一觀點,進而排除其他的選擇和立場,“聲明”的權威由“一致”(concur)、“強調(diào)”(pro?nounce)和“支持”(endorse)子系統(tǒng)來得以強化。其中“一致”可通過“確認”(affirm)或“讓步”(concede)給出的觀點來實現(xiàn)。

      而對話性擴展是指說話人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立場和態(tài)度時,通過拓展對話空間允許其他觀點存在,不是對其壓制或是排斥?!耙l(fā)”(entertain)和“歸屬”(attribute)分別是對話性擴展的子系統(tǒng)。“引發(fā)”通過說明發(fā)話人的某一話語或聲音只是多種可能之一,即發(fā)話人的聲音引發(fā)了不同的對話性聲音。情態(tài)動詞、情態(tài)副詞、表示推斷的從句或(反)問句都是實現(xiàn)引發(fā)的具體語言形式。[8]情態(tài)資源還包括情態(tài)形容詞、情態(tài)狀語、某些心理動詞的投射結構(I sus?pect that…,I think that…)等。[9]“歸屬”則通過說明給出的觀點源自他人來揭示其主觀性,既可以以中立的立場“承認”(acknowledge)其來源,也可以使自己與他人的聲音“疏遠”(dis?tance)。發(fā)話人在話語表達過程中,在表達某些觀點時,將自身的話語退到后臺,而借助他者的話語呈現(xiàn)出來。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是歸屬的典型實現(xiàn)方式。[10]

      本文從介入系統(tǒng)視角來分析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針對敘利亞事件的電臺演講,介紹介入系統(tǒng)的借言模式在政治講話中是如何運用、如何布局,及對奧巴馬、美國政府幕僚、民眾、敘利亞政府、其他各方等多個主體之間人際交流活動的影響,揭示政界人士如何利用宏觀意義上的語言修辭資源,影響甚至左右受眾的看法和態(tài)度,以幫助語言學習者對演講語篇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

      三、語料來源及介入資源統(tǒng)計

      本文分析新聞演講語篇中介入資源的使用情況,所選取的語料來自現(xiàn)任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敘利亞危機最為緊迫的時候,連續(xù)發(fā)表的兩篇電臺演講。

      在2013年9月7日的演講中,奧巴馬義正辭嚴地譴責敘利亞,并指出如果不對敘利亞政府采取軍事行動,會增加化學武器被使用的風險,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話語間沒有任何回旋余地。在一周后即9月14日的演講中,奧巴馬話鋒一轉,提出可以通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但也不忘再次警告,如果敘利亞不履行銷毀協(xié)議,繼續(xù)使用化學武器,危害兒童,美國不會放棄軍事打擊。不過他在演講結束前語氣軟化,對用非軍事力量解決爭端持開放態(tài)度。

      介入資源的出現(xiàn)頻率以句為統(tǒng)計單位,在一句中不同位置出現(xiàn)兩個不同的詞匯表達介入意義標記為兩例,而在相同位置出現(xiàn)用標點符號隔開的詞匯表達同類型的介入意義標記為一例,幾個句子組成一個對比結構表達介入意義的標記為一例。對表達介入意義的語言資源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對話性緊縮和對話性擴展的語言資源占所有表達介入意義的資源的比例分別為62.88%和37.12%。可見美國總統(tǒng)的每周電臺演講,雖然是由總統(tǒng)一人講述,但卻通過介入資源將借言系統(tǒng)隱性地融入到演講中,通過縮小或剝奪對話人的話語空間、排除其他選擇和立場、拒絕對話人不同的態(tài)度觀點等希望聽眾能夠欣然接受美國政府的立場和觀點,減少壓迫感。

      表1 2個語篇中對話性緊縮資源和對話性擴展資源占所有介入資源的比例

      四、介入資源在演講語篇中的應用分析

      (一)新聞演講語篇中對話性緊縮的介入意義表達

      美國總統(tǒng)的演說中蘊含著各種對話性緊縮介入資源,詳見表2(語篇1共有22個句子,語篇2共有21個句子,兩個語篇總共有43個句子,介入資源的比例是按照介入意義標記數(shù)量占兩個語篇總句子多少算出),對這兩個樣本語篇的資源使用頻率分析發(fā)現(xiàn),通過“否認”資源的介入意義表達遠高于“聲明”資源,比例分別為55.81%和6.98%(24/43=55.81%,3/43=6.98%)。這是因為利用否認資源,演講者可將各種支持性和反對性觀點的不同證據(jù)都考慮在內(nèi)。一方面可以消除公眾對某方面知識的匱乏造成的誤解,另一方面可以將與公眾期望相悖的想法借助否認資源帶入演講中。批評地承認和審視不同的解釋和觀點,這也是勸服過程中的重要策略之一。然而,這個似乎將方方面面都考慮進去的過程,實際上從一開始就是在以引導聽者支持一方、反對一方的方式來構建。[2]153

      表2 兩個語篇中對話性緊縮介入資源的數(shù)量及占比

      據(jù)觀察,連續(xù)兩周的電臺演講語篇中存在大量的否定和反駁表達方式,說明了演講者對話語中可能存在的某種聲音、某種立場和觀點的否定。雖然“否定”資源具有強烈的排他性,在一般的語篇或話語中使用是為了強調(diào)某種聲音的錯誤性,但在語篇演講中,演講者使用“否定”介入資源直接拒絕某種話語聲音的存在,一方面能讓聽者對某事或某人的話產(chǎn)生懷疑,另一方面是演講者為了消除、更正某種誤解而使用的策略。應該注意的是,否定詞在這里出現(xiàn)是更正不是攻擊。[5]119-120如:What we’re talking about is not an open-ended intervention.This would not be another Iraq or Afghanistan.There would be no American boots on the ground.在本例中,從話語表面上看,這只不過是三個否定表達形式,表達了說話者對所述事物的否定看法和觀點。但從話語的隱藏含義出發(fā),對話性緊縮策略幫助奧巴馬表達美國政府的鮮明態(tài)度:美國不會無止境地干預,這不會是另一場伊拉克或阿富汗戰(zhàn)爭,不會派遣美國地面部隊。借助借言緊縮資源介入,說話者對那些持有相反觀點的人進行否定,進而排斥這種話語聲音,意在消除民眾、軍隊、國際輿論等對美國繼伊拉克和阿富汗戰(zhàn)爭后,又再次出兵的疑慮,表明了萬一美國出兵也是小范圍的戰(zhàn)爭,會速戰(zhàn)速決,將美軍人員傷亡降至最低。講話者通過以否定副詞為標記詞的清晰的“否定”實現(xiàn)“否認”的言語策略。

      否定只是針對某一話語聲音的挑戰(zhàn)或壓制,而反駁則意味著用某一種觀點去取代已有的立場或觀點。[3]37對話性緊縮系統(tǒng)的“反駁”資源策略,通常表示事件超出人們通常的期望或者表示與期望的事情相悖、對立。[5]120-121如:We have a duty to preserve a world free from the fear of chemi?cal weapons for our children.But if there is any chance of achieving that goal without resorting to force,then I believe we have responsibility to pursue that path.該例句的前半部分讓聽者產(chǎn)生的預期想法是,為了我們的兒童,美國有義務保護全球免遭化學武器的威脅,全篇也多次提到美國在必要時不放棄使用武力捍衛(wèi)兒童、人類安全等,正當所有人都以為美國一定會出兵敘利亞,武力解決化學危機時,在語篇最后卻讓“武力”在重要程度上讓位給“和平”,這一觀點與大眾所預期的結論相悖,意料之外的聲音和預期的觀點對立,在觀點的重新評價中削弱了聽者期待的話語聲音。在該處使用反駁介入,達到彰顯美國政府的善舉、間接使國際輿論傾向美國的演講目的。

      在兩篇演講中,還發(fā)現(xiàn)3例“強調(diào)”表達方式,表明奧巴馬除了運用“否定、反駁”的緊縮策略將美國政府的立場更加彰顯,以表明美國對包括化學武器在內(nèi)的潛在恐怖危機會予以堅決打擊,同時還利用“聲明”緊縮資源下的“強調(diào)”子系統(tǒng),突出放大演講者的話語權。Martin和White在解釋“強調(diào)”資源時指出,包含有外界權威的介入或強調(diào)這種形式,承認正在進行交談的語境的多樣性,但通過用權威聲音來對抗多樣性,使得人際成本增加,雙方選擇的對話空間相互性減少。[5]127-128如:There’s a reason govern?ments representing 98 percent of the world’s people have agreed to ban the use of chemical weapons.演講者通過冗長從句的介入,展示了占世界人口98%的政府立場,將剩下占2%人口的政府話語權完全淹沒,美國政府設立了同盟的同時,也暗示了禁止使用化學武器是世界各國都云集響應的。說話者通過緊縮資源構建了一種贊同的主體間性的關系,如果潛在的不同意說話者提出的這一觀點的聽者,需要進行反駁或壓制、挑戰(zhàn)的話,需要付出很高的代價,在該例子中,需要與占世界人口98%的政府對抗。另外,“強調(diào)”資源還有另一個特點,即承認對話雙方的觀點存在不同,講話者對存在的選擇性進行挑戰(zhàn)、反抗。在對相反觀點進行挑戰(zhàn)這一點上,與同屬緊縮資源的“否認”子系統(tǒng)相類似。[5]129

      “強調(diào)”這一介入資源在政治語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它的表現(xiàn)形式通常是從句,如I contend that…,The facts of the matter are that…,It’s ab?solutely clear to me that…等等,閱讀起來感覺句型很復雜,不乏長句難句,其實這是演講者有意而為之,利用借言介入語篇的語言技巧,引入權威聲音,或對反對聲音積極應戰(zhàn),捍衛(wèi)話語權。但在統(tǒng)計中“強調(diào)”資源所占比例不高,這與演講語篇簡潔、明快、易懂的特點有關,演講盡量避免過多使用長難句,讓聽眾易于消化和接收。

      此外,我們在數(shù)據(jù)分析中沒有發(fā)現(xiàn)緊縮聲明的“一致”和“支持”表達的介入資源。因為“聲明”資源的其中一個特點是并非直接否定(admittedly…but…),說話者認為聽眾會對他的觀點持不同意見,因而通過先對某觀點表示贊成,再提出自己的看法,逐漸過渡;另一個特點是引用外部資源支撐自己的觀點(the report dem?onstrates that…),內(nèi)部聲音和外部資源一起分擔責任,避免責任完全落在演講者身上。但奧巴馬作為超級大國的總統(tǒng),如果過分使用商量語氣,則會降低身份,喪失威嚴,而美國認為化學武器對美國民眾、全球人類造成巨大威脅,銷毀乃責無旁貸,是無需外部資源構建的正確命題,因此忽略了部分的“聲明”介入資源。

      兩篇演講的策略更多地集中在對話性緊縮上,采用否認和聲明的方式,鮮明地表達了美國政府的在全球范圍內(nèi)消滅化學武器的態(tài)度和決心、保護全世界兒童的宗旨和宣揚和平解決危機的立場。否認資源展現(xiàn)了美國舍我其誰的世界霸主氣勢。

      (二)新聞演講語篇中對話性擴展的介入意義表達

      美國總統(tǒng)的演說中蘊含著各種對話性擴展介入資源,從表3可以看出,兩個樣本語篇均多次使用“引發(fā)”表達式,擴展資源中“引發(fā)”資源遠高于“歸屬”資源,比例分別為34.88%和2.33%(15/43=34.88%,1/43=2.33%)。

      表3 兩個語篇中對話性擴展介入資源的數(shù)量及占比

      據(jù)觀察,兩篇樣本語篇均多次使用“引發(fā)”表達式,“引發(fā)”指作者通過使用某些如情態(tài)動詞等表達,暗示話語觀點的聲音可以有很多種立場,某一話語聲音只是多個可能的話語聲音中的其中一個,即作者的聲音引發(fā)了不同的話語聲音,允許對話空間存在多種可能性。[5]104“引發(fā)”資源的研究和情態(tài)密不可分,可以說是情態(tài)在語篇分析基礎上的發(fā)展,因此在演講語篇分析中發(fā)現(xiàn)了如:would,might,could,must,there is the possibility……等情態(tài)標記詞。情態(tài)的首要功能是對話性,它承認命題的多聲背景,潛在地展示與某些對話選擇不一致。[5]106根據(jù)Martin和White的研究,“引發(fā)”資源對聽者而言是演講者給出的一個信號,由于知識經(jīng)驗有限,沒有足夠的能力讓命題公式化,因此選擇“引發(fā)”資源策略來表達說話者的不確定。[5]107同時,Martin和White提出了慣用語(locution)的使用,多種命題的提出構成了語篇多聲背景,而說話者的個人主觀和認識只是當前交際語境中眾多命題的其中之一。[5]105如:This week,when I addressed the nation on Syr?ia,I said that-in part because of the credible threat of U.S.military force-there is the possibility of a diplomatic solution.表示解決敘利亞危機存在除軍事行動外的另一種途徑,通過進一步的描述引發(fā)了說話者預期的答案,提出了外交解決的可能性,不把話說死,讓聽者有所選擇。如果情態(tài)動詞用于對事實的介入,那么一般表示不確定,但如果是用于評價的介入,那么則包含了“故意”的功能,表示說話者的權威。如:And if diploma?cy fails,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ust remain prepared to act.奧巴馬在這句話中指出,美國已經(jīng)盡了一切努力制止武力解決沖突,說話者預留了對話空間,但是如果外交談判失敗,美國和國際社會也準備向敘利亞開戰(zhàn),must一詞是說話者特意突出強調(diào)的,讓敘利亞不要耍小把戲。Hyland還指出,除了表示不確定,“引發(fā)”資源有時也用以表達順從、謙虛或尊敬。[11]

      相比由內(nèi)部聲音構建命題的“引發(fā)”介入資源,由外部聲音出發(fā)的“歸屬”介入資源則非常少見?!俺姓J”和“疏遠”同屬于“歸屬”系統(tǒng),其指的是將命題的歸屬指向外部而不是內(nèi)部,通過間接或直接的語法表達話語和想法,說話者本人退居其后。[5]111在兩個演講語篇當中,我們只發(fā)現(xiàn)一例“承認”表達,沒有發(fā)現(xiàn)“疏遠”表達。

      “承認”是通過語篇外部聲音與命題連接,說話者的聲音通過參與外部聲音互動得到展現(xiàn)。[5]112如:Russia has indicated a new willingness to joi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pushing Syria to give up its chemical weapons,which the Assad re?gime used in an attack that killed more than 1,000 people on August21.奧巴馬用了indicated這個交際過程動詞,把俄羅斯作為外部聲音拉進語篇里面,說話者通過歸屬的方式為自己留出一定的“后退”空間,表示提出和平談判得到了俄羅斯的支持,暗示美國并非如外界所言般專制獨裁,同時,如果出了什么問題,俄羅斯也必須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從這一點上看,歸屬是說話者逃避話語責任的方式之一?!俺姓J”資源是預期性的(anticipatorily),不是回顧性的(retrospectively)對話,留出空間讓不同意見的人發(fā)言。[5]113但是通讀全篇也只找到了一個“承認”資源,該語料的背景是俄羅斯出面斡旋,奧巴馬對敘利亞出兵的語氣有所緩和,但仍緊抓話語權不放,說明美國政府接納外界意見的程度十分有限,以大國姿態(tài)傲視他國。

      兩個樣本語篇也使用了對話性擴展策略,主要的體現(xiàn)形式為情態(tài)動詞和名詞性從句等的使用,諸如對化學武器危機嚴重后果的猜測,通過對話談判和平解決危機的呼吁,給予另一世界大國俄羅斯聲音表達的空間。演講樣本語篇的引發(fā)資源,從另一側面表現(xiàn)了奧巴馬所代表的美國政府謙遜的態(tài)度。

      五、結束語

      在語篇中引入以情態(tài)動詞、轉折副詞、否定副詞、言語過程動詞、表示推斷的從句等標記形式出現(xiàn)的介入資源,不但豐富了語篇的話語形式,還能間接體現(xiàn)出演講者及其背后團隊對事件的看法和態(tài)度。本文以兩篇美國總統(tǒng)電臺演講為例,以評價理論的介入系統(tǒng)為視角解讀新聞演講語篇的評價策略。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新聞演講中,借言系統(tǒng)的對話性緊縮資源突出,這與其他學者的結論一致,演講者更加傾向去表現(xiàn)權利,傳達話語信息。而本研究更進一步從微觀上對緊縮和擴展資源的子范疇表達式進行舉例闡述。介入系統(tǒng)中的對話性緊縮和對話性擴展考慮了說話者自身觀點的表達以及其它潛在的不同的話語聲音,使語篇構建成一個對話性體系,大大擴寬了語篇的語義范圍。[3]37具體到兩篇針對敘利亞化武危機的演講語篇中,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運用了大量的介入資源來說明自己的觀點,對出兵敘利亞的態(tài)度無論是強硬還是有所軟化,他都更傾向于使用對話性緊縮策略,企圖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聽眾的判斷,這恰恰反映了奧巴馬以及美國政府的主觀性、控制性和霸權性。介入系統(tǒng)除了能分析演講語篇外,也反映在我們的日常交流、寫作等強調(diào)人際意義的活動中。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注意這些評價策略并充分利用它,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和調(diào)控話語,把握交際的主動權并在交際中取得最大限度的交際效果。[2]156

      [1]劉盛華.介入系統(tǒng)視角下的演講話語人際意義分析——以奧巴馬發(fā)布本·拉登死訊為例[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4):15-17.

      [2]席曉青.就職演說語篇中的介入資源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

      [3]王辰玲.對話視角下演講文體的介入系統(tǒng)研究——以葛底斯堡演說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2).

      [4]丁素萍,舒?zhèn)ィ渡湎到y(tǒng)研究——以《愛麗絲奇境漫游記》中的言語分析為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3(1):22-26.

      [5]MARTIN J R,WHITE P R 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05.

      [6]王振華,路洋.“介入系統(tǒng)”嬗變[J].外語學刊,2010(3):51-56.

      [7]唐偉清.敘述聲音的“介入”[J].電影評介,2008(8):103-105.

      [8]劉立華.評價理論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61.

      [9]李基安.情態(tài)與介入[J].外國語,2008(4):60-63.

      [10]MARTIN J R,ROSE D.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44.

      [11]HYLAND K.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2000:88.

      責任編輯溫優(yōu)華

      Analysis of English News Speeches from the Engagement Resources Perspective——Take Obama’s Weekly Radio Addresses on Syrian Crisis for Example

      CHEN Qian
      (College English Department,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510665)

      This paper selects two successive President Obama’s Weekly Radio Addres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yrian Crisis as research data.In the framework of Appraisal Theory established by Marti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study the Engagement resources of news speeches text.Based on the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he dialogic contraction and dialogic expansion,it reveals how the speaker implicitly involved the engage?ment resources into the speeches aiming to express different attitudes or stances in language,open or suppress the dialogue,with the purpose of affecting and persuading the listeners.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is that the dialogic contraction of heteroglossia system is highlighted in news address,aiming to show the power and express information.Consequently,the speaker could subtly influence the judgment of the audience.

      Engagement System;heteroglossia;monoglossia;dialogic contraction;dialogic expan?sion

      H314

      A

      1007-6883(2015)01-0086-07

      2014-09-05

      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4YJC74009);2013年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3SKY04)。

      陳倩(1982-),女,廣東江門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大學英語部講師,碩士。

      猜你喜歡
      對話性演講者情態(tài)
      情態(tài)副詞“說不定”的情態(tài)化研究
      表示“推測”的情態(tài)動詞
      表示“推測”的情態(tài)動詞
      《海浪》的復調(diào)特征解讀
      會計時的話筒
      會計時的話筒
      論摘要語篇的對話性與人際意義構建
      高中歷史對話性課堂的構建
      生日快樂等2則
      意林(2011年9期)2011-05-14 16:48:56
      EFL/ESL課堂LC1與LC2的跨文化對話性
      外語學刊(2010年2期)2010-01-22 03:31:06
      南投县| 宁远县| 五莲县| 曲松县| 石渠县| 广南县| 桐柏县| 咸阳市| 卢氏县| 聂荣县| 拜泉县| 古蔺县| 宁明县| 泗阳县| 成都市| 永平县| 福州市| 霞浦县| 平南县| 惠东县| 宾阳县| 墨竹工卡县| 淮滨县| 南陵县| 新民市| 正安县| 红河县| 青浦区| 武胜县| 龙川县| 洪雅县| 崇信县| 葫芦岛市| 濮阳县| 冀州市| 高州市| 增城市| 慈溪市| 萝北县| 环江| 察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