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思佳 石偉達
博物館互動體驗展項設計與觀眾行為方式的關系研究
■文/張思佳 石偉達
博物館的展示方式隨著社會信息量激增和觀眾觀念的改變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互動展項設計的發(fā)展改變了以往單一的信息交流模式,用高科技、方位多的角度詮釋了主題。觀眾可以通過視覺、聽覺、觸覺、操作等方式增強參與性,增強觀眾的心理認知。本文通過按照觀眾體驗方式,將現(xiàn)代博物館中的互動展示項分為了被動感受式體驗和主動參與式體驗,分析了參觀主體在參觀中的行為方式,提出設計思考,總結了博物館展示方式的未來發(fā)展方向。
博物館 互動展示項 行為方式 交互設計
博物館是一個國家和城市文化象征以及文化素質的體現(xiàn),有著重要的社會作用,也是文化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在城市塑造文明社會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的展示方式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量激增和觀眾觀念的改變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從以前的以物為主的展覽方式正在向以人為主題的展覽方式不斷轉變,更加注重觀眾在展示環(huán)境中的精神需求以及心理感受。博物館業(yè)提供關于文物或者文化的影像和聲音,而不只是讓觀眾對著令人起敬的文物贊嘆。如何讓觀眾主動的、帶著興趣的走進博物館,在參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快樂,是設計師應該關注的問題。
博物館可以帶給人們特殊的情感體驗,他帶來的感受是其他活動無法代替的,所以博物館以其特殊的魅力備受矚目。但是現(xiàn)在還是有很多人拒絕走進博物館或者說沒有養(yǎng)成經常參觀的習慣,一方面是因為展品對觀眾缺少足夠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就是博物館在群眾腦海中形成了古板的印象,所以當人們在選擇休閑方式時往往處于劣勢。
我國現(xiàn)在的情況是我國老一些的博物館受時代、技術、資金、題材等方面的影響大多展示方式比較常規(guī),展板展柜這種沒有生命力的展示方式占了很大比例。但是近些年建立的博物館開始積極采用先進技術,環(huán)幕、4D影片等高科技展示方式也不再罕見。這些開始慢慢讓博物館擺脫古板、嚴肅的印象,開始具有娛樂性、參與性。觸碰類型的展示設計通過裝置多媒體裝置和構建場景道來讓觀眾通過用手指實際操作的方式來增強參與性,改變了單一的信息交流模式。
有國外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人們對所看到、聽到、看見并聽見、說過、說過并做過的事情的接受能力處于一個上升的狀態(tài),其中他們對說過并做過的事情的記憶力會達到百分之九十。也就說,事件對參觀者的感官刺激越多越強烈,給他們留下的印象就會越深刻越有影響力。另外,影響觀眾對事物接受能力的影響還有社會環(huán)境、文化程度、審美層次等外因,以及性格特征、年齡階段、興趣愛好等內因,所以形形色色的觀眾對信息要求的點都是不同的。要注意從這些影響觀眾內外因入手,減少情感傳達中不必要的障礙,增強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實效性。
在博物館常用的視聽展示項中,小于180度的屬于弧幕,弧度大于180度稱作環(huán)幕,這兩種也是博物館中經??梢泽w驗到的?;《葹?60度全封閉稱作360度環(huán)幕。這種方式的優(yōu)點在于觀眾被廣闊的畫面和音效包圍,可以很好的帶動情緒,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在場景感受展項方面的手法上主要有場景復原、幻影成像技術、全息投影技術,這些手法讓觀眾在參觀的時候吸收到更多的信息內容,提升現(xiàn)場感受方面的體驗。
場景復原的手法廣泛的適用于歷史性博物館以及自然博物館。真景復原就是在開闊的空間范圍內真實地復原出文物所在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是博物館展覽中非常好的輔助陳列方式,目的是為了體現(xiàn)文物的價值與內涵。這種方式可以讓場景充滿想象力和感染力,提升整體陳列語言,讓觀眾對民俗文化、歷史氛圍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例如在辛亥革命博物館新館中這一方法就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一走進四層展示廳就會被濃濃的歷史氛圍包圍,用還原老舊的街道、房屋、水井、樹木等要素再現(xiàn)了當時的環(huán)境。再配上昏暗的燈光,充分的調動了不管是老人孩子還是年輕人的情緒,有助于觀眾更好的融入整個博物館中。
幻影成像技術是利用多機多方位攝像技術及人眼視覺心理特性,獲得“立體幻影”與實物模型結合及相互作用的逼真的視覺效果。配上三維聲音、燈光、氣味、煙霧、模型等輔助手段,使其使該技術的效果更加惟妙惟肖。這種手法立體效果好,視覺效果絢麗。
操作體驗展項包括了數(shù)字虛擬沙盤、互動電子翻書系統(tǒng)、多點觸屏設備等。
數(shù)字虛擬沙盤是通過計算機仿真技術將場景通過三維技術建立數(shù)字化模型顯示在顯示器上,觀眾可以用手指點擊屏幕的交互方式,將場景放大、移動。這種方式使傳統(tǒng)實物沙盤與多媒體系統(tǒng)有機結合,觀眾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想法有針對性的進行操作,豐富陳列展項的同時增加了體驗感,在調動感官體驗的同時體現(xiàn)了對人類情感的照顧。
互動電子翻書系統(tǒng)是指虛擬電子書,外形好似一本真實翻開的書籍,參觀者通過揮動手臂這樣的肢體語言翻閱書籍。操作者可以根據(jù)想法自由閱讀,這種特殊的閱讀方式很容易讓人產生閱讀興趣,增強了博物館信息傳遞的有效性。
多點觸屏設備可以為參觀者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量,而且信息內容比較方便檢索,信息內容更新也非常便捷。參觀者對設備的操作也極為簡單,通過手指(單指或多指)點擊、滑動、平移、旋轉以及旋轉等操作,實現(xiàn)對信息的查閱,對圖片的放大及旋轉等操作讓信息內容展示更加清晰逼真。
隨著傳達方式不斷增多,展示層次不斷細化,內容也日益多樣化,無論博物館中采取了何種展示方式,最終目的都是讓觀眾有一個滿意的體驗經歷。對于廣大參觀者來說,一套便捷明了的操作設備是獲得滿意體驗的基本方法,大部分以體驗、娛樂為目的的參觀者都更適用便捷的操作系統(tǒng),讓觀眾花費時間研究如何操作的裝置往往不能獲得青睞,不應該因為操作不方便的問題而影響了信息的傳播。除了適合的科技手段的運用,還應當考慮所運用的技術手段以及設備與所要表現(xiàn)的歷史背景、展廳整體風格之間的和諧與通融。
博物館業(yè)的發(fā)展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設計師有義務積極探索和總結基本規(guī)律,發(fā)揮好多媒體對展示行業(yè)的助推作用,促進我國博物館業(yè)展示水平的提升。
[1]伍亞婕.試論博物館陳列中的互動體驗展示.2008.4.20.
[2]于萍編,常文心譯.博物館陳列設計[M].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河北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