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夫
彭老總不給面子
齊夫
1939年夏,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來到中條山檢查工作,當?shù)匾晃回撠熑苏写伺砜傄活D飯,多弄了幾個菜。彭總就問這位負責人:“你參軍時是什么成分,參加革命從家里帶來多少錢?”那位負責人沒弄懂彭總的意思,順口說:“我在家是個店員,哪有錢帶出來?”彭德懷立刻聲色俱厲批評說:“你沒帶錢出來,怎么有錢招待我呀?我有我的伙食標準嘛!”說完,罷宴而去,幾個陪客面面相覷,不歡而散。
不久,彭德懷又來到南樂。時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陳賡想請彭總吃頓飯。但他深知彭德懷的脾氣,就先找到彭總“吹風”:“今天的午飯沒有準備別的。這個地方有一種鱖魚,我叫戰(zhàn)士到河里撈了幾條,請你嘗嘗本地的特產(chǎn)?!惫芾韱T端上一盤清蒸鱖魚,彭總一邊吃著,一邊說這魚確實不錯,做的味道也好。管理員又端上來一盤肉丸子。彭總警惕起來:“你不是說吃魚,怎么又弄來了肉丸子?”陳賡說:“這丸子是魚肉做的。”不一會兒,管理員又端上一只雞,彭德懷臉色馬上變了:“這雞難道也是魚做的?”說完,放下碗筷,背著手走了。
“公生明,廉生威”,彭老總不僅自己清正廉潔,嚴于律己,而且對各種不正之風從不給面子,批評起來毫不留情,不管你是多大干部,很多人都怕他。所以,彭老總所到之處,接待單位是絕不敢超標準胡來的,更不消說去搞什么“燈紅酒綠”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陳云等老一代領(lǐng)導人,也都帶頭艱苦奮斗,克己奉公,并對奢靡風氣嚴肅批評不留面子。他們的高風亮節(jié),影響了許多人,大家都見賢思齊,嚴守紀律,自覺保持艱苦奮斗作風,樹立黨員干部良好形象,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把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平心而論,面對大吃大喝等不正之風,許多領(lǐng)導干部都是有看法的,也是不贊同的。但是,他們在接待單位或下屬的熱情接待面前,往往囿于面子,怕傷了感情,明知不對也不肯批評,或輕描淡寫說幾句“下不為例”了事。如此的“給面子”,實際上就是在縱容這種錯誤行為,在無形助長鋪張浪費的奢靡風氣,各單位就會互相“借鑒”以至攀比,接待水準越來越高,花樣越來越多,風氣就是這樣一點點敗壞的。因而,每個黨員干部都必須懂得,批評不留情面,不是成心跟誰過不去,而是為了黨的事業(yè),也是為批評對象好。如果看著你犯錯誤卻不管不問,表面上看是給面子,實際上是在害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有一點“辣味”,讓每個黨員干部都能紅紅臉、出出汗。當年彭老總的不給面子,就是一種辣味濃的批評,不講情面,一針見血,讓被批評者臉上掛不住,羞愧交加,教訓深刻,以后再也不敢這么干。今天,要走好黨的群眾路線,批評有辣味就是其中關(guān)鍵,每個黨員干部不僅要勇于自我批評,“向我開炮”,而且要互相揭短,大膽亮丑。批評要敢于刺刀見紅,入木三分,自我批評要勇于刮骨療傷,觸及靈魂。這樣,才能切實收到整改實效,通過教育學習,查出問題,發(fā)現(xiàn)差距,知恥后勇,激勵斗志,整改“四風”,克服時弊,使我們的黨員干部以新的精神姿態(tài),投身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作者系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