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儉峰
(長春市寬城區(qū)體育職業(yè)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業(yè)余體校運動訓練管理模式的研究
邰儉峰
(長春市寬城區(qū)體育職業(yè)學校 吉林長春 130000)
業(yè)余體校因為其訓練的目標和訓練對象具有一定特殊性,不能按照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標準來訓練,業(yè)余體校運動訓練模式應符合現(xiàn)代業(yè)余體育訓練的特點和要求。業(yè)余體校訓練模式既要達到一定的訓練強度,又不能超過業(yè)余體育訓練者的體能限度。在訓練模式中訓練員可以逐漸加強訓練的強度,但要保證其在訓練者的能力之內(nèi),這樣可以逐漸提高業(yè)余體育訓練者的體能,在訓練模式中也應采用豐富多樣的訓練形式,使訓練者不感到枯燥無味,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該文將根據(jù)現(xiàn)在業(yè)余體校訓練中存在的不足,對體育訓練模式進行探討。
業(yè)余體校運動 訓練管理模式 研究
現(xiàn)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第20條明確規(guī)定:“學校應當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開展課余體育訓練和體育競賽”,為課余訓練的廣泛開展提出了明確的指導。作為培養(yǎng)高水平運動員的基礎階段業(yè)余體育訓練,由于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如果全部按照高水平運動員的訓練模式進行,可行性小。所以,我們必須實行一種適合業(yè)余體育訓練的訓練模式。
每個人情況不同,所以練習目的也就不一樣,有的人為了增強某一項體育技能,有的人就是為了身體鍛煉。不同的練習目的需要不同指導方式來引導。一般要求的對象,那就用簡單易行的方式,要求高的對象就要嚴苛。因材施教才會事半功倍。怎么樣來明確學生的練習目的呢?了解每個人的情況,讓他們成為課堂教學的正真主人,轉(zhuǎn)變角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主動性,這樣學生在練習中就意志力持久,不怕失敗更不會妥協(xié),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自覺參與練習。學生若是沒有目的,就會漫無目的的,充滿盲目性,處處被動。給學生定時規(guī)定一些練習目標,定時考察,學生就會為了通過而努力練習。心里有數(shù),不會把老師布置的任務當做負擔,積極認真的練習。
2.1 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學生要是有了興趣,他會自覺的去練習,不會有心里負擔或者包袱,盡量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處于快樂當中,學生會覺得雖然累是累點,但很快樂,他會不由自主的迷上這項運動。從而也慢慢的把興趣培養(yǎng)起來了。別讓學生怕老師,不要命令學生,不要使教學氛圍呆板,壓抑。學生主動性消失,教學效果也就下降。老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感情投入,關心學生就像關心家人關心兒女一樣。尊重,鼓勵,信任學生,讓他們有信心去練習。這樣可以更好的使教學質(zhì)量提升。同時,要求老師的能力,作用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有趣,不要用傳統(tǒng)的,澆灌式的教學。慢慢的會導致學生的興趣疲勞,課堂中可以與學生一起玩與練習有關的游戲,可以和學生討論,讓學生由被動變?yōu)橹鲃?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不用為學生擔心,他會自己去練習,因為他有了興趣。讓學生從簡單慢慢到復雜,從簡單中獲取信心,成功的喜悅,堅定學生,他可以做到的信念,老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條件去使學生成功,避免失敗給學生帶來的消極態(tài)度,從而影響了學生以后的體育鍛煉,不要讓學生認為他不行。給足他信心,他才會更加努力向著目標前進。
2.2 提高訓練效率
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學生一些關于體育練習中的問題,例如,在練習中,大多數(shù)學生出現(xiàn)階段性的呼吸困難,腿部沉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問題,當面對這些問題時,該如何處理,用什么方法去克服,這些問題學生都是親身體驗過的,所以對于學生是有經(jīng)歷的,有親自感受,他們可以談談自己對這方面的感受,以及當時自己是如何處理的,經(jīng)過老師的補充,講解,他們會知道自己以前做的對與否,以后應該怎么做,掌握這些也會對他們以后的練習有所幫助。然后老師再補充,解答,加深學生的理解。在練習過程中,老師要有針對性,在安全的情況下,重復練習學生所學的內(nèi)容,在教學生新的內(nèi)容之前,先自己示范,并把重點和正確姿勢規(guī)范,防止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發(fā)生意外。讓學生練習練在點子上,別盲目瞎練,要有效率,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還要練出成績,練出效果。老師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老師應學會如何去多樣化的教學,學習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如何才能上一節(jié)有趣而又高效率的課,這些都是老師應該主動去學習的,老師所掌握的方法與上課效率與學生的心態(tài)是有關的,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才能感覺到輕松。老師應該不時的改變練習方式,消除學生的興趣疲勞,使學生更加有信心。在教學課堂上,老師應認真照看學生,發(fā)現(xiàn)有學生動作不規(guī)范要及時糾正并講解正確的方法,并說出為什么不對,怎么樣才是對的。每次上課后,老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這次練習中自己的不足在哪,自己收獲了些什么,下一次自己應該重點練習什么,這樣有針對性,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老師應該找出動作規(guī)范的學生出來示范,并給予適當表揚,有利于幫助動作不規(guī)范的同學糾正,同時可以讓動作規(guī)范的做的更好。人都喜歡被表揚,被表揚后信心會大增,也就更加有利于加深對課堂目的的理解。體育練習不是每天都會有,一節(jié)課和一節(jié)課之間會隔著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如何讓學生可以快速的記起上次學到的技能,老師就應該每次上課以前,按照規(guī)律,復習以前所學的,盡量提高復習效果,如果不進行復習,學生大腦內(nèi)形成的暫時記憶會快速消退,從而對老師的課堂有不利因素,我們?nèi)藭z忘,是正常的。只有不斷的進行復習,多次練習,才能鞏固學生所掌握的技能。老師每節(jié)課前要特意安排時間讓學生復習,練習上次學到的東西,不要急于去教學生新的內(nèi)容,需要循序漸進,否則只會導致效率的低下。
2.3 訓練中因材施教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不一樣的,運動能力包括天賦給予的也與后天鍛煉有關,特長生有特長生的體質(zhì),女生有女生的體質(zhì),所以對于不同的對象,老師也不能一概而論,或許某一個學生運動能力天賦很好,老師就應該對他要求高點,并不能覺得不錯就行,或許有的同學身體不協(xié)調(diào),老師就不能要求他和其他同學一樣,老師就應該先幫助他慢慢讓身體協(xié)調(diào),逐步再提高其他的訓練方面。出發(fā)點不一樣的人,也不能要求結果一樣。老師就應該明白每個學生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具體情況具體在給與幫助,基礎是關鍵的,也是必要的。勤奮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讓學生明確只有勤練習才能掌握所學內(nèi)容。運動是保持學生心理、身體健康的主要手段,所以說一節(jié)好的運動課,比文化課都重要。
2.4 增加訓練的趣味性
無論上什么課,學什么內(nèi)容,學生擁有興趣都是最重要的,有了興趣才能進行下去。在體育教學中,也同樣如此。機械化的重復,平鋪直敘的講解,往往容易讓學生走神,沒有運動的欲望。教師應該學會多樣化的教學,鉆研出多種模式,比如器械練習可以轉(zhuǎn)變?yōu)槟7戮毩?增強趣味性,充分發(fā)揮興趣的功能。另外,教師還應學會運用第二信號系統(tǒng),即在學生進行體育運動時適時地喊口號,幫助學生完成動作。比如在跳馬教學中,教師通過喊“放”,用語言的方式提醒同學們放手的時機,掌握跳馬的關鍵;又比如在跳高教學時,教師可以喊“蹬”,讓學生明白用力蹬地以提升高度的重要性。教師學會用語言這種第二信號給予同學們提示,既幫助同學們認識到動作的重點,又使體育課堂變得豐富。
2.5 教師評價的語言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難免有同學因為態(tài)度不端正或是先天不協(xié)調(diào)導致動作不標準,甚至產(chǎn)生厭學情緒,如果老師沒有正確的批評方式,只是一味地教訓,只會讓學生厭學的想法更加濃烈,甚至失去自信心。所以,掌握“綠色批評”的方式極其重要。學生在犯錯時往往希望老師單獨對他進行教育,而非在所有同學面前大談特談,讓他顏面盡失。所以教師需要明白這一點,理解學生的心理,在課后予以心平氣和的耐心的開導,這樣才能起到批評教育的真正效果。另外,教師還應注重與學生的眼神交流。用眼神表達對學生的期待、信任、警告、提示。在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時,先用眼神提示,一般就可以讓學生明白,如此即可避免在課堂上的直接沖突,完成課堂任務,下課之后再找他談話,讓他明白什么是對的。掌握好批評的時機和度,也是提高體育練習效果的重要部分。
對學生而言,教師是領路人,而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關心學生,提升學生的能力。體育教學也是如此。想要提高練習效果,首先是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心跟著課堂的節(jié)奏,充滿學習的欲望;其次在遇到問題時,具體問題具體解決,針對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另外,還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切實地為學生服務;最后,最本質(zhì)的還是教師需要練好自己的基本功,掌握多項技能,配合學生一起做各種練習。這就是本人通過個人閱歷所認為的體育教學中提高練習效果的方法,可能有所欠缺,希望得到大家探討指正。
[1]黃超群.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5):57-59.
[2]肖紅香.新課程標準理念下學生體育學習方式的理論探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8(6):761-764.
[3]王金勇.走出體育教學的誤區(qū)[N].音體美報,2001.
[4]陳偉霖.體育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9,23(B13):202-203.
[5]毛振明.體育教學科學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談蘇.吳榮鑫.面向未來走向自然創(chuàng)體育教學新模式[J].體育教學,1999(4):13-14.
G807
:A
:2095-2813(2015)05(b)-00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