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盛新鳳
盛新鳳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教育局研訓中心小學語文教研員、浙江省功勛教師、浙江省特級教師協(xié)會副秘書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寧波大學碩士研究生實踐導師,曾榮獲30多項榮譽稱號和獎項。
盛老師首創(chuàng)了“和美語文”教學流派,在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界反響強烈。她的課堂教學追求“雅俗共賞”的“和美”境界,形成了自己“婉約、精致、和諧、開放”的個性化課堂教學風格。近年來分別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公開示范教學、講座400多次。出版五部教學專著:《構建詩意的語文課堂》《兩極之美》《盛新鳳講語文》《語文課堂:教學走向和美》《盛新鳳:生態(tài)文明燭照下的和美教學》。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他的關于閱讀的觀點振聾發(fā)聵:“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蔽覀兊恼Z文課程標準針對課外閱讀這樣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并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引導學生踏上一條趣味無窮的閱讀之路,是語文老師的責任,也是擺在語文老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正確認識學生的課外閱讀
1.學生的課外閱讀是一種“非功利性”的游戲活動。
學生閱讀心理學表明,小學生的閱讀,一般會表現(xiàn)出“游戲性”行為,他們的課外閱讀大都是從看熱鬧開始的,是奔著好玩去的。學生課外閱讀雖是一種求知行為,但更多的卻是一種享受。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說:“沒有一個孩子是抱著‘我要受教育的念頭來閱讀的。如果一開始就把一些很枯燥的,承載家長期望的書給孩子讀,孩子會對閱讀產生畏懼感,最終可能遠離閱讀?!币虼耍覀兺扑]閱讀,要優(yōu)先考慮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需要。
2.學生的課外閱讀處于一種“隨意性”狀態(tài)。
孩子讀書和成人不同,他們沒有明確的閱讀目的,完全由閱讀興趣決定。他們捧的多是大人覺得無用的閑書,今天這本翻翻,明天那本看看。這樣的閱讀,對他們習作水平的提高暫時沒有太多的幫助,可能不如讀作文選之類的書立竿見影。著名作家鐵凝曾這樣說過:“閱讀的功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更想強調的是‘無用的閱讀,正如文化給人的力量一樣,更多的是緩慢的、綿密的、恒久的滲透。如果孩子連閑書都不去翻一翻,良好的閱讀習慣又如何培養(yǎng)呢?”
因此,既然是學生課外的閱讀,就必須以課外閱讀的姿態(tài)看待學生的閱讀,我們大人應盡快地刷新自己的閱讀思維,不要讓學生帶著壓力束縛讀書,我們可以從“好玩”這個角度去思考。這里說的“好玩”,不是淺薄,不是低俗?!昂猛妗?,就是讓學生讀了感覺有興趣,看了有滋味,這種“玩”其實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孩子們喜歡“好玩”,書籍需要這樣的姿態(tài),閱讀也需要這樣的姿態(tài)。
二、尋找優(yōu)化學生閱讀生活的有效策略
(一)豐富閱讀材料
學生閱讀生活質量的優(yōu)劣取決于他們閱讀的材料。閱讀材料如同他們每天要攝入的食物,如何讓這些食物既有營養(yǎng),又合胃口,非常關鍵?;趯W生的年齡特點和天性,我們在推薦閱讀材料時,始終以“好玩”為標準?!昂猛妗钡臅菂^(qū)別于嚴肅的文學作品提出的,它可以是情節(jié)曲折生動的,可以是語言淺顯風趣的,總而言之是能引起孩子共鳴的。作家肖復興在2004年10月9日的“中國語文教育高峰論壇”上提出:“小學生初中生不必讀經典。”確實,讀經典是閱讀過程中擺在第二位的事情,首要的工作是“怎樣才能喜歡讀書”。我們可以給孩子推薦些好玩的書,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1.推薦貼近生活、激發(fā)共鳴的校園小說。
比如楊紅櫻、秦文君的校園小說系列和張之路的經典校園小說。實踐證明,孩子對這類書有切身的真實生活體驗,自然也就引發(fā)了內心的強烈共鳴。
2.推薦與眾不同、幽默風趣的童話經典。
比如羅爾德達爾的《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吉羅夫人《列那狐的故事》、新美南吉的《小狐貍阿權》等。這組關于狐貍的童話故事顛覆了我們平常對狐貍的刻板印象,故事情節(jié)曲折離奇,語言幽默淺顯,深受孩子喜愛。
3.推薦超越現(xiàn)實、富于幻想的科幻小說。
被譽為“現(xiàn)代科幻小說之父”的法國作家凡爾納的科幻叢書,如《地心游記》《格蘭特船長的兒女》《80天環(huán)游地球》等。這類書一旦讀進去就會愛不釋手。
4.推薦膾炙人口、耐人尋味的世界名著。
閱讀世界名著全文,對于小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培養(yǎng)閱讀名著的意識和興趣,了解一點名著的大體內容,小學生還是有此需要和能力的。比如《童話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戲劇精髓,蘭姆姐弟的經典改寫,包括大師們的精美插畫,再加上著名翻譯家蕭乾的翻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的推薦,讓孩子能與大師相遇,與經典相遇。更重要的是,《童話莎士比亞》真正打破了傳統(tǒng)概念中莎士比亞作品高高在上的錯覺,讓偉大的莎翁走下高貴的戲劇舞臺,請他坐到小凳子上,給我們講他筆下的精靈、講他筆下的王子和公主。這樣的故事,越咀嚼越感到妙不可言。如果孩子經過閱讀激起長大后去莎劇中探寶和解謎的愿望,那么童話面具后的莎士比亞也會眨眨眼睛笑了。
(二)趣化推薦方式
兒童的生活離不開游戲,他們天生有一種游戲精神,喜歡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習知識,增長見識。故而,在推薦好書的過程中,我們著力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新書信息,主動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書。
1.以書易書的“圖書超市”。
筆者在學校讀書節(jié)期間開展的“圖書超市”活動,深受學生喜愛?;顒忧跋?,面向全校同學發(fā)出倡議,要求每人準備已經看過的兩本以上的課外書,并自行制作宣傳海報,最后以現(xiàn)場推銷、現(xiàn)場演講的方式“用書換書”進行推介、交流、分享。三至六年級以年級為單位進行圖書交換,一、二年級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交換。
活動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和喜愛,可見,這是一種好玩的推薦方式。
2.充滿懸念的閱讀推薦課。
筆者曾執(zhí)教《笨狼的學校生活》推薦課,凡是上過課的班級,都掀起了“笨狼熱”。故事本身很好玩,可是孩子們不知道。我就從笨狼系列的其中一本書著手,以“有趣”為抓手,設計了“角色介紹”“笨狼笨語”“評說笨狼”“話說自己”這幾個板塊。其中,核心板塊為“笨狼笨語”,笨狼的笨語生動有趣又讓人意想不到,透露著笨狼單純善良的本性,也是這本書最吸引眼球的地方。我選取幾個事例片段,借助這樣的語言細節(jié),感受“意想不到”,形成閱讀期待。由故事片段激起孩子讀整本書的欲望,接著再讀一套書。
3.靈活機動的“隨時推薦”。
筆者實踐中“隨時推薦”的隨意性很強,有時是晨會課上,有時是午間,有時是在走廊的對話中……利用幾分鐘的時間,我會把看到的覺得有趣的書推薦給學生,不像推薦課那么正式。“隨時推薦”的形式也不受局限。如果題目好玩,只要把書名寫在黑板上就可以了,比如《氣死諸葛亮》《蘋果樹上的外婆》。有的,只說書名還不夠,比如有一次我在新華書店看到黃蓓佳的《我要做個好孩子》覺得寫得很有意思,就把書名推薦給學生。之后我發(fā)現(xiàn)沒有幾個學生讀,一問才知道學生以為是講大道理的枯燥無趣的書。于是我又重新簡單地推薦: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說好看,同學們說好看,家長們也說好看,甚至還出現(xiàn)了家長和孩子搶書看的情景。好看在哪呢?你得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啦!
像孫幼軍的童話《小布頭奇遇記》,只要把葉至善先生寫的序讀一遍就能撩撥得孩子心癢癢了:
……
“小布頭”想做一個勇敢的孩子,有一回,他從醬油瓶上跳下來……
干嗎要從醬油瓶上跳下來呢?
這……你看了也會知道的。
“小布頭”從醬油瓶上跳下來,碰翻了蘋蘋的飯碗,把米飯粒撒了一地。
蘋蘋可生氣啦,她批評“小布頭”不愛惜糧食。
“小布頭”也生氣啦,他不接受蘋蘋的批評,從蘋蘋那兒逃了出來。
以后,“小布頭”遇到了許多奇奇怪怪的事情,認識了許多新朋友,聽它們講了許多很有意思的故事。
這些事情,這些故事,書上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快自己看吧!
4.人人參與的“課前演講”。
課前演講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口才,將主題鎖定在“好書推薦”上,可謂是一舉多得。在老師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學生像模像樣地制作課件,從作者簡介、內容梗概、精彩語段、讀后感言這幾方面介紹他所喜愛的課外書,時間三五分鐘不等。這種形式的推薦,可以拓展學生的參與面,且能讓學生們了解到更多的好書,更可以讓他們通過好書推薦,品嘗到因為讀書獲得成就感的滋味。
5.推薦相關的影視作品。
這種做法源于以前自己看不進一些名著的時候,先看由名著改編的電影。其實,不少好的兒童文學作品都被搬上了屏幕,比如羅爾德達爾的童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好心眼巨人》《了不起的狐貍爸爸》,林海音的《城南舊事》,還有《小飛俠彼得潘》《綠野仙蹤》《草房子》等。可以同時推薦,允許孩子先看小說再看電影,反之也行,進行比較閱讀。
6.結合教材的讀書推薦。
以下是整理出的人教版課標本三至六年級課本中涉及的課外閱讀書目。結合課文的學習進行推薦,以課文帶名著,引導學生課外閱讀。
(三)豐富讀后交流
閱讀,是一個廣泛涉獵的過程。這個過程也許是隨心的、無意識的,如同蜜蜂采蜜,采了蜜后需要“釀蜜”,需要一個消化咀嚼的過程,故而讀后交流尤其重要。交流的形式要盡可能豐富些,才能幫助學生內化閱讀收獲,釀出“好蜜”。
1.讀書交流課。
如果說導讀的目的是讓學生想讀,那么讀書交流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分享收獲。它不是對故事的簡單重復,而是對整個故事、整本書的回顧總結與提升,領著孩子往高處走一走。
例如,全班同學共讀完《狼王夢》后,我就上了一節(jié)主題交流課。第一個板塊交流的目的是鎖定主題:讀一本好書總會讓我們百感交集,我們會產生很多感受,或欣喜,或驚訝,或悔恨,或苦澀……你有怎樣的感受?選擇一個詞,結合故事的內容說一說。
交流中發(fā)現(xiàn)學生有感動于母愛的偉大的,有佩服母狼紫嵐對夢想的追求的。了解了學生閱讀的關注點后,聚焦到一個主題:夢想。依照“為了夢想,失去什么”“為了夢想,值得嗎”“怎么理解夢想”逐層展開,將討論引向深入。
由于交流的內容不是很好玩,形式上盡量好玩些,課前喊喊口號:上課前都要說一句口號“讀書會,想說就說,沒有對錯”。有時是拋繡球,扔到誰誰發(fā)言;有時是擊鼓傳花;有時是抽簽?,F(xiàn)在,有學生已經對我提出這樣的意見了:能不能先讓我們舉手發(fā)言,等很想說的先說了,再抽簽,我怕輪不到。這讓我感到很欣慰,有話想說,說明讀書有思考,有收獲。
2.演一演經典。
《第56號教師的奇跡》中的雷夫老師,他帶著孩子們排練莎士比亞戲劇,并帶他們到各地表演,讓一群厭學的孩子成了熱愛學習的天使,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學生也可以在共讀一本書后,選取某一個情節(jié)演一演。故事里住著快樂的童年,閱讀讓孩子動起來。帶領孩子們一起演繹經典,這該是一件多么快樂的事啊!
3.開展講故事、說書等比賽活動。
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放任自流,是無法收到實效的。因此,開展一些講故事、說書等比賽活動,比賽不是目的,而是作為檢測學生閱讀情況的有效手段,鞏固閱讀成果。每一個故事,都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催化劑。讓參賽者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他們愛上課外閱讀,讓小聽眾們感受課外閱讀的誘惑。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享受著閱讀的樂趣,課外閱讀也在活動中步步深入。
總之,對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和指導要著眼一個“趣”字,要好玩一些:推薦的書好玩一些,推薦的方式好玩一些,讀后交流也要好玩一些。只要用心為學生閱讀點燈,做一個散發(fā)著文學味道的語文老師,就一定能幫助學生優(yōu)化閱讀生活,把我們的學生引上一條魅力無窮的精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