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佩玲
[作者鄧佩玲(1978年—),香港大學(xué)中文學(xué)院助理教授,香港]
今夫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則以其賞善罰暴也。昔者堯舜禹湯,仁義圣智,天下法之。此以貴為天子,(簡1)富有天下,長年有譽,后世遂之。則鬼神之賞,此明矣。及桀受幽厲,焚圣人,殺諫者,賊百姓,亂邦家。此以桀折于鬲山,而受首于岐社,身不沒為天下笑。則鬼(簡2)神之罰,此明矣。及伍子胥者,天下之圣人也,鴟夷而死。送 公者,天下之亂人也,長年而沒。如以此詰之,則善者或不賞,而暴(簡3)者或不罰,故吾因假鬼神不明,則必有故。其力能至焉而弗為乎?吾弗知也。抑其力故不能至焉乎?吾或弗知也。此兩者岐,吾故(簡4)曰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此之謂乎?(簡5)
上博簡《鬼神之明》僅約二百字,整篇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從“今夫”至“賞善罰暴也”,提出整篇討論的要旨,即“今夫鬼神有所明有所不明,以其賞善罰暴也”。第二部分是“昔者”至“此明矣”,列舉歷代帝王“堯舜禹湯”及“桀紂幽厲”的事跡,從“賞善”及“罰暴”兩方面論證“鬼神有所明”。第三部分是“及伍子胥者”至“此兩者歧”,舉出伍子胥之死及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