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內蒙古科技大學 李瑞卿 宋云弛
?
內蒙古科技大學數字檔案館建設規(guī)劃研究
文/內蒙古科技大學李瑞卿宋云弛
【摘要】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已經成為發(fā)展高校檔案事業(yè)的需要,內蒙古科技大學數字檔案館建設規(guī)劃主要內容是資源體系建設:辦公自動化(OA)系統(tǒng)與檔案管理系統(tǒng)的有機銜接,與應用系統(tǒng)的數據交換、集成和整合,實現電子文件的文檔一體化管理,初步建立全面的數字檔案館安全體系。
【關鍵詞】數字檔案館;建設規(guī)劃;研究
內蒙古科技大學檔案館成立于2003年3月,是全校檔案工作的主管部門和集中管理全校檔案的業(yè)務機構。截止2014年底,檔案館共庫存檔案32235卷(冊)。隨著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fā)展,2008年檔案館引進了“南大之星”檔案管理系統(tǒng),現在目錄錄入工作已基本完成,為學校數據中心基礎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數據安全備份工作也相繼完成,實現了館內目錄檢索功能。
國家檔案局于2002年發(fā)布了《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提出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設示范性數字檔案館。數字檔案館建設是一項非常龐大而且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技術水平要求比較高。目前在我國,高等院校是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先行機構,因其擁有高科技的人才和相應技術水平,能滿足數字檔案館建設的人才和技術需求。2008年國家頒發(fā)的《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也明確提出高等學校應當設立專項經費,為學校的檔案機構配置信息化所需的設備設施,要加快高校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工作,保障檔案信息化建設與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同步進行。這就對高校數字檔案館建設提出了非常明確的發(fā)展要求。
內蒙古科技大學有50多年的辦學歷史,館藏檔案資源豐富,亟需開發(fā)利用,加之高校擴招后,各類檔案數量急劇增加,現行存儲空間和工作人員配備有限,面臨壓力急需建立數字檔案館解決,學校正在進行數字化校園規(guī)劃與建設也為數字化檔案館建設提供了良好基礎環(huán)境。
(一)數字檔案館建設的目標。根據《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實現目標是:以學校信息網絡建設為依托,以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為核心,應用計算機管理平臺為手段,以檔案信息資源服務網絡化為重點,保證電子檔案信息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更好地為師生、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需要提供方便、快捷的檔案利用服務。
從目前高校數字檔案館建設所具有的優(yōu)點看,主要發(fā)揮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首先是能夠全面的宣傳、介紹學校檔案館的基本狀況及檔案的利用方法;其次是能好的介紹自己學校發(fā)展的基本狀況;同時又提供了全面快捷的數字查詢。同傳統(tǒng)檔案館相比,這些優(yōu)勢能充分體現出數字檔案館目標實現的優(yōu)越性。
(二)數字檔案館建設的主要內容。高校數字檔案館建設內容主要是信息資源體系的建設。
1.建設檔案資源數據庫。建立檔案資源數據庫首先要建立目錄數據庫,目錄數據庫是數字資源建設的基礎。其次是建立內容數據庫,內容數據庫是數字檔案館建設的重點,它是通過數據倉庫等技術方法將檔案的具體內容,按照分類、排序方式形成集合對數據進行有效管理。目錄數據庫是數字資源最直觀的反映,一是需將傳統(tǒng)檔案的關鍵字段直接錄入信息檔案的系統(tǒng)中,實現館藏檔案文件級目錄的檢索、排序及查詢。二是通過檔案管理系統(tǒng)在收集電子文件時直接形成目錄數據庫。
2.館藏紙質檔案數字化。就是需要對原有館藏檔案的文字資料以及圖表等進行數字化,館藏紙質檔案數字化正是數字檔案館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實現全文檢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還能夠節(jié)省大量的存儲空間和相關的人員配置。
3.接收現行電子文件進館。鑒于目前高校以普及網上辦公,在產生大量的電子文件及電子檔案的情況下,對電子文件進行前端控制,形成文件、檔案一體化管理模式,實現網絡實時歸檔,確保歸檔數據的及時和準確性。這樣的形成檔案是數字檔案館最直接的資源,也是資源體系建設的主要內容。
(一)資金投入與人才配備。雖然在《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中明確規(guī)定高校應當設立專項經費,為檔案機構配置檔案信息化所需的設備設施。但是目前經費的短缺成為高校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最大障礙。沒有相應的建設經費支持,高校的數字檔案館建設基礎設施都不能夠保障。因此學校首先要多方籌集資金,劃撥專項經費支持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才能逐步配置必要的檔案信息化設施和必需的基礎設備,完善各項服務設施,以保障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具體實施。
數字檔案館建設給學校檔案管理人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目前在崗的檔案管理人員缺少且綜合素能不高,難以滿足數字檔案館建設的需要,現有人員陷于日常庫房管理、檔案入庫排架、提供利用等煩瑣管理中,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參加相關的學習和培訓,業(yè)務技能得不到與時俱進的提高。因此亟需配備精通檔案業(yè)務和掌握計算機、掃描儀等現代技術工具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學校的數字檔案館建設進程。
(二)數字化基礎設施。校園信息網的建設是數字檔案館建設基礎,首先要以校園網為依托,改造局域網,購置交換機、路由器等,提高網絡化建設速度。信息時代的計算機及相關設備淘汰貶值速度快,因此數字檔案館初期建設的基礎設施技術要求并不高,重要考慮成熟設備,只需適應數字化加工能力就可以,隨著后期工作的不斷推進再逐步完善,但對非常關鍵的設備要選用價格高、性能較好的。
(三)館藏資源的整理。我校目前存有建校以來黨群、行政、教學、科研、財會等十幾大類不同載體的檔案。數字檔案館的建設,首先是要全面掌握學?,F有館藏檔案類型、數量和狀態(tài),了解檔案利用價值及利用率等基本情況,處理好數字化進行步驟和館藏檔案利用的關系。
(一)整合信息資源。數字檔案館的建設,必須是在整合信息資源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高校的OA系統(tǒng)、教務管理、資產管理、科研管理等系統(tǒng),以及各部門的網站等都是產生重要電子文件、檔案的源頭,要對各種信息系統(tǒng)進行調查分析,確定具有歸檔價值的信息導入檔案管理系統(tǒng),實現文檔一體化管理,通過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發(fā)揮工作上的主動性和前瞻性,提高管理效率,優(yōu)化整合校內信息資源,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二)制定館藏檔案數字化建設方案。學校目前受信息技術限制和經費預算的壓力,在館藏數字化方面應實施外包與自主建設相結合的混合模式,這方面可學習借鑒內蒙古檔案館、內蒙古大學檔案館的信息技術外包經驗,按照“優(yōu)先重點、分步進行、利于保護”的原則,優(yōu)先對館藏圖片、校史資料、招生、畢業(yè)底冊、學籍信息卡等進行數字化。
(三)開發(fā)檔案服務信息平臺。高校數字檔案館建設就是把所有管理軟件整合到一個管理平臺,讓檔案工作者在一個平臺上對所有管理流程進行操作,最終目的是對資源開發(fā)利用,方便提供電子信息服務,建立檔案資源信息平臺的采集、傳輸、存儲和應用,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為個人、學校、社會各界能快捷的查詢和利用檔案,使學校數字檔案館充分發(fā)揮作用,以實現檔案應有的價值。
(四)建立制度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學校具體進行檔案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設,確保數字檔案館的規(guī)范化、法制化進程。同時實行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雙歸檔制”,保證學校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正常起步和運轉。應加強對計算機數據庫的監(jiān)管,保證檔案信息的安全,以防止泄密等事件的發(fā)生。一些非公開的檔案信息嚴禁在網上發(fā)布,已公開的信息,必須要求使用者通過身份認證、采用防火墻等相關措施,確保學校網絡安全和檔案信息安全。
從學校整體工作來看,數字檔案館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學校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好技術儲備和調研工作。抓住高校信息化建設機遇,具體解決實際問題,推進校園檔案管理信息化進程,真正對學校檔案管理事業(yè)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冬梅.高校數字檔案館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2014(6):85-88.
[2]陳雷,王燕.高校數字檔案館資源建設研究[J].科技信息,2013(20):258.
[3]文杰.高校數字檔案館建設探討[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9(36): 151-152.
[4]馮潔.數字校園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J].教育,2014(1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