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采訪技巧研究
周連彬
黑龍江省撫遠電視臺156500
[摘要]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信息資源的需求越發(fā)增大,而新聞媒體仍然是現(xiàn)目前最為便捷直觀的新聞來源。新聞采訪作為獲取新聞資源的重要途徑,就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時,不僅需要具備新聞采訪工作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更要注意采訪技巧的掌握與運用。本文根據(jù)新聞行業(yè)目前的實際情況,從新聞采訪的準備工作、采訪過程和記者專業(yè)素養(yǎng)出發(fā),對相關的采訪技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對于改進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的效率,提高新聞采訪的質量,交流新聞采訪的經(jīng)驗有著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三個;分號連接
新聞采訪是新聞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新聞內(nèi)容和新聞寫作的資料來源,改進新聞采訪的質量,對于提高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有著重要的意義。新聞記者在采訪工作中,需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掌握發(fā)問、傾聽等采訪技巧,有效提高個人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只有不斷改善新聞采訪的相關技巧,才能夠擺脫傳統(tǒng)的新聞采訪模式,滿足新時期的新聞采訪要求,提高新聞采訪的意義和價值。所謂“七分采訪,三分寫作”,而要想做到有價值的新聞采訪,首先要有良好的準備工作。
1.1做好資料收集工作
為了保障采訪工作的順利與成功進行,記者在采訪前應充分了解采訪對象的相關資料,準確把握采訪對象的具體情況和接受采訪時的心理狀態(tài)。還應該明確采訪思路,預先制定采訪計劃。在采訪報道突發(fā)事件時,更要求第一時間到達新聞現(xiàn)場,獲得最真實的信息。例如突發(fā)交通事故,只有記者及時趕到現(xiàn)場,才能夠獲得受訪人較為清晰的描述。因此,新聞記者要加強與各界人士的聯(lián)系,構建起有效的新聞熱線和市民熱線,以能夠在事故發(fā)生時能夠獲得及時而準確的資料。
1.2有針對性地設計采訪問題
恰到好處的提問,是采訪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要做到足夠精彩的提問,就要在進行準備工作時,有針對性地設計采訪問題。只有根據(jù)受訪人的性格、工作、經(jīng)歷、情感等具體情況來設計采訪問題,才能提高新聞訪談的質量,否則會對新聞采訪的質量產(chǎn)生負面影響。例如,對于地位較高的受訪人,如過未能進行充分的問題準備,容易因敬畏心里產(chǎn)生緊張情緒,從而提出水平過低的采訪問題;而對于普通群體采訪時,又可能由于其對記者工作的新奇和崇拜,對記者的正常采訪工作產(chǎn)生了干擾和約束。
2.1非語言符號的實踐運用
非語言符號是指人的神態(tài)、姿勢、表情等能夠透露出內(nèi)心情感的信號。記者在進行采訪時,不但要準確理解采訪對象的有聲語言,更要善于把握受訪人的非語言符號,并在采訪場合能夠正確使用這樣的信號。這樣的無聲信號又叫做體態(tài)語言,是用表情、手勢、姿態(tài)來傳遞信息的工具,對于加強記者和受訪人的溝通交流有著莫大的作用。在進行實際的新聞采訪時,記者可以自身的微笑與眼神和受訪人互動,從而有效地構建受訪人的溝通、理解、認知的模式。借助默契配合、相互理解與尊重的新聞采訪非語言符號,以及借助這樣的語言形式對受訪人給予支持、肯定和激勵,以確保記者能夠更有效地提高采訪成效。
2.2掌握發(fā)問與傾聽技巧
發(fā)問與傾聽是記者與受訪人交流的主要方式。記者應具備過硬的發(fā)問技巧,才能有效的挖掘受訪人的個人經(jīng)歷。記者在提問時要注意分清主次,由淺及深、循序漸進,不可提問過于籠統(tǒng)的問題,如“你的感想是什么?”“你當時是怎么想的?”這樣的問題只能得到泛泛而談的答案,降低了提問質量和效率;在從小的問題發(fā)問時,要緊密圍繞訪談主線,保持發(fā)問的鮮明生動,但要避免提出對于受訪人過于敏感的問題;最后,要控制提問語氣,保證提問的氛圍相對輕松,以使受訪人配合采訪工作。合理的提問技巧,可以使受訪人敞開心扉,與記者進行深入交流。記者在進行采訪時,不僅需要具備有效發(fā)問的能力,還應具備良好的傾聽能力。新聞采訪中的傾聽不僅僅是單純地聽受訪人的描述,而是根據(jù)受訪人的話語,分析其中的內(nèi)涵和受訪人的心理狀態(tài)。記者在傾聽時,一方面不要糾結于受訪人所講的個別字詞語句,而應該從大方向上分析受訪人的思想情感,從而避免采訪時對受訪人形成過于感性的認知;另一方面,在記者在采訪時對于不同的采訪事件,不應區(qū)別對待,只要受訪人愿意敘述,記者就應該認真傾聽;同時,記者應正確對待受訪人與自己在認識觀點上存在的分歧,盡量換位思考,求同存異,從而更有效地挖掘新聞素材。
2.3做好采訪的記錄工作
良好的記錄在新聞采訪工作中顯得尤為重要,是后續(xù)新聞寫作的前提和基礎。在進行采訪時,記者應當懂得運用合適的采訪記錄手段,并且應當學會運用多種采訪記錄技巧,以提高記錄的全面性和真實性,避免信息的遺漏。一般情況下,新聞采訪的記錄手段包括了錄像、錄音、筆記和心記等。其中最為常用的采訪記錄手段為筆記和心記,特別是一些比較簡短的人物采訪和會議采訪中運用更為廣泛。記者在進行采訪記錄時,應當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先是有效理解受訪人對問題的描述,抓住受訪人描述的關鍵內(nèi)容。還可以根據(jù)記者的自身習慣做好采訪記錄,借助縮記等方式,確保記錄的速度。同時需要保證采訪筆記的條理性,清晰地記錄受訪人的描述、實際情況等要點信息。
3.1培養(yǎng)深厚扎實的語言功底
記者作為新聞工作者,是使用文字進行服務的職業(yè),因此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功底。培養(yǎng)深厚扎實的語言功底,不僅需要深厚的文學素養(yǎng),還需要不斷地進行練筆,只有堅持常常寫作,積累素材,才能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文字駕馭能力。同時,新聞采訪的受訪人涉及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為了確保新聞采訪的效果和新聞價值,記者應當加強自身新聞語言功底的培養(yǎng),以保證采訪過程的順利進行,也有助于清晰客觀地將采訪結果呈現(xiàn)給新聞受眾。
3.2樹立吃苦耐勞的工作意志
記者作為一線的新聞工作者,要有吃苦耐勞的工作覺悟。新聞采訪常常會面對比較惡劣和危險的工作環(huán)境,因此記者應該具備不畏艱苦的工作意志。同時,在內(nèi)心觀念發(fā)生沖突的時候,要堅持自我,面對采訪的種種困難,要有堅持不懈、百折不回的精神。
3.3堅定客觀公正的采訪立場
新聞記者在進行采訪時,要明確自身的政治觀念和道德立場。對于采訪立場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直接關系到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客觀態(tài)度。因此,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應該秉持客觀公正的采訪立場,以政治觀念和職業(yè)道德自律,用事實說話,客觀公正地進行新聞采訪。
總而言之,新聞采訪的技巧運用,是新聞記者工作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在實際的采訪工作中,受訪對象千變?nèi)f化,這就要求記者能夠不斷地吸收和學習新的知識,靈活運用相應的采訪技巧。只有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地充實、提高、歷練,才能具備對受訪人的觀察力和對新聞的發(fā)掘能力,相應地才能在采訪工作中獲得有價值的新聞要素,打造出有水平、高質量的新聞內(nèi)容,實現(xiàn)新聞更大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王明輝.對新聞記者采訪技巧的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4,21:120.
[2]高照.論新聞工作的采訪技巧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2,1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