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

      2015-12-05 09:25:46呂德廷
      關(guān)鍵詞:單幅菩薩大理

      叢 振,呂德廷,2

      (1.聊城大學(xué)歷史文化與旅游學(xué)院,山東 聊城 25200;2.蘭州大學(xué)敦煌學(xué)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20)

      摩醯首羅天為Mahévara的音譯,意譯為大自在天,源于印度的濕婆神,后被吸收入佛教。佛教典籍對此多有記載,如《大智度論》記載其形象為“八臂三眼騎白?!?。中國現(xiàn)保存其形象30余尊(幅),時間自北魏至明清,長達(dá)一千多年。

      《梵像卷》全名為《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或稱《張勝溫畫卷》,繪制于大理國利貞皇帝段智興時期 (1171-1200年在位),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紙本,設(shè)色涂金,縱30.4cm,全長1636.5cm,諸像莊嚴(yán)妙好,線條流暢。乾隆時期重新整理,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大理國利貞皇帝及后妃禮佛,第二部分為畫卷主體,描繪佛、菩薩、天、龍、十六羅漢、禪宗六祖、大理國八大高僧、佛會、明王等內(nèi)容;第三部分為“十六大國王眾”。李霖燦按原卷梵夾裝的樣式,將其分為136個單位。第二部分包括第7—130單位,摩醯首羅天為第128單元(圖 1),單位 129、130分別為“ 多心寶幢”、“ 護(hù)國寶幢”,因此摩醯首羅天是《梵像卷》的最后一位神祇。

      一、摩醯首羅天形象分析

      《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有四頭,每頭各三眼,頭發(fā)為藍(lán)色,呈火焰形上揚(yáng)。雙眼圓睜,呈忿怒相。四臂,左上臂手持日(中有烏),右上臂手持月(中有兔),前二手持公雞置于胸前。上身袒露,戴項(xiàng)圈,手臂繞有絲帶,左腿彎曲坐于牛背上。周圍有五位隨從眷屬。牛為白色,站立。畫面右上角榜題“守護(hù)摩醯首羅眾”。結(jié)合佛教典籍和現(xiàn)存形象可以發(fā)現(xiàn),《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既有對前代的繼承,又有其特殊性。

      圖1 《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

      (一)四頭 自北朝時期的云岡第8窟中的摩醯首羅天開始,三頭一直是其主要特征。一般是主頭兩側(cè)各有一略小的頭顱,一為天女形,一為夜叉形,如“正面作天王形;右邊頭如夜叉形,而見忿怒相,露出牙齒;左邊頭作天女形,美貌紅白。三面皆具天眼蠡髺寶冠?!钡惰笙窬怼分械哪︴凳琢_天三頭上面還有一個頭。這種情況或許描繪“一頭四面”,《雜譬喻經(jīng)》:“異道所奉神,名摩夷首羅,一頭四面八目八臂,諸鬼之最是可畏者?!被蛟S是對摩醯首羅天發(fā)髻中出現(xiàn)骷髏頭的演變。和田巴拉瓦斯特佛寺壁畫和MG.17659《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繪千手千眼觀音》中的摩醯首羅天發(fā)髻中都有一顆骷髏頭。這種造型與濕婆有關(guān),《往世書》記載濕婆取掉了大梵天的第五顆頭。《梵像卷》或許將骷髏頭演變?yōu)榕c其他三頭相同的樣式。

      (二)三眼 《大智度論》提到“如摩醯首羅天……八臂三眼騎白牛?!薄锻罆分刑岬搅藵衿诺囊磺Я惆藗€稱謂,其中之一為“陀哩羅恰那(三目)”。關(guān)于三目的來歷,“據(jù)說,其妻雪山神女從后面走近他,用雙手捂住濕婆雙目,頓時,額上現(xiàn)出第三只眼。此眼能噴射火焰,燒毀一切,曾將作惡多端的三座魔城和企圖引誘他脫離苦行的愛神化為灰燼?!蹦壳吧形窗l(fā)現(xiàn)唐代之前內(nèi)地保留的正面額頭中有三眼的摩醯首羅天,可知最早的見于斯坦因發(fā)掘出的板畫D.X.3和D.VII.6?!惰笙窬怼分心︴凳琢_天的特點(diǎn)為每一頭顱的額頭上都有一只眼睛,這是其他地方的圖像所沒有的。

      (三)手臂 《大智度論》提到摩醯首羅天有八臂,另有十八臂、千手之說,但在佛教藝術(shù)中,以四臂、六臂最為常見。四臂見于云岡第10窟,六臂者見于莫高窟第285窟和云岡石窟第12窟,八臂者見于云岡石窟第8窟。繪制多只手臂,一方面可以顯示出神與人之間更大的區(qū)別;另一方面更多的手臂可以持有更多的法器,藉此可以表明神的威力更為強(qiáng)大。

      (四)手持物 佛經(jīng)中并沒有詳細(xì)規(guī)定摩醯首羅天手中的法器,但是有關(guān)持物的描述散見于佛經(jīng)之中,如“三目四臂,手執(zhí)三叉及拂”。云岡第12窟中的摩醯首羅天左上手舉月牙狀物,右上手舉圓形物,可見是為了表現(xiàn)日月,《梵像卷》中摩醯首羅天手中的圓形物分別有三足烏、兔子,也是表現(xiàn)日月,或?yàn)槿站δ?、月精摩尼。摩尼意譯如意寶、如意珠。因?yàn)榉灿兴?,此珠皆能出,故稱為如意寶珠。佛教認(rèn)為日精摩尼可以使雙眼恢復(fù)光明,月精摩尼可以祛除熱毒病。

      金剛杵原為印度的兵器,被宗教吸收,作為智慧的象征,認(rèn)為其可以斷除煩惱,降伏惡魔。濕婆的武器就是三叉股,在佛教中,三叉股依然是摩醯首羅天的武器。《梵像卷》的特點(diǎn)為摩醯首羅天沒有持三叉股,反而是侍從手持。

      (五)坐騎 在印度神話中,濕婆的坐騎為公牛,名為南迪(Nandi)。摩醯首羅天因其坐騎為牛,還被稱之為“牛主”,“摩醯首羅天,乘牛而行故名牛主。此外道學(xué)彼天法,從彼為名,故名牛主。”莫高窟第285窟中,摩醯首羅身下為青灰色牛。木板畫D.VII.6中的牛也是白色,這都與印度神話相符合。

      二、《梵像卷》中摩醯首羅天形象的淵源

      自北魏至初唐,無論中原還是西域,摩醯首羅天一直是坐于臥牛背上的形象。如北魏時期的云岡石窟第8窟,莫高窟第285窟西壁正龕北側(cè)繪有摩醯首羅天,三頭六臂坐于臥牛之上。約7世紀(jì)的克孜爾第198窟、第224窟,7、8世紀(jì)于闐的摩醯首羅天也多是這樣的造型。莫高窟藏經(jīng)洞出土有關(guān)摩醯首羅天的藝術(shù)品,現(xiàn)藏英國的S.P.35《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圖》、法國MG.17659《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繪千手千眼觀音》和EO.1232《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右側(cè)中央均有坐在臥牛背上的摩醯首羅天。

      《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游戲坐,還仍是北魏以來的姿勢,但白牛站立,而不是跪臥式,這并不同于自北朝至初唐一直流行的坐騎為臥牛的類型。但這并非《梵像卷》首創(chuàng),而是對內(nèi)地的繼承,筆者認(rèn)為它與大足石刻中的摩醯首羅天類型有淵源關(guān)系。

      大足城北的北山佛灣第9窟開鑿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位佛灣南段,面西,頂平,雙重(層)龕……正壁正中造四十手觀音菩薩像?!蹦︴凳琢_天位于右壁中層,“三頭六臂,騎在一牛之上,神左上手舉火矩,右上手舉鏡,中間雙手在胸前合十,左下手握金剛?cè)?,右下手牽牛韁繩,牛足下有彩云擁護(hù)?!?/p>

      大足縣西的圣水寺摩崖造像第3號龕為千手觀音像龕,開鑿于唐天寶之后,為“雙重楣平頂龕……內(nèi)龕浮雕千手觀音,左右及內(nèi)側(cè)壁分三層浮雕摩醯首羅天與鳩摩羅天、菩薩、天王等像?!眻D像位于佛龕的左上方,一頭四臂,騎牛,牛站在云上(圖2)。

      圖2 四川圣水寺第3號龕中的摩醯首羅天

      大足石刻中摩醯首羅天的特點(diǎn)在于摩醯首羅天的坐騎為站姿。大足類型的摩醯首羅天的具體發(fā)源地尚不明了,但并未局限于唐代的四川地區(qū),高昌回鶻也流傳此種類型的摩醯首羅天。

      柏孜克里克第20窟中間窟室后璧壁畫為大悲變,只保留下部。從整體看,構(gòu)圖接近大足圣水寺第3號龕千手觀音像。如主尊觀音殘失,但可見其寶座,這說明此觀音像和圣水寺的都是坐姿。觀音下方為功德天女和婆藪仙,左右下角為金剛,毗那夜迦跪在金剛身旁。摩醯首羅天位于主尊的右側(cè),坐在牛背上,牛為站姿,其后有一名侍從(圖3)。

      圖3 柏孜克里克第20窟中的摩醯首羅天

      從圣水寺第3號龕的線描圖來看,摩醯首羅天的頭發(fā)“髼起”,《梵像卷》中的也是這種樣式,反映了兩者的一致性。另外,三幅畫面中的牛都是站立的,摩醯首羅天坐于牛背上,由此可見三者屬于同種類型。

      但《梵像卷》并不是對唐代圣水寺第3號龕的簡單模仿,摩醯首羅天形象也不斷的發(fā)展變化,其中一點(diǎn)表現(xiàn)在侍從數(shù)量的增加。與圣水寺相比,柏孜克里克第20窟中的摩醯首羅天身后出現(xiàn)了一名侍從,《梵像卷》中出現(xiàn)了5名侍從,且形象小于主尊,這襯托了主尊的主體性。

      《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與大足石刻和柏孜克里克第20窟中的屬于同種類型,這與內(nèi)地藝術(shù)影響的分不開。

      大理國時期,在洱海等地不僅有大乘佛教瑜伽密宗阿叱力派,還有禪宗和藏密及所謂的“華密”。大理國使用漢文,積極學(xué)習(xí)儒家文化,如僧人既讀佛經(jīng),也學(xué)習(xí)、教授儒家典籍,他們也可以通過科舉成為官吏。大理國也多次向宋朝朝貢,也積極求取佛教典籍及經(jīng)書、史書等文獻(xiàn)。如乾道九年(1173年)大理國23人到橫山向宋朝求購書籍等物品,“大略所須《文選五臣注》、《五經(jīng)廣注》、《春秋后語》、《三史加注》、《都大本草廣注》、《五藏論》、《大般若十六會序》及《 初學(xué)記》、《 張孟押韻》、《 切韻》、《玉篇》、《集圣歷》、百家書之類?!奔翁┒?1202年)大理國從南宋求得了《大藏經(jīng)》。大理國也有僧俗巡禮佛教圣跡,迎請佛祖、菩薩。陸離考察安西榆林窟第19窟大理平定四年題記,認(rèn)為是大理國僧俗4人巡禮榆林窟時留下的。

      《梵像卷》后釋妙光的題記也反映了張勝溫對內(nèi)地佛教藝術(shù)的吸收,“大理國描工張勝溫描諸圣容,以利蒼生,求我記之……實(shí)如神慕張吳之遺風(fēng),恰武氏之美述者耳?!鳖}記中提到“實(shí)如神慕張吳之遺風(fēng),恰武氏之美述者耳”,張吳應(yīng)為張僧繇、吳道子,武為武宗元,張勝溫對內(nèi)地佛教藝術(shù)的借鑒可以從《梵像卷》中“釋迦牟尼法會”、“藥師琉璃光佛會”中反映出來,佛會中的菩薩輪廓準(zhǔn)確,線條流傳,文殊菩薩的坐騎獅子、普賢菩薩的坐騎白象用白描勾勒,這與吳道子、武元宗的用筆極為類似。

      大理國的佛教及藝術(shù)等方面受到了內(nèi)地的影響,由此不難理解《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與四川等地存在密切關(guān)系。

      三、“藥叉之形”摩醯首羅天的衰落

      南宋時期的《重編諸天傳》記載有兩種不同的摩醯首羅形象,“今古畫像作兩種不同,一作菩薩相,但三目,八臂,執(zhí)拂、持鈴、杵并尺,結(jié)印合掌。一作藥叉之形,赤發(fā)髼起,三目,八臂,執(zhí)弓箭等。至今二像不同?!?/p>

      “菩薩相”和“藥叉之形”的摩醯首羅天形象都與《唐本摩醯首羅天》(圖4)有相似之處。《唐本摩醯首羅天》手中執(zhí)物有矩尺、鈴、杵,前雙手結(jié)印合掌,《重編諸天傳》中提到的“菩薩相”與之類似,但是“藥叉之形,赤發(fā)髼起”與唐本摩醯首羅天的頭像極為相似?;蛟S《唐本摩醯首羅天》在南宋時期已逐漸分化為菩薩相和藥叉之形,“赤發(fā)髼起”應(yīng)是夜叉之形與菩薩相的不同之處。與“赤發(fā)髼起”相近的是MG.17659《太平興國六年(981年)繪千手千眼觀音》中的摩醯首羅,其頭發(fā)為棕褐色,分為三束,呈火焰形,應(yīng)是“藥叉之形”?!惰笙窬怼分械哪︴凳琢_天也屬于“藥叉之形”。

      圖4 唐本摩醯首羅天

      《梵像卷》末署有“盛德五年庚子歲(1180年)正月十一日”,可知《梵像卷》完成于1180年之前,此時正值南宋統(tǒng)治時期(1127—1279年),此時期菩薩相和藥叉之形并存。因沒有保存下來的實(shí)物,我們難于探討內(nèi)地摩醯首羅天的流行情況和具體形象。但是可以看到,隨著摩醯首羅天形象的中國化,藥叉之形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明清時期占據(jù)主流的是菩薩相類型的摩醯首羅天。自《梵像卷》之后,尚未見坐于牛背上的摩醯首羅天,摩醯首羅天形象中國化的速度也明顯加快,菩薩相類型成為主流,其面相越來越柔麗慈祥,著裝也華麗莊嚴(yán),身披瓔珞,手臂帶有環(huán)釧,衣曳飄帶,其形象與菩薩像越來越接近。至明清時期,完全蛻變?yōu)榉现袊鴮徝烙^念的形象。

      藥叉之形的摩醯首羅天走向衰落,菩薩相的逐漸成為主流,這與人們認(rèn)為存在兩者不同的摩醯首羅天有關(guān)。佛經(jīng)中大量存在作為護(hù)法天神和“自在天”外道之主的摩醯首羅,兩者實(shí)為一神。這是由于雖然佛教吸收濕婆神成為護(hù)法神,但濕婆派的力量仍然強(qiáng)大,佛教對其學(xué)說進(jìn)行了批判,由此導(dǎo)致了中國的佛教徒對摩醯首羅天認(rèn)識產(chǎn)生了差異,“所以古人嘗議摩醯首羅有二神而不決者,以名同故也?!敝聊纤螘r期,這一問題仍然存在,《重編諸天傳》依然認(rèn)為摩醯首羅是兩位不同的神祇,一為“三界尊極之主”,另有摩醯首羅,“其神極惡,而復(fù)有靈?!薄吨鼐幹T天傳》把佛教對摩醯首羅天的批判歸為另一位名為摩醯首羅天的藥叉之上,這樣一來,作為色界之主的摩醯首羅天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保衛(wèi)國民、輔翼至教”的天神。另外,《重編諸天傳》按照尊卑有序的標(biāo)準(zhǔn)對“三十三天”進(jìn)行了排序,人們逐漸接受是作為“二十四天”或“三十三天”之一的摩醯首羅天?;蛟S基于這方面的原因,明代不再繪制藥叉之形的摩醯首羅天,而是多繪制菩薩相,于是產(chǎn)生了大量莊重典雅的摩醯首羅天形象。

      四、《梵像卷》對后世摩醯首羅天形象的影響

      雖然明清時期幾乎是菩薩相的摩醯首羅天,《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類型逐漸退出了人們的視野,但是其某些造像因素依然保留在水陸畫和寺廟壁畫中。

      《梵像卷》中的佛、高僧、天龍等像一般為單幅,摩醯首羅天為其中一幅,它既從屬于大的畫卷,但在單幅圖中又為主要形象,這使單幅畫面也具有一定的獨(dú)立性。北朝至北宋,摩醯首羅天多與其他諸神位于佛、菩薩周圍,以表現(xiàn)聽法、護(hù)法。畫面的主要形象為佛、菩薩。雖然,柏孜克里克第17窟、第20窟中的摩醯首羅天身后出現(xiàn)了侍從,但其形象在整幅畫面中并不突出?!惰笙窬怼分械哪︴凳琢_天是單幅圖像中的主尊,其形象遠(yuǎn)大于身邊的侍從,這突出了其地位。

      摩醯首羅天的單幅像或許可以追溯到唐代。唐僖宗中和年間(881—885年),“府主陳太師于寶歷寺置水陸院,請張南本畫天神地祇、三官五帝、雷公電母、岳瀆神仙、自古帝王、蜀中諸廟,一百二十余幀。千怪萬異,神鬼龍獸、魍魎魑魅,錯雜其間?!逼渲锌赡馨▎畏哪︴凳琢_天。至少在南宋時期,單幅的摩醯首羅天像已經(jīng)存在,《繪事備考》:“胡彥龍畫之傳世者:摩醯首羅天王像一,北方毗沙門天王像一……。”

      明清時期,水陸畫中的摩醯首羅成為單幅畫面的主神,其身旁有侍者,一般為兩位,或牽牛,或執(zhí)幡。雖然水陸畫中的摩醯首羅天為菩薩相,這不同于《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但構(gòu)圖方式類似,即摩醯首羅天為畫面的主尊,周邊分布著侍從。首都博物館藏明代《摩醯首羅尊天像》為菩薩相,頭戴寶冠,身著天衣,飾瓔珞,袒胸赤足。共八臂,皆飾臂釧、手鐲,中間主臂合掌,上面二臂持鈴、杵,中間二臂持拂塵、矩,下面二臂持弓、箭。坐騎是一頭白牛,身邊有侍從,榜題為“摩醯首羅尊天”。(圖5)與之類似的形象還見于山西寶寧寺藏明代水陸畫第11部分。

      圖5 首都博物館藏摩醯首羅天像

      結(jié)語

      《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是第二部分的最后一位神祇,結(jié)合佛教典籍及現(xiàn)存佛教藝術(shù),我們發(fā)現(xiàn)其類型不同于北朝至唐初流行的摩醯首羅天形象,而與大足石刻北山佛灣第9窟、圣水寺摩崖造像第3號龕以及高昌回鶻時期的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中的摩醯首羅天屬于同種類型, 即摩醯首羅天坐于站立的牛背之上。但《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與其他三處也有區(qū)別,大足石刻、柏孜克里克石窟中的摩醯首羅天位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經(jīng)變之中,《梵像卷》中的摩醯首羅天具有相對獨(dú)立性,是單幅畫面的主尊,侍從的數(shù)量也明顯增多,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摩醯首羅天像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幅。

      南宋時期的《重編諸天傳》記載有“菩薩相”和“藥叉之形”兩種不同的摩醯首羅形象,《梵像卷》中的屬于“藥叉之形”。我們不清楚南宋及元代兩者的流行情況,但明清時期“菩薩相”類型的摩醯首羅天成為主流。雖然“藥叉之形”的類型不再流行,但《梵像卷》中摩醯首羅天的一些特點(diǎn)仍保存在繪制“菩薩相”的水陸畫中,如一組水陸畫由多幅神祇形象組成,摩醯首羅天為單幅中的主尊形象,周圍有侍從。

      [1]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A].大正藏(卷7)[C].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

      [2]Aurel Mark Stein.Ancient Khotan[M].New York:Hacker Art Books,1907.

      [3]黃休復(fù).益州名畫錄·妙格中品十人·張南本[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

      [4](清)厲鶚輯.南宋院畫錄(第8卷)[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

      [5]山西省博物館編.寧寺明代水陸畫[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6]李德仁.山西右玉寶寧寺元代水陸畫論略[J].美術(shù)觀察,2000(08):61-64.

      猜你喜歡
      單幅菩薩大理
      基于改進(jìn)大氣散射模型的單幅圖像去霧方法
      做夢都要去大理
      青年歌聲(2021年2期)2021-03-05 09:02:08
      大理好風(fēng)吹
      音樂世界(2020年4期)2020-09-10 20:57:26
      菩薩蠻·花明月黯籠輕霧
      黃河之聲(2020年11期)2020-07-16 13:27:12
      想念大理
      民族音樂(2018年5期)2018-11-17 08:20:00
      基于圖像融合的快速單幅圖像去霧算法
      解讀“風(fēng)花雪月”唯大理之最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20:58:26
      基于稀疏表示和結(jié)構(gòu)自相似性的單幅圖像盲解卷積算法
      基于改進(jìn)暗通道和導(dǎo)向?yàn)V波的單幅圖像去霧算法
      遼代八大菩薩造像研究
      乌鲁木齐县| 都兰县| 昌乐县| 甘谷县| 祁连县| 满城县| 修武县| 水城县| 合作市| 宾川县| 察隅县| 怀化市| 盖州市| 江山市| 浏阳市| 略阳县| 利川市| 安阳市| 平南县| 合水县| 柳河县| 大渡口区| 资兴市| 四会市| 定远县| 太仓市| 突泉县| 灵山县| 百色市| 博白县| 双城市| 绩溪县| 济源市| 安宁市| 清涧县| 丰台区| 靖江市| 蕉岭县| 庄浪县| 泾源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