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永光
前段時間,筆者在朋友家見到了一種“調研酒”,感到很新鮮。據朋友介紹,這“調研酒”售價200多元一瓶,用塑料瓶包裝,上面清晰地印著“調研酒”的字樣。我們幾個人琢磨了半天,還是不解其意。按理說,調研就是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要帶著課題,帶著為群眾辦事的誠心,為什么要生產這“調研酒”呢?
自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來,“四風”受到了極大遏制,但還沒有絕跡,只不過是表現(xiàn)得更隱蔽了?;鶎拥膹V大干部群眾都知道,抵制“四風”,有些方面比較容易做到,有些做起來難度就大一些。比如說一些場合不許擺放鮮花,不許鋪紅地毯,這些比較容易做,而有一些就非常不容易做到。比如治理“舌尖上的腐敗”,多少干部這些年吃吃喝喝成了習慣,盡管有些人都吃喝出了各種疾病,但讓他一下子告別吃喝仍是件挺難的事兒。于是,有人就費盡心思將吃喝轉入“地下”。于是就有了不掛牌子的“會所”;有了功能檔次等同于高檔酒店的內部食堂;更有了將高檔酒包括茅臺酒裝進礦泉水瓶里的“戲法”。其實,這“調研酒”也是變相腐敗的招法之一,打著方便調研的旗號,行“舌尖上的腐敗”之實。
前些年,一些不法分子為了獲取暴利,將劣質酒裝在各種名酒的瓶子里,以假亂真。如今,為了讓領導一飽口福又不觸犯律條,竟將真酒好酒裝在塑料瓶里,還煞費苦心取了“調研酒”的名字,讓人又好笑又好氣。
神州大地,正氣浩然。奉勸那些耍小聰明,動歪腦筋的人趕快收手,多干些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凈化社會風氣的正經事兒,別再搞“調研酒”之類的名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