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宏光
領導干部不僅要有高度的黨性和覺悟,一身正氣,遵守黨紀國法,還要落實好各項法規(guī),永葆共產(chǎn)黨人的清廉本色。
做清正廉潔的“清白人”??v觀黨的十八大以后落馬的貪官,無一不是扭曲了自身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學習《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案例分析》一書,使我們領悟到,領導干部一定要算好家庭賬、政治賬、前途賬、生命賬,凈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處理好人生的四種關系。一是處理好權(quán)和法的關系,堅持依法用權(quán)、秉公用權(quán)、廉潔用權(quán),準確把握權(quán)力邊界,按照權(quán)力清單行使權(quán)力,堅決不越黨紀黨規(guī)準繩半步;二是處理好自律與他律的關系,模范遵守黨規(guī)黨紀,自覺接受各種監(jiān)督,保持嚴謹?shù)纳顟B(tài)度和生活作風;三是處理好與“身邊人”的關系,身邊的人,無論是配偶、子女、親戚、朋友還是下屬,要告誡他們不允許利用自己的影響謀取私利;四是處理好奉獻與索取的關系,領導干部要在內(nèi)心深處筑牢防線,把權(quán)力用于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真正實現(xiàn)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干出經(jīng)得起人民評說、歷史檢驗的實績。
做嚴于律己的“明白人”。領導干部只有在思想中明確黨規(guī)黨紀嚴于法律,明確黨規(guī)黨紀的“籠子”比國家法律的“籠子”眼兒更小、“籬笆”比法律扎得更緊,才不會鉆黨規(guī)黨紀的“空子”,打“擦邊球”。領導干部一旦松懈了黨紀信念,就會什么話都敢說、什么事都敢做,對群眾往往講法治、講原則、講制度,對自己常常講“人治”、講感情、講特權(quán),就像“缺了鈣”,得了“軟骨病”,最終做了“虧心事”。無論什么級別的領導干部都要嚴于律己,常懷“三心”。一是對黨規(guī)黨紀信仰的自信心。二是對黨規(guī)黨紀執(zhí)行的堅守心。三是對黨規(guī)黨紀的敬畏心。以黨紀國法約束領導干部行為,警鐘長鳴,真正筑牢思想政治基礎,筑嚴思想道德防線,才能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思想上筑起反腐倡廉的防線。
做以身作則的“帶頭人”。打鐵先要自身硬。目前,我國處于發(fā)展的重要時期,無論是深化改革、促進發(fā)展,還是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抑或深化作風建設,都需要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帶頭做廉潔自律的典范,依法行政,按章辦事,把權(quán)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真正把依法治國、依規(guī)治國落到實處。這不僅要求領導干部將法律的思維和法治方式貫穿于工作的始終,而且要求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在尊法上應該更加自覺,真正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守法上更加嚴格自律,做到知行合一;在用法上更加完善組織工作法制化要求。對于作風建設來說,要身先士卒,嚴格按照中央八項規(guī)定,嚴把廉政關口,帶頭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扎實推進;對組織工作來說,就是要帶頭貫徹落實黨的組織路線,堅持做到干部考察有法治內(nèi)容、干部選拔有法治導向、干部任用有法治標準、干部監(jiān)督有法治約束,從嚴標準,從嚴程序,從嚴紀律,形成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權(quán)的良好格局。
做依法辦事的“決策人”。領導干部要按照中央、省委開展的轉(zhuǎn)變作風、深化“四風”整治的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轉(zhuǎn)變工作作風,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決策。依法決策就是善用法治方式,提高法治能力,依據(jù)法律來行使權(quán)力,確保領導干部決策權(quán)的行使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nèi),保證決策的合理性、正確性和合法性,把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都落實到法制軌道上來,按規(guī)矩辦事,避免工作中出現(xiàn)“三拍”干部的現(xiàn)象,即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拍屁股走人。要確保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落到實處,確保領導干部在決策時依法辦事、民主議事、科學議事,越是重要的工作、越是緊急的事情、越是突出的矛盾,就越要自覺依法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
做公平公正的“組織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diào):“理國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倍焦勒墙M織工作推進法制建設的著力點所在,職業(yè)道德核心所在,法制的生命線所在。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必須堅定政治方向,在推進建設法治社會的進程中決不糊涂,在大是大非面前決不猶豫,在執(zhí)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上決不動搖。對于組織部門自身建設來說,要時時處處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出發(fā),公道對待干部,公正使用干部,公平評價干部。堅持公道,就是要一視同仁,不搞親親疏疏,不搞“小圈子”,客觀對待每一位干部;堅持公正,就是要堅持德才兼?zhèn)洹⒁缘聻橄鹊挠萌藰藴?,把人才集聚到事業(yè)發(fā)展上來;堅持公平,就是始終保證法律的天平任何時候都不傾斜,做到不因私利拋棄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