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誤讀策略
      ——延安時期毛澤東的魯迅論

      2015-12-08 13:11:41李冠華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
      關鍵詞:知識分子魯迅

      何 妍,李冠華

      (1.西安思源學院人文學院;2.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陜西西安710001)

      誤讀策略
      ——延安時期毛澤東的魯迅論

      何 妍1,李冠華2

      (1.西安思源學院人文學院;2.延安大學西安創(chuàng)新學院,陜西西安710001)

      毛澤東在延安時期,對魯迅做過比較多的論述,在這些論述中,魯迅作為文學家的一面被有意的忽略,而其革命性、政治性的一面又被有意的強調。可以把此現(xiàn)象看作是毛澤東一種有策略的誤讀。這一策略的最終結果是:既保持了魯迅作為“精神導師”和“革命領袖”的巨大“符號”價值,又剔除了魯迅作為一個文學寫作者和知識分子所特有的尖銳性。這一策略對此后的文學研究以及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重大。

      毛澤東;魯迅;知識分子;誤讀

      延安時期是毛澤東對魯迅比較集中地展開討論的時期,也是在這一時期,毛澤東憑借自身的政治權威樹立了魯迅文化權威的崇高地位。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有一段對魯迅的經(jīng)典論述:

      既然必須和新的群眾的時代相結合,就必須徹底解決個人和群眾的關系問題。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保瑧摮蔀槲覀兊淖毅?。“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于無論什么兇惡的敵人我們絕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知識分子要和群眾結合,要為群眾服務,需要一個相互認識的過程。[1]877

      正如許多論者所注意到的,毛澤東在這里對魯迅的詩句存在著一種誤讀:詩句在原初語境中其實是有具體所指的,“千夫”指的是魯迅致李秉中的信中所說的“通訊社員”、“小報記者”等文壇小丑;“孺子”指的是魯迅的兒子周海嬰,而并非《講話》這里泛泛而指的“敵人”和“人民大眾”。有關史料表明,1944年1月24日,山東省文協(xié)曾給中央總學委打電報,詢問毛澤東在《講話》中解釋“千夫”的那句話是否有錯,要求“請問明毛主席電示為盼”。同年2月8日,毛澤東在回電中堅持他原來的解釋,并說:“魯迅雖借用‘千夫指’古典的字面,但含意完全變了。”[2]那么,顯然毛澤東這里的誤讀,并非因為不了解原詩的語境,而是有意為之。真正的問題其實并不在于誤讀本身,因為考慮到《講話》本段以及全文的邏輯,這樣的誤讀是完全可以成立的,畢竟“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左傳·襄公二十八年》),這兩句詩恰好可以用來說明一個理想的文藝工作者在面對敵人和他所服務的對象——人民大眾時,所應表現(xiàn)出的鮮明情感態(tài)度。

      另外,許多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即毛澤東盡管在許多場合對魯迅大加贊美,但卻對他的小說避而不談。這其中,《阿Q正傳》是例外的一個,但毛澤東卻從來沒有從藝術的角度來立論。相反,魯迅的雜文,尤其是后期雜文,是毛澤東看待魯迅的主要關切點,但有意思的是,在其重要的《講話》中,事實上對魯迅雜文,具體說就是“魯迅筆法”又是否定的。他說:“魯迅處在黑暗勢力統(tǒng)治下面,沒有言論自由,所以用冷嘲熱諷的雜文形式作戰(zhàn),魯迅是完全正確的?!盵1]872言下之意是,目前在解放區(qū),并沒有什么“黑暗勢力”,當然不需要“魯迅筆法”了。這樣看來,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對魯迅的評價——“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偉大的文學家”、“偉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3]698——就顯得頗為奇怪:既然對他的小說表示沉默——這沉默當然不是偶然的;我們也不需要“魯迅筆法”了,那么魯迅何以還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根據(jù)藍棣之先生的研究,造成這個困難的原因在于:毛澤東的原話在說,魯迅代表的是“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方向,而從來沒有說過他代表著“社會主義文化”的方向,是因為我們對毛澤東話語的誤讀才想當然地認為魯迅是任何意義上的新文化的方向。[4]換言之,我們覺得成問題的地方,即毛澤東對魯迅看法的矛盾,對于毛澤東來說其實并不成問題,也沒有任何矛盾。應該說,藍棣之的意見是有說服力的,但并不一定就是最終的結論,畢竟,下文就說:“中國的新文化,卻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文化,屬于世界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的文化革命的一部分?!盵3]698而“現(xiàn)階段上中國新的國民文化的內容,既不是資產階級的文化專制主義,又不是單純的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而是以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文化思想為領導的人民大眾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盵3]706既然1940年,即發(fā)表《新民主主義論》的當時依然是新民主主義文化時期,那么沒有理由說明,代表這個時代文化方向的魯迅在短短的兩年之后,即1942年的《講話》中就“過時”了。

      延安時期毛澤東關于魯迅的論述中,有一篇文獻經(jīng)常被研究者提到,那就是1937年10月19日在延安陜北公學紀念魯迅逝世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后來這篇講話發(fā)表在1938年出版于上海的《文獻》雜志第二期上,題目為《論魯迅——在“陜公”紀念大會上演辭》。在這篇文章中,毛澤東歸納了一個“魯迅精神”,并認為魯迅具有三個特點,分別是“政治遠見”、“斗爭精神”和“犧牲精神”。但論證所依托的論據(jù)卻顯得有些奇怪:1936年魯迅就指出了托派匪徒的危險傾向,這說明了他的政治遠見;魯迅痛恨那些最初是左的、革命的,但到壓迫來了,馬上變節(jié),甚至把同志拿出去獻給敵人做見面禮的人,教育文學青年要和這些人堅決斗爭,這說明了他的斗爭精神;魯迅沒有一點假慈悲的偽君子色彩,主張打落水狗,這說明了他的犧牲精神。這里幾乎沒有涉及魯迅作為一個文學寫作者一生所主要從事的文學活動,而是把他稱為“黨外的布爾什維克”,并且說:“他不是共產黨組織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盵5]很顯然,在這篇文章里,魯迅已經(jīng)主要不是作為一個文學家,而是作為一個革命家被褒揚了。

      通觀上述毛澤東對魯迅的評價,有一個傾向十分明顯:魯迅逐漸地被“去文學化”而“趨政治化”。

      但真實的魯迅是什么樣呢?在魯迅有關創(chuàng)作的自述中,《吶喊·自序》是很值得注意的一篇。文章中他對自己早年的創(chuàng)作歷程,包括生平身世、思想發(fā)展、創(chuàng)作緣起,以及自我價值的定位等問題,做了比較明確的說明。

      首先是學醫(yī)的經(jīng)歷和“棄醫(yī)從文”。因為“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于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fā)端于西方醫(yī)學的事實”,[6]3他留學日本,就以西醫(yī)作為自己的志業(yè)。這里面既有憂憤的童年經(jīng)驗,也有從童年經(jīng)驗中生發(fā)出的更大關懷。而課間反映日俄戰(zhàn)爭的影片又讓魯迅悟出“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6]4決定創(chuàng)辦《新生》雜志,以提倡新文藝。

      其次是對于無聊和寂寞的體驗。創(chuàng)辦《新生》的失敗或許只是偶然,但這一事件讓魯迅形成了一個在后來的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的“荒原情結”,那就是“凡有一人的主張,得了贊和,是促其前進的,得了反對,是促其奮斗的,獨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無反應,既非贊同,也無反對,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了,這是怎樣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為寂寞?!盵6]5正如魯迅所說,這種寂寞的感受也是當時創(chuàng)辦《新青年》的同仁們共同的經(jīng)驗。

      然后就是那個著名的“鐵屋子”的比喻。[6]8這個比喻的要害不是知識分子的先知先覺,也不是魯迅對于希望之有無的深刻洞見;而是在這個比喻中,魯迅對于自我知識分子身份、知識分子價值的定位。其實,不管魯迅還是“金心異”(錢玄同),都是外在于那些“熟睡的人”的,但他們也并不是“鐵屋子”的幫兇。他們是“鐵屋子”和“熟睡的人”之外的“第三方勢力”。他們一方面外在于蒙昧的民眾階層,充當丑陋國民性的審視者,即民眾的啟蒙者;一方面也外在于北洋政府,以及后來的國民政府等統(tǒng)治階層,充當權力的批判者或民主政治的呼吁者,即“書生論政”。應該說,這種身份定位,恰恰符合現(xiàn)代西方學界對于公共知識分子的價值定位,例如薩義德就認為:“知識分子的公共角色是局外人、‘業(yè)余者’、攪擾現(xiàn)狀的人。”[7]2是“流亡者和邊緣人,業(yè)余者,對權勢說真話的人”。[7]6在這一點上,以魯迅為代表的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基本上有著相同的自覺,例如胡適。在晚年的《胡適口述自傳》中,他說:“在我成年以后的生命里,我對政治始終采取了我所說的不感興趣的興趣(disinterested-interest)。我認為這種興趣是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應有的責任?!盵8]210“事實上語言文字的改革,只是一個(我們)曾一再提到過的更大的文化運動中,較早的、較重要的和比較成功的一環(huán)而已。這個更廣大的運動有時被稱為‘新文化運動’,意思是說中國古老的文化已經(jīng)腐朽,它必須重新生長過?!盵8]339也就是說,新文學運動不過是啟蒙運動的一環(huán)而已,它最終要改變的還是已經(jīng)腐朽的古老文化,因為“舊文學、舊政治,舊倫理,本是一家眷屬,固不得去此而取彼?!盵9]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魯迅的文學作品,大致包括三類:第一,《吶喊》、《彷徨》中的大部分,主要致力于對丑陋國民性的審視,即所謂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第二,大多數(shù)雜文,主要致力于對權勢階層以及他們的幫忙或幫閑的批判,即所謂的“一個都不饒恕”。第三,《野草》、《朝花夕拾》等,主要致力于對自我精神的關照,包括自我精神形成歷史的關照,即所謂的“抉心自食,欲知本味”。我們可以在一個不僅僅是比喻的意義上把魯迅稱之為“醫(yī)生”:“學過醫(yī),棄醫(yī)從文后又成為診斷與療治我們民族精神痼疾的醫(yī)生?!盵10]10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tài)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盵11]這句話雖然是就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而言,但對于其全部創(chuàng)作,又何嘗不成立?正如張定璜所說:“魯迅先生站在路旁邊,看見我們男男女女在大街上來去,高的矮的,老的小的,肥的瘦的,一大群在那里蠢動,從我們的眼睛,面貌,舉動上,從我們的全身上,他看出我們的冥頑,卑劣,丑惡和饑餓?!覀冎浪腥齻€特色,那也是老于手術富于經(jīng)驗的醫(yī)生的特色,第一個,冷靜,第二個,還是冷靜,第三個,還是冷靜?!盵10]11正是醫(yī)生的這種冷靜,讓他能夠“于一切眼中看到無所有”,“于天上看見深淵”,時刻警惕地注視著民族精神的痼疾;同時也清醒地意識到自身知識分子的價值定位:既對立于蒙昧的民眾,又對立于權勢階層,以其“韌性的戰(zhàn)斗精神”,擔當民族精神的療救者。

      所以,魯迅是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身份在擔當一個民族精神醫(yī)生的角色。關于這一點,沈尹默在對魯迅的回憶中提供了一個有趣的注腳:魯迅在大庭廣眾中,有時會凝然冷坐,不言不笑,衣冠又一向不甚修飾,毛發(fā)蓬蓬然,有人替他起了個綽號,叫貓頭鷹?!柏堫^鷹”這在暗夜中睜大著眼,并永遠在宣示“不詳”的鳥,不能不說是對魯迅的一個形象概括。事實上,魯迅也真的以貓頭鷹自居:“我有時決不想在言論界求得勝利,因為我的言論有時是梟鳴,報告著大不吉利事,我的言中,是大家會有不幸的?!盵12]魯迅這一說法固然帶有某種反諷和黑色幽默的意味,但卻清楚地表明了一點:他拒絕虛偽的溫情、盲目的樂觀,始終以一個醫(yī)生的冷峻態(tài)度,審視并宣告著民族精神的一切痼疾。

      榮格在論“浮士德”的時候說過:“《浮士德》除了作為一種象征,還能是什么呢?……(它)接觸到某種在德國人靈魂中發(fā)出回響的東西,也就是……人類導師和醫(yī)生的形象。人類文化開創(chuàng)以來,智者、救星和救世主的原型意象就埋藏和蟄伏在人們的無意識中,一旦時代發(fā)生動亂,人類社會陷入嚴重的謬誤,它就被重新喚醒。每當人們誤入歧途,他們總感到需要一個向導、導師甚至醫(yī)生?!盵13]對于20世紀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而言,有兩位導師被民眾喚起,并給這個多難的民族以無法估量的影響。他們就是毛澤東和魯迅。

      1936年魯迅逝世,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給許廣平發(fā)出一份唁電。在這份唁電中,魯迅被稱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文學家”、“熱忱追求光明的導師”、“獻身于抗日救國的非凡領袖”、“共產主義蘇維埃運動之親愛的戰(zhàn)友”等。電報后文如下:“深信全國人民及優(yōu)秀文學家必能賡續(xù)魯迅先生之事業(yè),與一切侵略者、壓迫勢力作殊死的斗爭,以達到中華民族及其被壓迫的階級之民族和社會的徹底解放?!盵14]從這份電報開始,中共中央或毛澤東對魯迅所采取的特定敘述策略就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了:魯迅作為“導師”或“領袖”,主要不是因為他的文學事業(yè),而是因為他,或者他的精神能夠引領我們的人民,包括文學家們反對壓迫、抵抗侵略,最終實現(xiàn)民族和社會的徹底解放。另外,正如毛澤東所說:“在中國,文化革命,和政治革命同樣,有一個統(tǒng)一戰(zhàn)線。”[3]699應該說,“魯迅精神”在當時是最有號召力的一個口號,也最有資格擔當這個文化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靈魂。

      但很明顯,毛澤東更關注的是魯迅的政治價值,他眼中的魯迅是政治化了的。那么,我們再看文學中的魯迅。在錢理群等所著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中,歸納魯迅小說中存在的兩種情節(jié)、結構模式,分別是“看/被看”與“離去—歸來—再離去”。對于第一種模式,論者寫到:“在(《示眾》、《藥》、《祝?!返?這類小說中,在‘好奇’的看客‘看’(鑒賞)被看者的背后,常常還有一位隱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憫的眼光,憤激地嘲弄著看客的麻木與殘酷,從而造成一種反諷的距離?!薄啊?被看’的二元對立發(fā)生在先驅者與群眾之間。也就是說,‘啟蒙者’與‘被啟蒙者’、‘醫(yī)生’與‘病人’、‘犧牲者’與‘受益者’的關系在中國的現(xiàn)實中,變成了‘被看’與‘看’的關系?!盵15]應該說,這樣的二元對立的敘事模式事實上隱含著一個魯迅式的立場,那就是他與民眾有意保持的疏離。這種疏離,其實也適用于第二種模式,即“歸鄉(xiāng)”模式?;頌閿⑹稣叩摹拔摇?,說到底不過是一個偶然歸來的“外人”罷了。所寫到的鄉(xiāng)間的凄涼,類似一種觀光客偶然的見聞,盡管也有悲憫和憤激,但“我”終歸還是要離去的。到這里,我們可以明白,為什么毛澤東對魯迅的小說刻意保持沉默?除了魯迅沒有寫出如《講話》所寄希望于文藝工作者的“新的世界”“新的人物”之外,更關鍵的原因恐怕還是魯迅小說中所刻意保持的與民眾對立的立場。

      《講話》是要求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的,為了這一個目的,文藝工作者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自身的立場問題:“為了這個目的,有些什么問題應該解決的呢?我以為有這樣一些問題,即文藝工作者的立場問題,態(tài)度問題,工作對象問題,工作問題和學習問題?!盵1]848魯迅在第一個問題上就明顯不合格,更不用說之后的其他問題了。而就“魯迅筆法”來說,作為“匕首”和“投槍”,它不但顯得過分尖銳,又往往指向當權者,而在解放區(qū)共產黨已經(jīng)取得絕對領導權的情況下——并且這種領導權在表述中又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具體體現(xiàn),那么,“魯迅筆法”就更要不得了。

      事實上,對于延安時期的毛澤東而言,從一個方面來看,“魯迅精神”很需要,但從另一個方面看,“魯迅文學”又要不得。怎么辦?這時,毛澤東作為一位政治家的天才一面就顯現(xiàn)出來了,那就是對魯迅加以誤讀。他論到魯迅的幾篇文字——《講話》、《論魯迅》、《新民主主義論》等,有一個共同的傾向,即在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上無限拔高魯迅,但在具體的文學問題上,則要么避而不談——如對魯迅的小說;要么干脆否定——如對“魯迅筆法”。這不能不認為是針對魯迅的一種特定的敘述策略,這一策略的效果在于既保持魯迅作為“導師”和“領袖”的巨大引領價值,另一方面又剔除了魯迅作為一個文學寫作者和知識分子所特有的尖銳性。于是,在毛澤東的筆下,魯迅被神圣化、政治化、革命化、民族英雄化、意識形態(tài)化——總之,抽象化。這樣一來,魯迅就成為一面旗幟、一個符號,汪暉指出的這一點是重要的,從延安時期毛澤東的魯迅論之后,魯迅就從一個卓越的文學家和知識分子化身為一個政治符號和意識形態(tài)的權威。很難說這是魯迅的幸或不幸,畢竟對于魯迅,這已經(jīng)是身后事了;但對于我們來說,卻可以清晰地看到,某種特定的敘述策略被政治領袖成功地加以運用之后,文學,以及它的從業(yè)者,就會呈現(xiàn)出另外的意義。

      [1]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王志蔚.“誤讀”視域:毛澤東對《自嘲》詩句的真理性闡釋[J].理論導刊,2010(1):26.

      [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藍棣之.癥候式分析:毛澤東的魯迅論[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72-78.

      [5]毛澤東.論魯迅[C]//《延安文藝叢書》編委會.延安文藝叢書·第1卷:文藝理論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1.

      [6]魯迅.自序[M]//魯迅自編文集·吶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7]愛德華·W·薩義德.知識分子論[M].單德興,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

      [8]胡適.胡適文集·胡適口述自傳[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9]胡適,陳獨秀.論《新青年》之主張[C]//胡適文集·胡適時論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6.

      [10]高旭東.魯迅:在醫(yī)生與患者之間[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

      [11]魯迅.我怎么做起小說來[M]//魯迅自編文集.南腔北調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111.

      [12]魯迅.序言[M]//魯迅自編文集·且介亭雜文二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2.

      [13]榮格.心理學與文學[C]//朱立元,李鈞.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上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2.

      [14]孔海珠.魯迅——最后的告別[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36.

      [15]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41.

      [16]汪暉.魯迅研究的歷史批判[C]//汪暉,錢理群,等.魯迅研究的歷史批判——論魯迅(二).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315.

      [責任編輯 王俊虎]

      2014-09-09

      何 妍(1986—),女,陜西三原人,西安思源學院人文學院教師,文學碩士。

      I210

      A

      1004-9975(2015)01-0044-04

      猜你喜歡
      知識分子魯迅
      魯迅,好可愛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魯迅《自嘲》句
      魯迅看書
      魯迅的真誠
      她曾經(jīng)來到魯迅身邊
      海峽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
      近代出版人:傳統(tǒng)知識分子與有機知識分子
      復興之路與中國知識分子的抉擇
      知識分子精神內涵的演變——基于西方幾種主要知識分子理論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為例的分析
      知識分子
      文苑·感悟(2012年12期)2012-12-13 01:53:52
      杭锦旗| 五河县| 富川| 金堂县| 中阳县| 巴南区| 朝阳县| 中宁县| 南阳市| 崇州市| 新田县| 诸暨市| 德化县| 衡阳市| 乌鲁木齐县| 壤塘县| 彭州市| 临猗县| 视频| 修武县| 临猗县| 雷州市| 兴海县| 鹤壁市| 郴州市| 东宁县| 射洪县| 湖口县| 辽阳县| 佛学| 城固县| 兰考县| 边坝县| 祁连县| 竹山县| 九江市| 车险| 蓝山县| 安化县| 巢湖市|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