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菲, 王伯初, 祝連彩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400044)
熊膽粉與家禽膽粉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比較分析
李 菲, 王伯初*, 祝連彩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流變科學與技術(sh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400044)
目的 分別測定熊膽粉與雞膽粉、鴨膽粉、鵝膽粉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有量,并進行比較分析。方法 將新鮮的動物膽汁制備成膽粉,再分別用氨基酸分析儀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定其中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結(jié)果 5類膽粉中游離氨基酸的含有量均較低,水解氨基酸的含有量依次為熊膽粉<肉雞膽粉<烏雞膽粉<鵝膽粉<鴨膽粉,其中熊膽粉為29.16 mg/g,而鵝膽粉為149.87 mg/g。它們均含有18種中無機元素,其中Ca、Na、P、K、Mg的含有量相對較高,而且其在熊膽粉中的含有量明顯低于其他家禽膽粉。結(jié)論 本實驗可為從家禽膽粉中尋找熊膽粉替代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氨基酸;微量元素;熊膽粉;雞膽粉;鴨膽粉;鵝膽粉
熊膽是傳統(tǒng)名貴中藥[1-2],《本草綱目》記載,熊膽味苦,性寒,歸肝、膽、心經(jīng),無毒,能清熱、平肝、利膽、明目、殺蟲。熊膽粉是黑熊Selenretos thibetanus Cuvier的引流膽汁干燥品[3-4];雞膽味苦,性寒,主治百日咳、慢性支氣管炎、中耳炎、痔瘡等,在臨床上已有應(yīng)用[5-8];鴨膽與雞膽相似[5],主含?;蛆Z去氧膽酸 (TCDCA)[7],有利膽、溶解膽結(jié)石,促進脂肪消化吸收、止咳祛痰平喘、降血脂、抗高血壓及抗菌等作用;鵝膽具有解熱毒、治初期痔瘡等功效,而從中醫(yī)角度看,鵝膽和熊膽的性味相同、功效相近[9]。研究表明,動物膽汁的主要藥理作用來自于膽汁酸,但是非膽汁酸成分也有著不可忽略的地位,雖然關(guān)于膽汁酸成分已有很多文獻報道,但鮮有對非膽汁酸成分的研究。人們發(fā)現(xiàn),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在中藥藥效中起到一定作用[10-12],但不同動物膽粉中其研究報道很少。本實驗對熊膽粉、雞膽粉、鴨膽粉、鵝膽粉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種類及含有量進行比較分析,為進一步探討其藥理作用、開發(fā)熊膽粉、尋找相關(guān)替代品提供參考。
1.1 材料與試劑 烏雞膽、肉雞膽、鴨膽、鵝膽 (重慶白市驛禽加工廠);熊膽粉 (四川省新野生物制藥公司,批號20130411),經(jīng)鑒定,均符合 《中國藥典》2010年版規(guī)定。鹽酸、硝酸、三氯醋酸、高氯酸等均為優(yōu)級純 (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水為雙蒸水 (自制)。
1.2 儀器 L-8900日立氨基酸分析儀、色譜柱 (4.6 mm×60 mm,3μm)、專用離子交換樹脂 (日本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SHMADZU AA-6300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波長為570、440 nm(700 nm參比)、M15524空心陰極燈(日本島津公司)。
2.1 樣品處理 將新鮮的烏雞膽、肉雞膽、鴨膽、鵝膽用75%乙醇局部消毒后,剖膽取汁,盛入不銹鋼圓盆內(nèi),-40℃下冰箱冷凍24 h,再放入冷凍干燥機內(nèi)干燥48 h,即得烏雞膽粉、肉雞膽粉、鴨膽粉、鵝膽粉,置于干燥器中保存。
2.2 氨基酸的測定
2.2.1 游離氨基酸的測定 樣品中加入5%~10%三氯醋酸,超聲(200W、25 KHz)10 min,7 000~10 000 r/min離心15min,澄清液用蒸溜水定量,0.45μm濾膜過濾,上機分析,重復3次,結(jié)果見表1。
2.2.2 水解氨基酸的測定 將樣品置于水解管內(nèi),加入6 mol/L HCl,減壓狀態(tài)下封管,于110℃水解爐中加熱分解22 h,減壓干燥,除去HCl,加入0.02 mol/L HCl稀釋定量,0.45μm過濾器過濾,上機分析,每個樣品重復測定3次,結(jié)果見表2。
2.3 微量元素的測定 稱取各膽粉樣品約200 mg,置于10 mL比色管中,加入硝酸:高氯酸 (4:1,V/V)的消化混合酸1 mL,160℃下在恒溫消化器中消化24 h至清澈液體,冷卻,蒸餾水定容,上機分析,每個樣品重復測定3次,結(jié)果見表3。
3.1 氨基酸測定 熊膽粉與烏雞膽粉、肉雞膽粉、鴨膽粉、鵝膽粉所含氨基酸的種類一致,均為17種。其中,游離狀態(tài)氨基酸的含有量均較低,依次為熊膽粉(0.107 g/100 g)<肉雞膽粉(0.499 g/100 g)<烏雞膽粉(1.029 g/100 g)<鵝膽粉(1.738 g/100 g)<鴨膽粉(1.908 g/100 g),熊膽
粉中僅存在痕量的酪氨酸、谷氨酸,鴨膽粉中其含有量最高,鵝膽粉次之,而且主要為精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另外,肉雞膽粉中游離氨基酸的含有量低于烏雞膽粉,這也是烏雞營養(yǎng)價值高于肉雞的原因之一。
表1 游離氨基酸測定結(jié)果(n=3)
表2 水解氨基酸測定結(jié)果(n=3)
表3 微量元素測定結(jié)果(n=3)
從水解氨基酸的總量來看,熊膽粉(2.916 g/100 g)<肉雞膽粉(10.802 g/100 g)<烏雞膽粉(10.842 g/100 g)<鴨膽粉(11.953 g/100 g)<鵝膽粉(14.987 g/100 g)。其中,熊膽粉中主要為胱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亮氨酸;肉雞膽粉和烏雞膽粉中水解氨基酸的含有量和種類均相似,無顯著性差異;鵝膽粉中谷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的含有量較高;鴨膽粉中以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為主。
3.2 微量元素測定 熊膽粉、烏雞膽粉、肉雞膽粉、鴨膽粉、鵝膽粉中均包含了18種微量元素,包括具有生物活性的必需元素Ca、Na、P、K、Mg,必需微量元素Fe、Cu、Zn、Mn、Cr、Co、Ni,非必需和有害微量元素Pb、Cd、Be、Pr、Sr、Ba。其中,熊膽粉中以K(174.336 mg/kg)含有量最高,P、Ca、Na次之,有害金屬元素Pb、Cd、Be、Pr、Sr、Ba最低,而且明顯低于其他幾種膽粉樣品;烏雞膽粉中含有豐富的P、K、Ca(276.432、219.091、116.11 mg/kg),而且明顯高于鴨膽粉、鵝膽粉、熊膽粉;肉雞膽粉中微量元素的含有量與烏雞膽粉較接近,Ca、P、Mg、Zn略低于烏雞膽粉,K(171.587 mg/kg)遠低于烏雞膽粉,有害微量元素Pb、Cd、Be、Pr、Sr、Ba高于烏雞膽粉,所以烏雞的營養(yǎng)價值比肉雞高;鴨膽粉以K(248.573 mg/kg)含有量最高,P(165.461 mg/kg)次之;鵝膽粉K(291.193 mg/kg)的含有量高于其他幾種膽粉樣品,Zn(24.649 mg/kg)遠遠高于烏雞膽粉、肉雞膽粉、鴨膽粉、熊膽粉。綜上所述,熊膽粉中微量元素的含有量明顯低于其他幾種膽粉樣品,烏雞膽粉、肉雞膽粉、鴨膽粉、鵝膽粉微量元素的種類與含有量較接近,而有害金屬元素Pb、Cd、Be、Pr、Sr、Ba明顯高于熊膽粉,但都低于 《中國藥典》對中藥重金屬含有量的限定標準。
熊膽粉是傳統(tǒng)名貴中藥,近年來由于其在肝病、流感、眼疾治療中的效果得到越來越多的臨床確認,故需求遠大于供應(yīng),尋找天然熊膽粉的替代品已成為必然。雞膽、鴨膽、鵝膽自古也是入藥成分,并且相對于其他動物膽汁更容易獲得,同時提供量也很大。本實驗通過對熊膽粉、雞膽粉、鴨膽粉、鵝膽粉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種類和含有量進行測定和對比分析,可為進一步開發(fā)利用雞膽粉、鴨膽粉、鵝膽粉打下了理論基礎(chǔ),也為從家禽膽粉中尋找熊膽粉的替代品提供了科學依據(jù)。
[1] 吳革林,吳修紅,董闐偉,等.熊膽(粉)非膽汁酸類成分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學報,2011,39(3):90-92.
[2] 王立敏,王靖鴻.HPLC法測定熊膽及熊膽粉中氨基酸的含量[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4):228-229.
[3] 張貴君,陳立忠.狗膽、熊膽和豬膽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測定[J].黑龍江醫(yī)藥,1995,8(1):29-30.
[4] Feng Y,Siu K,Wang N,et al.Bear bile:dilemma of traditionalmedicinaluse and animal protection[J].JEthnobiol Ethnomed,2009,5:1-9.
[5] 王 勇,吳春敏,盧端萍.膠束電動毛細管電泳法測定熊膽及雞膽、鴨膽與狗膽中膽汁酸成分[J].海峽藥學,2006,18(4):61-63.
[6] 黎 源,熊九林,石朝周.雞膽汁與蛇膽汁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對比分析[J].醫(yī)藥導報,2003,22(9):646-647.
[7] 張 青.雞膽汁的藥理作用及應(yīng)用[J].食品與藥品,2005,7(2A):18-19.
[8] 孟憲東,李培鋒,關(guān) 紅,等.雞膽汁主要成分的測定與分析[J].內(nèi)蒙古獸醫(yī),1995(3):8-10.
[9] 畢 丹,宋月林,張 梁,等.鵝膽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9,40(10):1543-1545.
[10] 金大成,尹起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熊膽及其系列產(chǎn)品中的12種微量元素[J].延邊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25(1):26-28.
[11] 賈 薇,陳 濤,李 進.中藥中氨基酸含量測定的研究概況[J].天津藥學,2009,21(5):50-52.
[12] 張慶康,丁永輝.10種馬勃的氨基酸含量測定及聚類分析[J].中成藥,1996,18(8):35-37.
R284.1
B
1001-1528(2015)11-2555-04
10.3969/j.issn.1001-1528.2015.11.052
2014-07-14
國家新藥創(chuàng)制重大專項 (2014ZX09301306-007)
李 菲(1989—),女,碩士,研究方向為天然藥物基礎(chǔ)成分分析。Tel:18875039891,E-mail:lifei_lucky@163.com
*通信作者:王伯初(1962—),男,教授,研究方向為生物制藥工程和天然藥物。Tel:(023)65112840,E-mail:wangbc20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