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文靖 李寶平 孟和 王帆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結構力學課程考核中只能反映傳統理論教學的問題,提出了多元化《結構力學》考核體系的完善和應用,將計算結構力學列為考核體系之內。同時面向工程實踐,重視結構力學與工程實踐的結合,與多媒體有機結合,加強課外力學實踐活動,促進雙語教學研究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通過教學實踐表明,這些措施能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結構力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結構力學;考核體系;多元化;教學質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213
0 引言
目前結構力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有經典結構力學、計算結構力學和結構實驗分析。經典結構力學是目前學生在校學習的主要內容,鑒于經典結構力學的內容較多,受傳統的考核體系的限制,每次考試只有2個小時,并且只能以筆試的形式完成,所以目前對于結構力學的考核體系往往只是涉及經典結構力學這一部分,也就是傳統的理論教學部分,沒有涉及到計算結構力學和結構試驗分析這兩部分內容。但是當歷史跨入新世紀,計算機時代開拓了結構分析與設計的新時代,許多用人單位已將考察學生業(yè)務水平的標準之一就是電算能力。面臨該種形勢,只是將結構電算的教學內容作為結構力學課堂教學的補充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將計算結構力學引入考核體系之內。同時面向工程實踐,結構力學教學強調學生要親自動手,使學生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通過結構力學實驗,學生可以掌握結構實驗的基本方法,由此對實際工程模型有一定的了解,這樣的實際工程案例分析和結構實驗分析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訓練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鑒于上述分析,完善和應用多元化《結構力學》的考核體系,順應國際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與工科高等教育的發(fā)展需求,培養(yǎng)高質量的土木工程技術人才,是目前土木工程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1 結構力學的改進措施
基于到《結構力學》課程考核體系的完善和改革,考慮到土木工程專業(yè)的特點,從人才培養(yǎng)的多層次和工程應用性出發(fā),需要建立多元化考核體系,在加強經典結構力學的理論體系中,注重市場需求的多層次和工程應用性出發(fā),以培養(yǎng)現代工程師為主要目的,進一步加強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最后,在教學試點中進行效果評價和總結調整,摸索出一套客觀、高效的課程考核體系,突出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研究內容如下所述:
1.1 考核時間全程化,實行整個學期全過程考試
通過改革考試時間,改變學生“平時不學,考前突擊”的不良學習習慣。同時“以考代練”,督促學生及時溫故知新,減輕“抄作業(yè)”帶來的問題。
1.2 考試內容和課程成績評定方法的改革
與“全過程考試”相配套,逐步增加單元測驗、大作業(yè)、小論文、結構建模競賽和課堂提問等考核成績在總評分中所占的比例,以減少“老師、學生圍著一張試卷轉”的應試教育弊端。
a)期末考試:側重考核本課程后半部分的綜合性知識、綜合分析能力和靈[ 西安工業(yè)大學校級教改項目]活運用能力,綜合運用型試題約占70%。
b)單元測驗:側重考核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內容,基礎題約占85%。
c)小論文:考核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d)上機面試: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
根據結構力學(上)(下)兩部分各自的內容特點和教學要求:(上)部分重“三基”的掌握,(下)部分重綜合分析和實際應用。成績評定方法改革如下:
結構力學(上):總評分=?%×單元測驗+?%×期末考試
結構力學(下):總評分=?%×單元測驗+ ?%×小論文+?%×上機面試+?%×期末考試
注:?% 表示比例待定
1.3 考試形式多樣化
通過采取多種考核方式,綜合地評價學生對該課程掌握的情況,使考核結果更加合理。
2 結構力學改進解決的教學問題
2.1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往的考核體系大部分是經典結構力學理論知識,其考核形式為期末閉卷的單一形式。結構力學相較于其它專業(yè)課程,知識點多,學時多,計算量大,需要掌握的計算方法多,而期末考試一次性并不能客觀的反映出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紤]到學生習慣性期末前采用突擊應付考試的方法,而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容易過于松懈,導致忽視學習內容。因次,為注重學習過程和緩解考試壓力,反映出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掌握程度,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考核的方式也應更加靈活一些。在考核體系中加入經典結構力學,計算結構力學和結構試驗分析三部分內容,構建多元化的考核體系,可以激發(fā)學生在理論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思路,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培養(yǎng)其探索解決問題的實踐工程能力。
2.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構建多元化的《結構力學》考核體系可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因為在考核體系里面加入了計算結構力學和結構試驗的內容,這些內容改變了結構力學只注重理論課程的學習,加強了結構力學課程與工程實踐主要內容的聯系,基于復合型土木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工程實踐應教學內容與結合。因此,教師需要要具備較強的結構力學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經驗和科研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理論教學教師參與各類培訓、學術交流和工程實踐,同時參加工礦企業(yè)和科研單位的項目研究等工作,以此提高教師的工程實踐和科研能力,更好地為復合型土木人才的教學服務,切實地把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計劃落到實處。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條件之一就是要結合專業(yè)和聯系工程實際,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生動實在,做到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的,體現學以致用,把單純的以傳授理論知識為目的,轉變?yōu)橐耘囵B(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用能力為目標,使學生學會學習、做事、生存和發(fā)展,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以此提高就業(yè)競爭力,更好地適應新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endprint
2.3 重視結構力學與工程實踐的有機結合
與其他基礎型力學課程相比,工程實踐與結構力學的結合更為緊密,結構力學理論知識不但可以求解書本中的理論力學題目,同時與建筑結構的設計與分析、建筑結構的施工和結構加固與改造等土木工程實踐緊密聯系。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較多地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緊密結合,有效地向學生介紹,結構力學理論知識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與實際操作能力。所以,在考核中,需要考核學生掌握的主要理論內容,可以以小論文的形式反映。最后通過工程實踐的教學和考核,培養(yǎng)學生能夠主動認知工程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以致用的意識。
2.4 傳統課堂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
傳統的結構力學教學以教科書和板書為基本載體,采取教師口授的方式完成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與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在課堂的反應中,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想法,對教學內容的熟練程度,同時,解決遇到的教學問題,能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學生采取對策,控制上課節(jié)奏,盡量使學生跟上教師的思維,以期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雖然傳統板書和教師口授的教學方法存在諸多優(yōu)點,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可克服的缺陷:在承載較多信息種類和教學內容拓展上存在著繁多的局限性,難以適應現代化和快節(jié)奏的教學要求;教學模式較為枯燥單調,書寫推導公式的過程繁瑣,教學中重復性和機械性工作較多,導致教學效率低下。隨著現代化教育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方法的引入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是因為多媒體教學可以圖、文、聲和像并茂,具有傳統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優(yōu)點。多媒體教學使課堂上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形象化、生動化和具體化,課件包含的教學信息量大,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教學的理解規(guī)律和基本概念;同時,多媒體課件能給學生的提供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是解決教學課時少但是教學內容多的一種有效途徑。而在多元化考核體系中,若想考核學生的多項技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必須將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的優(yōu)勢互補,加大結構力學信息量的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完善多元化考核方式。
3 結論
多元化《結構力學》考核體系的建立,培養(yǎng)復合型土木工程本科人才,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包括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以上述內容為參考,確立合理的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培養(yǎng)計劃,強化實踐環(huán)節(jié)與理論教學掌握,以確保高校緊密聯系市場。通過對考核體系的進一步研究和探索,對培養(yǎng)方案、課程體系、授課內容、授課方式進行全面優(yōu)化和改革,是提高結構力學理論課程與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新的土木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程健,翟清翠,劉運生.結構力學應用歸納對比法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03):111-113.
[2]蔡東升,劉榮桂.土木工程大類專業(yè)結構力學教學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04):62-65.
[3]李國華,羅健,董軍等.提高結構力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方法研究[J].中國建設教育,2011,03(5-6):41-44.
[4]吳勇,郭順軍,張玲.結構力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2010,27(03):71-74.
基金項目:西安工業(yè)大學校級教改項目
作者簡介:喬文靖(1981-),女,西安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