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經(jīng)典致敬:黃公望《剡溪訪戴圖》賞析
黃公望
黃公望(1269~1354),元代畫家。字子久,號一峰、大癡道人、井西老人等。50歲以后才開始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荊浩、關(guān)仝、李成、趙孟頫等,晚年大變其法,以籀筆法入畫,自成一家。
峰清水自遠,
露淡風帶詩。
——陳捷為《剡溪訪戴圖》撰聯(lián),王弘毅書
黃公望在書法,詩詞、散曲等方面也頗有成就,其畫注重師法造化,常攜帶紙筆描繪虞山、三泖、九峰、富春江等地的自然勝景。有水墨、淺絳兩種面貌,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簡逸、明快,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
《剡溪訪戴圖》縱74.6厘米,橫55.3厘米,絹本設色,是建國初籌建云南博物館時由云南著名收藏家高蔭槐先生捐贈的。1980年經(jīng)國家文物鑒定委員徐邦達先生鑒定為黃公望真跡,現(xiàn)藏于云南省博物館。是黃公望晚年作品。以淺絳技法表現(xiàn),疊嶂的山峰,山凹的岸邊村舍錯落,但空寂無人,溪中有一葉篷舟,艙中一人攏袖御寒,船夫用力劃槳,而船行的方向似在離去,正是子猷“興盡而返”的時刻。畫面蕭瑟冷寂,寒氣逼人。畫面大片留白,水墨勾勒出山石輪廓后稍加暈染,這是承襲宋以來畫家慣用的用留白技法表現(xiàn)積雪,并在留白處多以簡筆點出雪中小樹,在樹的枯枝丫杈上刻意留白,使畫面更加寫實。
此圖取材于歷史人物故事,描繪晉代著名書法家王徽之行船往剡溪訪問人物畫家戴逵時,被途中雪霽美景迷住,一路欣賞,直至夜幕降臨時才到達目的地后,興盡而返。
畫面右上黃公望自題:“至正九年正月口王賢畫,二十五日題。大癡道人時年八十有一”,鈐“黃氏子久”篆書白文印。
(詹其友)
《向經(jīng)典致敬》征聯(lián)啟事
下期即將刊登的作品:由云南省博物館收藏的郭熙《溪山行旅圖》
為弘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培育一批具有獨特鑒賞力的藝術(shù)品收藏愛好者。本欄目將在《云南畫報》11月號起,向本刊熱心觀眾開展名家名作對聯(lián)征集系列活動。讀者可根據(jù)《向經(jīng)典致敬》欄目預告的、下期即將刊出的名家名作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作。并通過我社微信平臺投稿。每期截稿日期為:下月15日。我們將及時評出優(yōu)秀作品,并由我社特聘藝術(shù)家書寫后,與該篇名作,一同發(fā)表在下一期《向經(jīng)典致敬》欄目中。同時將原作,作為禮品獎勵饋贈該作者。期待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