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奶奶小我三歲。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她忽然到我家打門,問我用不用人。我說:“不請人了,家務(wù)事自己都能干。”她嘆氣說:“您自己都能,可我們吃什么飯呀?”她介紹自己是“給家家兒洗衣服的”。我就請她每星期來洗一次衣服。當(dāng)時大家對保姆有戒心。有人只因為保姆的一張大字報就給揪出來掃街。林奶奶大大咧咧地不理紅衛(wèi)兵的茬兒。她不肯胡說東家的壞話,大嚷:“那哪兒成?我不能瞎說呀!”許多人家不敢找保姆,就請林奶奶去做零工。
我問林奶奶:“干嗎幫那么多人家?集中兩三家,活兒不輕省些嗎?”她說做零工“活著些”。這就是說:自由些,或主動些;干活兒瞧她高興,不合意可以不干。比如說吧,某太太特難伺候,氣得林奶奶當(dāng)場左右開弓,打了自己兩個嘴巴子。這倒像舊式婦女不能打妯娌孩子的屁股,就打自己孩子的屁股。據(jù)說,那位太太曾在林奶奶干活兒的時候把鐘撥慢“十好幾分鐘”(林奶奶是論時記工資的),和這種太太打什么交道呢!林奶奶干了這一行,受委屈是家常便飯,她一般是吃在肚里就罷了,并不隨便告訴人。她有原則:不搬嘴弄舌。
她倒是不怕沒有主顧,因為她干活兒認(rèn)真,衣服洗得干凈;如果經(jīng)手買什么東西,分文也不肯占人家的便宜。也許她稱得上“清介”“耿直”等美名,不過這種詞兒一般不用在渺小的人物身上。人家只說她“人靠得住,脾氣可倔”。
她天天哈著腰坐在小矮凳上洗衣,一年來,一年去,背漸漸地彎得直不起來,不到六十已經(jīng)駝背,身上雖瘦,肚皮卻大,其實那是徒有其表。只要掀開她的大襟,就知道衣下鼓鼓囊囊一大嘟嚕是倒垂的褲腰。一重重的衣服都有小襟,小襟上都釘著口袋,一個、兩個或三個:上一個,下一個,反面再一個,大小不等,顏色各異。衣袋深處裝著她的家當(dāng):布票,糧票,油票,一角二角或一元二元或五元十元的錢。她分別放開,當(dāng)然都有計較。我若給她些什么,得在她的袋口別上一兩只大別針,或三只小的,才保住東西不往外掉。
我曾問起她家的情況。她的丈夫早死了,她是青年守寡的。她伺候了婆婆好多年,聽口氣,對婆婆很有情意。她有一子一女,都已成家。她把兒子栽培到高中畢業(yè)。女兒呢,據(jù)說是“他嫂子的,四歲沒了媽,吃我的奶”。死了的嫂子大概是她的妯娌。她另外還有嫂子,她曾托那嫂子給我做過一雙棉鞋。
林奶奶得意揚揚抱了那雙棉鞋來送我,一再強調(diào)鞋子是按著我的腳寸特制的。我恍惚記起她哄我讓她量過腳寸,可是那雙棉鞋顯然是男鞋的尺碼。我謝了她,領(lǐng)下禮物,就讓給默存穿。想不到非但他穿不下,連阿圓都穿不下。我自己一試,恰恰一腳穿上,正是按著我的腳寸特制的呢!那位嫂子準(zhǔn)也按著林奶奶的囑咐,把棉花絮得厚厚的,比平常的棉鞋厚三五倍不止。簇新的白布包得厚厚的,用麻線納得密密麻麻,比牛皮底還硬。我雙腳穿上新鞋,就像猩猩穿上木屐,行動不得;穩(wěn)重地站著,兩腳和大象的腳一樣肥碩。
林奶奶老家在郊區(qū),她在城里做零工,活兒重些,工錢卻多。她多年省吃儉用,攢下錢在城里置了一所房子,花了一二千塊錢呢。恰逢文化大革命,林奶奶趕緊把房“獻”了。她深悔置房子“千不該、萬不該”,卻倒眉倒眼地笑著用中間三個指頭點著胸口說:“我成了地主資本家!我!我!”我說:“放心,房子早晚會還給你,至少折了價還?!蔽覇査骸澳阆搿酝咂瑑海ㄒ揽砍鲎夥课萆睿﹩??”她不搭理,只說“您不懂”,她自有她的道理。
我從干?;貋?,房管處已經(jīng)把她置的那所房子拆掉,另賠了一間房給她——新蓋的,很小,我去看過,里面還有個自來水龍頭,只是沒有下水道。林奶奶指著窗外的院子和旁邊兩間房說:“他住那邊?!薄八敝覆鸱孔佑稚w房子的人,好像是個管房子的,林奶奶稱為“街坊”。她指著“街坊”門前大堆木材說:“那是我的,都給他偷了?!彼汀敖址弧睘槟嵌涯静某闪嗽┘?。所以林奶奶不走前院,卻從自己房間直通街道的小門出入。
她曾邀一個親戚同住,彼此照顧。這就是林奶奶的長遠(yuǎn)打算。她和我講:“死倒不怕,”——吃苦受累當(dāng)然也不怕,她一輩子不就是吃苦受累嗎——“我就怕老來病了,半死不活,給撂在炕上,叫人沒人理,叫天天不應(yīng)。我眼看著兩代親人受這個罪了……人說‘長病沒有孝子……孝子都不行呢……”她不說自己沒有孝子,只嘆氣說“還是女兒好”。不過在她心目中,女兒當(dāng)然也不能充孝子。
她和那個親戚相處得不錯,只是房間太小,兩人住太擠。她屋里堆著許多破破爛爛的東西,還擺著一大排花盆——林奶奶愛養(yǎng)花,破瓷盆、破瓦盆里都種著鮮花。那個親戚住了些時候走了,我懷疑她不過是圖方便,難道她真打算老來和林奶奶做伴兒?
那年冬天,林奶奶穿著個破皮背心到我家來,要把皮背心寄放在我家。我說:“這天氣,正是穿皮背心的時候,藏起來干嗎?”她說:“怕被人偷了?!蔽抑浪刚l,忍不住說道:“別神經(jīng)了,誰要你這件破背心呀!”她氣呼呼地忍了一會,咕噥說:“別人我還不放心呢?!蔽衣犃撕鋈宦斆髌饋?。我說:“哦,林奶奶,里面藏著寶吧?”她有氣,可也笑了,還帶幾分被人識破的不好意思。我說:“難怪你這件背心鼓鼓囊囊的。把你的寶貝掏出來給我,背心你穿上,不好嗎?”她大為高興,立即要了一把剪刀,拆開背心,從皮板子上揭下一張張存款單。我把存單的賬號、款項、存期等一一登記,封成一包,藏在她認(rèn)為最妥當(dāng)?shù)牡胤?。林奶奶切切叮囑我別告訴人,她穿上背心,放心滿意而去。
我的舊保姆回北京后,林奶奶已不在我家洗衣,不過常來我家做客。也許覺得孤身住在城里不是個了局,她換了調(diào)子,說自己的兒子“好了”。連著幾年,她為兒子買磚、買瓦、買木材,為他蓋新屋。是她兒子因為要蓋新屋,所以“好了”,還是因為他“好了”,所以林奶奶要為他蓋新屋?外人很難分辨,反正是同一回事吧。我只說:“林奶奶,你還要蓋房子?。俊彼蛭医忉專骸袄蟻砜偟糜袀€窩兒呀?!彼行难蹆海绾蛢鹤又v明:新房子的套間——預(yù)定她住的一間,得另開一門。這樣呢,她單獨有個出入的門,將來病倒在炕上,村里的親戚朋友能經(jīng)常去看看她,她的錢反正存在妥當(dāng)?shù)牡胤侥兀恢劣诼湓趦鹤?、兒媳的手里?/p>
林奶奶的背越來越駝,干活兒也沒有多少力氣了。幸虧街道上照顧她的不止一家。她又舊調(diào)重彈“還是女兒好”。她也許怕女兒以為她的錢都花在兒子身上了,所以告訴了女兒自己還有多少存款。從此以后,林奶奶多年沒有動用的存款,不久就陸續(xù)花得只剩了一點點。原來她又在為女兒蓋新屋。我最后一次見她,她的背已經(jīng)彎成90度。翻開她的大襟,小襟上一只只口袋差不多都是空的,上面卻別著大大小小的別針。不久林奶奶就病倒了,不知什么病,吐黑水——變黑的血水。街道上把她送進醫(yī)院,兒子得信立即趕來,女兒卻不肯來。醫(yī)院的大夫說,病人已經(jīng)沒有指望,還是拉到鄉(xiāng)下去吧。兒子回鄉(xiāng)找車,林奶奶沒等到車來,當(dāng)晚就死了。我相信這是林奶奶生平最幸運的事,顯然她一輩子的防備都是多余了。
(碧 雪摘自云南人民出版社《楊絳作品集》一書,劉志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