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亨利
“別派我的不是了,姐姐。我只不過到西奧夫人的店里去了一次。我那套舊衣服和瑪麗的帽子很相配。我相信誰都以為我是個女店員呢。”
“親愛的,晚飯已經(jīng)開過了,你在外面待得太久啦?!?/p>
“我知道,我在人行道上滑了一下,扭傷了腳踝。我不能走了,便到一家飯館坐坐,等到腳好一些才回來?!?/p>
兩個姑娘坐在窗口前,望著外面車水馬龍的大街。
“我們兩人總有一天都得結(jié)婚,”她浮想聯(lián)翩地說,“我們這樣有錢,社會上的人都在看著我們,我們可不能讓大家失望。要我告訴你我會愛上哪一種人嗎,姐姐?”
“說吧,你這傻丫頭?!绷硪粋€笑著說。
“我會愛上一個有著和善的深藍色眼睛的人,他體貼和尊重窮苦的姑娘,人又漂亮,又和氣,又不賣弄風(fēng)情。但他活在世上總得有志向,有目標(biāo),有工作可做,我才能愛他。只要我能幫助他建立一項事業(yè),我不在乎他是多么窮??墒牵覀兝鲜桥龅侥欠N人——那種在交際界和俱樂部里庸庸碌碌混日子的人。我可不能愛上那種人,即使他的眼睛是藍的,即使他對在街上碰到的窮姑娘是那么和氣?!?/p>
(瀟湘雨摘,李曉林圖)
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dāng)斯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人是很麻煩的。”這是一句大實話。
水,最容易消失在水中;人,最容易消失在人群里。一滴水清晰可見,但是,當(dāng)它融入水中,你還能找到那滴水在哪里嗎?同樣,你是一個有個性、有思想、有自我的人,如果迫切希望被別人接納,渴望合群,常常也會磨掉自己的棱角,隱藏自己的個性,屏蔽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馬克·吐溫說:“跟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我所暴露給世人的只是修剪過的、灑過香水的、精心美容過的公開意見,而把我私底下的意見謹慎小心地、聰明地遮蓋了起來?!币驗?,只有當(dāng)你變得與人群中的其他人沒有多大區(qū)別的時候,這個群體才會接納你。
人們總是喜歡接納與自己相同的人,排斥與自己不同的人。人們渴望被什么樣的人群接納,就容易變成什么樣的人。需要警惕的是,渴望被人群接納的心理常常會讓我們削尖腦袋,扭曲自己的個性,甚至做出違心的事情。最后,我們雖然被人群接納了,但自我卻消失了。
一個人獨自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這是一個“人”。很多人聚集在一個社交場合,推杯換盞,彬彬有禮地交談,這就是“人群”。這之間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的人,他不用在乎別人的看法和目光,不用考慮自己的姿態(tài)和著裝。他會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么走就怎么走。而在社交場合交談的人,特別關(guān)心別人對他的看法,很在乎自己給別人留下的印象,他會把真實的自己隱藏起來,按照別人喜歡的方式行動。
正如張愛玲說的那樣:“裝扮得很像樣的人,在像樣的地方出現(xiàn),看見同類,也被看見,這就是社交?!比诵枰缃?,但不需要把自己的整個人生都變成社交。如果我們時時刻刻都在乎每個人的感受和想法,在乎每個人的議論和評價,那么,我們就會失去自我的空間,忽視自己的感受,泯滅自己的思想,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天 空摘自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活著不是給別人看的》一書,Getty Images供圖)
人最容易迷失的地方是人群
廖之坤
社 ? 會·雜談隨感
清代的袁枚,風(fēng)流倜儻,名噪一時,人稱才子,又有“美食家”的雅號,所撰《隨園食單》,兩百多年來一直被南北勤行(餐飲業(yè))的師傅視為枕邊秘籍。袁枚曾說:“三年可出一個狀元,十年出不了一只好火腿?!闭婵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有個叫陶怡云的毛頭小伙,不知是不了解隨園老人的脾性,還是故意跟他開玩笑,竟然給他送了一只瘦骨嶙峋、龍鐘萎縮的老鴨。食恐無味,棄之又可惜,袁枚只好將原物奉還,并附一短札,讀之令人噴飯:
“您所贈送的、題簽特地標(biāo)明的‘雛鴨,已經(jīng)收到,非常高興。可是仔細審視,似乎名不副實。這只‘雛鴨老態(tài)龍鐘,一副可憐相,看來它的年齡與老夫差不了許多吧!如果把它烹而食之(真是罪過),不是長了一副像《山海經(jīng)》中西王母那樣的鐵齒鋼牙,把鴨子如砍樹鋸木一樣嚼碎,恐怕是難以下咽的。如果把它養(yǎng)起來,我又沒有呂洞賓返老還童的丹藥,鴨子只能日漸其老,真是叫人徒喚奈何了!如果它真是一只‘雛鴨,只是像您一樣,因為少年老成,才作此龍鐘之狀,那么,我不能把它視作食物,而應(yīng)該當(dāng)作高貴的賓客,以禮相加,更是不敢怠慢了。春秋時期,魯國的公父文伯宴請南宮敬叔,讓露睹父當(dāng)陪客。公父文伯殷勤地請露睹父食鱉,上席的鱉很小,露睹父認為這是看不起他,很不高興,不肯吃,并說:‘等它長大了,我再吃吧!我這里也斗膽學(xué)一學(xué)露睹父,把‘雛鴨原物奉還,等它投胎轉(zhuǎn)世,我們再吃它如何?”
奉還贈品是會刺傷對方自尊心的。比袁枚長一輩的才子趙執(zhí)信,18歲中二甲進士,21歲為翰林編修,23歲擔(dān)任山西鄉(xiāng)試正考官,真可謂少年得志、前途似錦??伤褪且驗橥诉€他人贈品,而中途折翼。事情是這樣的:黃六鴻家中富有,欲攀附京中名流,進京之時將家鄉(xiāng)土特產(chǎn)品與自己的詩稿遍送京中名士。趙執(zhí)信也收到一份,但他看不起這個勢利小人,于是答以短柬:“土物拜登,大稿璧謝。”意謂土產(chǎn)我收下了,大作奉還。從此,黃對他恨之入骨。后來黃六鴻挾私憤揭發(fā)趙執(zhí)信等人在國喪期間聽?wèi)?,觀看洪昇的《長生殿》,于是劇作者洪昇連同聽眾一起下獄。真是:“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逼渚壠?,便是那一封小小的短柬,刺傷了對方的自尊心。我們?nèi)绻褪抡撌碌脑挘膊环琳f當(dāng)事雙方都缺少點兒幽默感。
為人灑脫的袁枚則不然,他用調(diào)侃的筆墨寫了一封幽默、詼諧的書信。信中妙語連珠,諧趣橫生,這不僅消除了由于傷及面子而帶來的緊張氣氛,而且還會使當(dāng)事人陶怡云忍俊不禁,把不滿都拋到九霄云外,詼諧、幽默之功大矣!
做一個受人歡迎的普通人,應(yīng)該有點幽默感。一臉正經(jīng)、語言乏味,雖然比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要好一些,但對普通人來說,大家還是會敬而遠之的。
(蓉 兒摘自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式幽默》一書,辛 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