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研究生院俄語系 劉玉
從邏輯視角看俄語篇章翻譯
四川外國語大學(xué)研究生院俄語系 劉玉
翻譯是一中雙語交際,要求譯者準(zhǔn)確理解、表達原文內(nèi)容。邏輯對篇章翻譯有重要意義:邏輯是翻譯的根基,翻譯必須以邏輯為檢驗標(biāo)準(zhǔn)。運用邏輯補層、邏輯順序?qū)哟沃亟M、段落分合等邏輯推理方法能減少翻譯中的不合邏輯現(xiàn)象,有助于進一步認識翻譯的本質(zhì),促進篇章翻譯理論以及翻譯實踐的發(fā)展。
邏輯;翻譯;篇章;邏輯推理
不同語言在語言邏輯和思維邏輯上不同,這給翻譯造成一定困難。翻譯中,無論是理解原文,還是表達譯文,都離不開邏輯推理??梢哉f,邏輯是翻譯的基礎(chǔ),是檢驗譯文質(zhì)量的標(biāo)準(zhǔn)。因此,運用邏輯推理,對于避免邏輯錯誤、提高譯文質(zhì)量有重要意義。
翻譯主要是將原文的內(nèi)容通過譯語表達出來,它不僅是語言的轉(zhuǎn)換,也是內(nèi)容的重現(xiàn)。因此,翻譯活動決不僅是語言活動,也是一種邏輯活動,正如匈牙利翻譯家拉多·久爾吉博士所說:翻譯是邏輯活動,翻譯作品是邏輯活動的產(chǎn)物。
因此,要想解決翻譯問題,單靠詞匯、語法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借助邏輯推理。筆者試從邏輯的角度,分析篇章翻譯與邏輯的關(guān)系,并通過邏輯補層、邏輯順序?qū)哟沃亟M、段落分合等翻譯方法,探討邏輯推理在俄語篇章翻譯中的應(yīng)用。俄譯漢時必須用俄羅斯人的邏輯去理解原文,然后用中國人的邏輯去表達譯文,才能擺脫原文形式上的束縛,提高翻譯質(zhì)量。
俄羅斯著名翻譯理論家科米薩洛夫(Комиссаров)說:“翻譯問題主要就是篇章的分析、理解與構(gòu)建問題?!蔽覈g研究者也提出:“篇章既是翻譯的主要對象,也是翻譯研究的重要問題?!?/p>
一般來講,篇章是指由兩個或以上具有完整意義的句子組成的有機整體,篇章的每一個句子、段落都是這個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都要受邏輯上下文的制約。任何一篇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邏輯組織成的,而篇章中的邏輯分析主要體現(xiàn)在銜接性與連貫性。銜接是指句子間、段落間在意義或結(jié)構(gòu)上的形式聯(lián)系,往往通過各種語言手段(連接詞、替代詞等)實現(xiàn)。連貫是通過邏輯推理來達到語義的連貫。篇章傳遞的是完整的信息、表達作者的思想,它的翻譯不僅要求譯文通順、語法準(zhǔn)確,而且必須根據(jù)原文作者的意圖傳遞邏輯銜接、連貫的信息。“篇章翻譯有兩個概念:第一,譯文應(yīng)該是一個文理通順、符合語法和邏輯的完整的篇章,第二,譯文必須根據(jù)原文作者的意圖傳遞完整的、層次分明的信息?!?/p>
翻譯涉及兩種語言,涉及兩種民族的思維邏輯模式。各民族在地域、宗教、文化、歷史等方面的差異,使其思維邏輯方式也不同。蘇聯(lián)翻譯理論家Л. С. Бархударов指出:“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言語作品在保持內(nèi)容層面(即意義)不變的情況下轉(zhuǎn)換成另一種語言的言語產(chǎn)品的過程?!笨梢?,翻譯不是兩種語言簡單的轉(zhuǎn)換,而是以邏輯思維為基礎(chǔ)所進行的語言活動。因此,邏輯與翻譯是密不可分的。邏輯貫徹在理解原文、表達原文、組織譯文的整個過程中,借助于邏輯推理來理解和表達原文,可以提高譯文質(zhì)量,盡可能地避免邏輯錯誤。
在翻譯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譯文本身從表達上看似乎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實際上卻背離了原文,僅在表面上達到了“信”,從邏輯上看難以理解、層次不清。因此,譯者如果對原文的背景知識、不同民族的文化差異把握不住,就容易出現(xiàn)邏輯錯誤。各種語言的邏輯不盡相同,在連接詞、語序、句式、段落劃分等方面存在差異,在漢語里符合邏輯的表達到了俄語里不一定符合邏輯,因此在俄漢篇章翻譯時就應(yīng)采取相應(yīng)的策略對譯文進行變通。
由于每個民族的思維不同,在翻譯過程中,邏輯推理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正如前所所提到,銜接與連貫問題是篇章翻譯的重要課題之一,邏輯推理能幫助譯者在理解原文基礎(chǔ)上,挖掘出內(nèi)涵意義和邏輯關(guān)系,使譯文前后銜接、邏輯連貫。
(一)邏輯補層。
篇章有其內(nèi)在邏輯,該邏輯貫徹于篇章整體、主題和作者思想之中,要想正確翻譯篇章,就要弄清其內(nèi)部的邏輯關(guān)系。俄漢兩種語言在思維方式上差異明顯,翻譯時有時需通過不同于原文的手段,補充原文省略的語言單位,進行邏輯補層,表達出不能傳達的邏輯成分。如果無視篇章內(nèi)的邏輯關(guān)系,就會影響譯文的連貫和銜接,如:Сущность выщелачивания руд заключается в том, что в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взрыхленный взрывным способом массив руды закачивается жидкий растворитель, который циркулирует в нём и растворяет золото. Насыщенный раствор откачивается на поверхность, здесь из него различными способами извлекают золото, после чего он снова нагнетается в руду.
俄語語言在結(jié)構(gòu)上更重“形合”,而漢語語言結(jié)構(gòu)上更重“意合”。一般來說,俄語說明文的每個段落總是直接表達主題,這段話也是如此,一開頭就提出關(guān)鍵句:“礦石浸出法的要點”,然后按操作順序分析:先以爆炸法震松礦體,然后向礦體內(nèi)注入溶劑,溶劑在礦體內(nèi)循環(huán)并溶解金,最后將飽和的溶液汲至地面,再以不同的方法從溶液中提取金,此后,又把溶劑注入礦體。這是一種以時間為線索的邏輯順序,俄語的句法跟這種邏輯方法相吻合,通過“который”、“из него”、“после чего”等詞引導(dǎo)的復(fù)合句能構(gòu)成這種邏輯順序。然而譯文如果死板地保留原文的結(jié)構(gòu),容易給讀者造成理解障礙。此時,在譯文中進行邏輯補層,加上“先”、“然后”、“最后”、“此后”、“又”等詞,就能使譯文銜接流暢;而段尾加一句“進行下一個循環(huán)”,使文章更加連貫:
“礦石浸出法的要點是,先以爆炸法震松礦體,然后向礦體內(nèi)注入溶劑,溶劑在礦體內(nèi)循環(huán)并溶解金,最后將飽和的溶液汲至地面,再以不同的方法從溶液中提取金。此后,又把溶劑注入礦體,進行下一個循環(huán)?!?/p>
(二)邏輯順序?qū)哟沃亟M。
篇章中邏輯順序?qū)哟问侵付温涞南群蟠涡?。俄漢兩民族在表達共同內(nèi)容所用的言語層次有很大不同,因此,翻譯中有時需要打亂原文層次,采取重組邏輯順序的方法,重新組織語言材料,才能符合漢語的邏輯。如:Её муж, бывший губернский прокурор, известный в своё время делец, - человек бойкий и решительный, жёлчный и упрямый, - умер лет десять тому назад. Он получил изрядное воспитание, учился в университете, но, рожденный в сословиибедном, рано понял необходимость проложить себе дорогу и набить деньгу. (Тургенев ?Дворянское гнездо?)
這段篇章選自屠格涅夫《貴族之家》,是對瑪麗婭·德米特里葉夫娜丈夫的介紹,按照原文的邏輯順序翻譯如下:“她的丈夫過去是省里的一位檢察官,當(dāng)時一個出名的投機家,為人靈活而果斷,毒辣而固執(zhí),大約在十年前已去世。他受過很不錯的教育,讀過大學(xué),但是由于出身于貧寒階級,很早就懂得給自己開辟前程積攢錢財?shù)闹匾浴,旣悑I·德米特里葉夫娜因為愛上他才嫁給他……”
可見,如果按照原文的順序進行翻譯,則會出現(xiàn)不符合漢語習(xí)慣的表達,中國人在介紹一個人的情況時,習(xí)慣將生前的情況放在前面,去世的情況放在最后陳述,“大約在十年前已去世”這句話就略顯突兀。因此,該段譯文可改成:
“……很早就懂得給自己開辟前程積攢錢財?shù)闹匾浴K蠹s在十年前去世,瑪麗婭﹒德米特里葉夫娜因為愛上他才嫁給他……”
(三)段落分合。
段落是使文章眉目清楚的手段,文章的銜接和連貫也正是通過段落來體現(xiàn)。俄漢兩種語言組織篇章的方式不同,段落組織結(jié)構(gòu)也不完全一樣,在翻譯中若完全按照俄語原文中的段落來翻譯有可能會破壞譯文的銜接性和連貫性。因此,把譯文組織好,必須探討段落分開與段落合并的的翻譯手段。
當(dāng)俄語中段落的分合不符合漢語邏輯規(guī)則時,應(yīng)考慮段與段之間的銜接,聯(lián)系上下文,對譯文的段落進行靈活調(diào)整,使譯文邏輯連貫、銜接自然。我們來例舉一篇講蒸汽機和汽輪機的文章:Почему же...
H35
:A
:1671-864X(2015)01-01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