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 紅 黃民江 劉理靜 湖南醫(yī)藥學院臨床醫(yī)學系,湖南省懷化市 418000
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教學中的初步探索
錢 紅 黃民江 劉理靜 湖南醫(yī)藥學院臨床醫(yī)學系,湖南省懷化市 418000
根據(jù)《診斷學》的教學內容、特點及其在醫(yī)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嘗試在醫(yī)學院校診斷學課程中進行微課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探索。探究微課結合翻轉課堂在診斷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步驟及方法。
微課 翻轉課堂 教學模式 診斷學 教學改革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各種多媒體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慕課、翻轉課堂作為新型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迅速興起,微課作為慕課、翻轉課堂強有力的資源支撐,也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教育工作者進行研究和實踐的熱點問題[1~3]?!胺D課堂”是指一種教師創(chuàng)建學習微課程,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回到課堂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yè)的教學形態(tài)。它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主動,參與度更強,逐漸成為學習的主角。翻轉課堂已成為目前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微課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4]?!拔⒄n”是指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它既可作為一種知識挖掘的工具,也可作為知識的脈沖[5]。微課能夠為學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資源,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關鍵概念和一些難以理解卻要求掌握的技能[6]。結合診斷學課程特點,本文主要探索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
診斷學是一門研究如何運用診斷疾病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診斷思維對患者提出診斷的學科,是連接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的橋梁,也是打開臨床醫(yī)療工作大門的一把鑰匙[7]。診斷學作為一門橋梁學科,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醫(yī)學生學習掌握臨床醫(yī)學各學科專業(yè)知識。目前,國內醫(yī)學院校的診斷學教學大都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雖然實行了高仿真模擬人、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可教學效果仍較差,造成“一人講,多人睡”的教學狀況,學生們被動地接受知識,綜合素質無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并且,診斷學內容繁多,包括癥狀學、問診、體格檢查、病例書寫、實驗診斷、輔助檢查等方面,各內容相對孤立分散,不少醫(yī)學生面對概念抽象、專業(yè)性強、內容繁多的診斷學,往往學習態(tài)度消極,嚴重影響了教學和學習效果[8]。因此,改革傳統(tǒng)落后的灌輸式診斷學教學模式刻不容緩,應用新的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已成為我國各大醫(yī)學院校診斷學教學發(fā)展的趨勢。
2.1 “翻轉課堂”最先在2011年由薩爾曼·可汗提出,其本質性特征是把傳統(tǒng)學習過程翻轉過來,把知識的傳授放在課堂以外,先讓學生借助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新知識,把知識的內化放在課堂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交流進一步學習,從而達到更優(yōu)的教學效果[9]。這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學生在課外根據(jù)自身的能力、個性、特點及水平來支配自己的時間,并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實現(xiàn)個性化學習;在面對面的課堂中,學生可通過問題探究、小組活動將傳統(tǒng)的被動地聽課變?yōu)橹鲃訉W習;教師由傳統(tǒng)的講授者變成引導者,可以在課堂中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并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和反饋[10,11]。翻轉課堂顛覆傳統(tǒng)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教師變成輔助及促進者;同時教師又能在課內及線上對學生進行監(jiān)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提高了學生的自控、自學、溝通及表達能力,提出及解決問題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及協(xié)作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2.2 在學習形式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當下,教與學都迫切需要一些“短小的”、“情境化”、“趣味性”、“實用性”的資源類型來滿足學生的應用需求。由此,“微課”應運而生并慢慢走進醫(yī)學教育領域[12]。以學生為本是“微課”的靈魂,針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提供便捷可循環(huán)學習資料。無線網絡、智能終端的普及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可能,根據(jù)學習中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教師將其制成微課,置于網絡上,學生課后可自由學習,不僅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將課內課外融合在一起,真正提高教學效果。對于教師而言,微課制作簡單,且可循環(huán)使用;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習者個性化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的迫切需要[13],有利于分層教學,可為能力各異的學生創(chuàng)造更為公平的學習機會,使教學過程更加人性化[14]。
微課結合翻轉課堂為醫(yī)學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及策略。該教學模式的基本設計原則是“問題引發(fā)探索,課內課外融合”。目前,其在診斷學教學中應用研究鮮見,如何將其有效應用至診斷學教學中還有待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筆者通過文獻研究,借鑒國內外翻轉課堂的案例研究經驗和方法[15],結合本校診斷學課程的特點,構建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該教學模型主要由課程開發(fā)和課前學習、課上內化、課后復習三位一體的關聯(lián)教學及研討總結三部分組成。
3.1 課程開發(fā) 翻轉課堂完全顛倒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前需要學生完成知識的傳授部分,教師需提前幫助學生完成學習內容的準備。課程開發(fā)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jù)診斷學教學需要,教師設計開發(fā)系列微課、練習題等學習資源;所以,構建一個完善的“微課”網絡平臺是將“翻轉課堂”高效開展的重要前提?!拔⒄n”以教師講解演示的“微視頻”為主,同時輔以“微練習”、“微案例”等學習資源,還需建立在線反饋體系如在線答疑、在線測試、在線調查等。但是微課并不是小視頻那么簡單,它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不是知識傳播問題,而是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在學生喜歡的基礎上達到知識傳授的目的。筆者認為創(chuàng)意是微課的靈魂。教師在課程開發(fā)時需要挑戰(zhàn)創(chuàng)意微課。
3.2 三位一體的關聯(lián)教學的具體實施
3.2.1 課前準備:教師在課前1周將學習任務制定好,確定學習重點、難點及微課內容,完成微課設計。具體操作如下:首先,綜合學生的個性情況及診斷學教學內容,收集微課資源并制作。在進行微課制作時,教師必須考慮很多此前沒有考慮過的問題,比如:我的微課是給誰看的?他們具備什么樣的學習特征和喜好?如何才能讓我的微課被學生喜歡?等等。其次,教師將制作好的微課上傳至網絡平臺,同時設置好在線答疑、在線討論、問題回饋等網絡學習環(huán)境;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觀看微課和開展線上練習等方式完成知識的傳授。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疑惑,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與同學或老師交流,并將疑難問題做好記錄。
3.2.2 課堂學習:在翻轉課堂中,課堂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內化,內化可通過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分組學習及交流總結等四個步驟完成。首先,學生在上課前1d將學習中遇到、做作業(yè)碰到的問題提交給教師,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并結合歷屆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拓展,確定問題。其次,老師根據(jù)班內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情況分析后建立學習小組,挑出學習成績好、性格外向、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每組的組長,組員根據(jù)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結構進行組合。小組成員進行獨立探究,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在此階段可提供面對面輔導和交流。第三,小組成員間圍繞問題進行討論,提高組員間的協(xié)作能力;有利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綜合運用、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四,各小組派代表將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匯報和交流,將各自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同學進行分享,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及學習興趣。
3.2.3 課后復習:課堂學習結束后,教師需對課堂學習進行總結,將學生交流成果及學習重點再次制作成微課,供學生復習所用;同時教師需根據(jù)學生學習特點,將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點與學習難點結合,制作課后練習,以提高教學效率。
3.3 研討總結 研討總結由所有負責本門課程的教師共同完成,采取過程研討及結果總結研討方式。過程研討主要考察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表現(xiàn)、小組探討及交流活動;結果總結研討主要考察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作業(yè)完成情況及正確率。教師要對研討結果進行總結,并指導下一步教學。研討總結有利于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資源及促進教師綜合能力培養(yǎng)。
當然,微課結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診斷學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值得大家深思,需要不斷改進與完善。
4.1 要求提高教師綜合能力 微課無法像正常課堂那樣進行大容量的教學,而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故教師必須精選教學內容[16]。教師需結合學生興趣對微課內容進行策劃、創(chuàng)作,將學科重點、難點按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習進度以及學習體系的需求,制成一系列微小視頻。因此,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計算機知識應用能力、心理學知識及課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及指導者,必須轉變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技能、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并提高自身信息技術能力。
4.2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需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案及完善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的完善需要不斷制作新的微課。微課的制作與微電影的拍攝流程大同小異,在微課制作過程中,教師擔任多種角色,既是演員、導演、編劇,又要承擔道具、剪輯、劇務等工作,這就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心血。其次需要多部門的配合。因此,學?;蛳挡坑斜匾贫▽iT的管理條例和規(guī)定來保證微課的順利制作。
4.3 學生課外看視頻效果如何把握 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模式,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變成“學-教”模式,這對中國式課堂來說,真可謂“本末倒置”,故有人提出質疑——改變學生十幾年的學習習慣,孩子能適應嗎?所以,學校需要建立一個平臺,在此平臺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定期與學生進行溝通。
隨著教學改革朝著信息化和數(shù)字化方向發(fā)展,一場“微”革命正隨著移動通訊技術、社交媒體、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的理念悄無聲息地走入教學過程[17]。微課視頻特有的反復播放功能,讓那些自尊心強且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能從容、有效、循環(huán)觀看學習,極大地解決了落后學生的學習效果問題[18]?!胺D課堂”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模式,在課堂及網絡平臺都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機會,促進學生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在大家對問題進行相互討論、相互反駁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主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將微課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診斷學教學過程中,既能提高醫(yī)學生學習效率、綜合能力,又可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快了醫(yī)學教育改革的步伐。
[1] 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4,24(5):26-32.
[2] 汪曉東,張晨婧仔.“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教育技術學專業(yè)英語課程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8):11-16.
[3] 楊九民,邵明杰,黃磊.基于微視頻資源的翻轉課堂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現(xiàn)代教育技術”實驗課程為例〔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23(10):36-40.
[4] 鄭君芳,賀俊崎.“微課”與“翻轉課堂”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的初步探析〔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4,28(11):71-73.
[5] 楊杰,喬永平,王金權.微課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醫(yī)教育,2014,33(7):75-76,83.
[6] 巫雪琴.校本微課資源建設與應用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20(7):32-34.
[7]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8] 李俊玲.PBL結合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實驗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4,32(11):89-90.
[9] 楊偉杰.翻轉課堂:轉變與挑戰(zhàn)〔J〕.教學與管理,2013,30(10):93-95.
[10] Fulton K.Upside down and inside out:flip your classroom to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J〕.Learning &Leading with Technology,2012,(8):12-17.
[11] Herreid C,Schiller N.Case studies and the flipped classroom〔J〕.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2013,(5):62.
[12] 何煒,羅聲娟,彭松.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4,30(19):3020-3021.
[13] 張新明,何文濤,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轉課堂〔J〕.電化教育研究,2013,34(8):68-72.
[14] 曾東霞.慣習與場域: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因素——以中南大學為例的實證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3):128-137.
[15]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16] 肖安慶.關于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J〕.青年教師,2013,22(2):42-44.
[17] 蒲文靜,藺多鑫.高職高??谇唤M織病理學微課教學應用實踐〔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4,28(3):299-301.
[18] 楊輝.小議微課〔J〕.時代教育,2013,10(14):24.
(本文通訊作者:劉理靜)
(編輯雅文)
G712
B
1001-7585(2015)12-1674-03
201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