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文娜 李凌 徐立群 康蘭 劉姣
摘要:本文針對河海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類專業(yè)基礎課程《工程圖學Ⅰ》的考核現狀,總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設計不同的考核形式,對《工程圖學Ⅰ》的考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并在2014級能源與動力工程2班進行了課程考核改革探索試點。實踐表明,該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為后續(xù)課程打下良好基礎,并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讓考試真正體現它所具有的評估反饋功能。
關鍵詞:工程圖學Ⅰ;考核;改革;思考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6-0150-02
一、引言
課程考核是課程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既是檢查學生掌握課程知識內容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教師教學質量和效果的重要標準。
2007年11月教育部組織召開了2007年CDIO國際合作組織會議和中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論壇兩個大型會議,香港大學、清華大學等40多所國內外高校的專家學者,對當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普遍認識到工程教育改革的緊迫性與必要性。
作為教育改革的一份子,各高等教育學校都在陸續(xù)進行課程考核改革。相繼出現了半閉卷考試、開卷考試、上機考試、撰寫論文、筆試與實驗報告相結合、答辯等考核形式。這些考試形式各有利弊,具體選擇哪種考試形式,關鍵是根據課程特點來決定。筆者針對機械類專業(yè)基礎課程《工程圖學Ⅰ》的特點,在河海大學機電學院2014級能源與動力工程2班進行了課程考核改革探索試點,希望通過改變課程考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由依賴性向自主性轉變。
二、課程考核現狀
傳統(tǒng)的理工科課程考核方式,通常以閉卷筆試的形式出現。以河海大學機械類專業(yè)為例,大一開始所學習的《工程圖學Ⅰ》課程考核方式一直沿用閉卷筆試這一單一形式,由70%的筆試成績,加上30%的平時作業(yè)與出勤記錄,構成一個學生的總評成績。這樣的考核方式容易使學生在期末考試考完后,短時間內就將知識遺忘,以至于在做后續(xù)的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等,需要畫工程圖時,都不記得最基本的理論方法,讓人產生“是否學過工程圖學”的疑問;而且課程本身偏重理論,再加上當前學時壓縮、大班上課等客觀因素,部分學生課前不預習,在課堂上跟不上教師講課進度,課后又不愿意主動找老師答疑,作業(yè)抄襲情況近兩年來有所增加,沒有培養(yǎng)出大學生應有的自主學習能力。
筆者對河海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機械類專業(yè)基礎課程《工程圖學Ⅰ》的傳統(tǒng)課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下:(1)課程考核方式沿用初高中的考核方式,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的客觀評價;(2)作為機械類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工程圖學Ⅰ》的理論性較強,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不足,從初高中沿襲來的“追求標準答案”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學生只是為了考試而考試,學習的興趣沒有被激發(fā)出來,也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
三、期望改革達到的目標
通過設計不同的考核形式,對《工程圖學Ⅰ》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手段進行改革。首先,將傳統(tǒng)的一次性考核分解在若干次教學過程中,降低課程最后一次考試的權重,更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運用的水平;其次,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體會學習的樂趣;第三,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打分,鍛煉并展示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第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將短時記憶變?yōu)殚L時記憶,并且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對后續(xù)的各種機械類課程的學習,都能建立良好的理論基礎和學習根基。
四、課程考核改革初步計劃
將傳統(tǒng)考核的百分制分配如下:(1)25%模型設計:把學生按宿舍分組,4人一組,共10組,每組在《工程圖學Ⅰ》課程結束前交一個手工模型、模型三視圖以及模型展示說明,制作模型的材料要盡量綠色低碳。根據模型制作的水平、材料選擇的經濟性和環(huán)保性以及對模型的展示手段,由另外一個機械工程專業(yè)班級的全體學生投票給出成績,滿分25分,將每組的得分排序,并計入總成績。(2)15%的學生自主命題:仍然是前面的4人小組,在每講完一個知識章節(jié)后,每組出兩個與本章節(jié)相關的題目,題目的來源可以是借鑒其他參考書,也可以是原創(chuàng)。組內同學輪流徒手畫出原題,自己解答,給出參考答案,最好能附帶解題的思路說明。三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題目滿分為5分,總計滿分為15分,由教師根據題目難易程度、解答正確度、題目解析是否具體到位等標準來打分,計入最后的總成績。(3)10%隨堂小測驗: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習題課,將練習成績作為隨堂小測驗成績,折合成10%計入總成績。(4)40%課內考試:課程結束后,學生參加閉卷筆試,卷面滿分為100分,將筆試成績折合成40%計入總成績。(5)10%平時成績:根據平時作業(yè)完成情況及出勤情況,在10分內計入總成績。
五、新方案的實施和效果
筆者在開始講授《工程圖學Ⅰ》時就將有關考試方案改革對學生進行了講解。關于自主命題這部分考核,在實施的過程中發(fā)現,讓學生接受改革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起初,在得知自己所在班級屬于教改班時,同學們在一開始的驚訝過后,暫時還沒有能很好地進入狀態(tài),在講完《點、線、面》這部分章節(jié)后,各小組交上來的自主命題題目質量良莠不齊,有解答完整、分析透徹的,也有照搬作業(yè)原題、一字不改的。在對學生的自主命題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后,第二次《立體截交線》部分的自主命題質量有了較大的改觀;而第三次關于《相貫線》部分的自主命題有兩組同學給出了原創(chuàng)題,說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通過自主命題,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收集到了很好的課程練習資料。
關于手工模型這部分考核,在布置下去一個月后,有學生表示,想將全班各組的模型都先利用三維軟件建模,再到快速成型機上加工出成品。這個想法的出發(fā)點很好,但實際操作起來有如下問題:一是學生本身對工程圖學的基礎知識尚未學習透徹,尺規(guī)畫圖尚且不熟練,很難熟練操作三維軟件畫圖;二是學習三維造型軟件本身也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時間,大一的課程安排比較緊張,沒有多余時間留給學生自學軟件;三是利用成型機做模型不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違背了改革的本意。所以筆者在課堂上再次強調了模型制作的要求是手工及綠色低碳,最終每個小組均提交了一個手工制作的模型及模型的圖紙。在選材方面,7組學生使用的是廢棄的快遞紙箱,剩下3組中,1組使用礦泉水空瓶,1組使用銅版紙,1組使用廢棄的塑料管,都比較符合綠色低碳的選材要求;在模型展示方面,6個小組拍攝了視頻短片,4個小組做了PPT,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再加上精彩的講解,給模型增色不少,也體現出了“90后”大學生充滿自信的一面。通過制作手工模型,學生普遍反映對立體和平面之間的轉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關于隨堂小測驗這部分考核,是利用課時安排中的一次組合體習題課,將原本的課堂練習成績記錄下來,作為一次小測驗的成績,沒有給學生增加新的課業(yè)負擔,而且小測驗成績比重較小,即使發(fā)揮不理想,對最后的總評成績影響也不大,不會給學生帶來太多的心理壓力。
關于平時成績這部分,考慮到學生在做作業(yè)時經常會討論后再畫圖,而且近年來學生抄襲作業(yè)的現象有所增加,所以將它所占的比重變小,從傳統(tǒng)的30%降低到10%。
采用了新型課程考核方式后,學生的學習更有節(jié)奏性,每學完一部分內容,借助自主命題,可以對所學知識做相應復習,而手工模型的制作,更是動手又動腦,幫助學生將立體與平面很好地聯系在一起。在課程結束,筆試之前,教改班的同學普遍比較輕松,復習壓力相對于普通班小很多。最后的總評成績,實施課程考核改革的能源與動力工程2班平均分為79.1,使用傳統(tǒng)考核方式的機械工程3、4合班平均分為78.9,教改班同學在相對輕松的備考環(huán)境下能得到比普通班略高的分數,可見改革是有一定成效的。
六、總結和思考
教改的實施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原本的自主命題部分,筆者根據課程體系安排了4次,但根據授課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課程實際進度,取消了最后1次的自主命題,將分值轉入別的考核部分。而且教改還需要教師投入比平時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評判學生自主命題的水平,考慮模型評分的機制,安排合適的時間進行隨堂測驗。
新的考核方式的設置,將考核的要求分布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平時努力學習,就不用擔心期末的總成績。因此在期末的復習過程中,學生沒有緊張的壓力,只需對課程的整體掌握,有條不紊地進行復習。
針對本課程,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長期記憶的能力,為后續(xù)課程的展開打下了良好的專業(yè)基礎;針對本學科,有利于學生良好學風的形成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真正體現考試這一考核形式的評估反饋功能。
本次教改只進行了一個教學周期,有些地方還存在不足之處,改革的效果還需要再多進行幾個周期后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在教改實施過程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命題和做手工模型時,存在著少數同學出工不出力,或者是不服從安排的情況,造成一個組內有的同學做的內容多,有的做的內容少,最后得分卻相同。如何修改打分機制以體現公平性,如何引入監(jiān)督和激勵機制,是下一階段教改過程中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夏晶暉.應用型本科教學中技能型課程考試方式的改革[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6):193-194.
[2]丁頌.現代工程圖學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0).
[3]劉長青.機類專業(yè)自動化控制方向專業(yè)課程考核改革[J].科技視界,20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