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元
摘 要:根據(jù)莊浪縣的地域、氣候等條件,及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總結出了一套蘋果幼樹豐產(chǎn)栽培的關鍵技術,可為蘋果早期豐產(chǎn)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蘋果幼樹;早果豐產(chǎn);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1005-345X(2015)06-0044-03 中圖分類號:S661.1 文獻標識碼:B
多年來,蘋果幼園從建園到管理存在成園難、成形難、早果豐產(chǎn)難的問題。根據(jù)莊浪縣的地域、氣候及莊浪縣果園管理的經(jīng)驗,總結出蘋果幼樹早果豐產(chǎn)栽培的關鍵栽培技術,采用該技術,定植第5年全園果樹平均株產(chǎn)25 kg以上,667 m2產(chǎn)量1 400 kg以上?,F(xiàn)將該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1 示范園基本情況
示范園地處洛河流域中下游北川河谷地帶,海拔1 550 m,年均氣溫8.6 ℃,年均降雨量487 mm,年日照時數(shù)2 179 h,無霜期165 d,年均大于10 ℃的有效積溫 3 040 ℃,7-9月晝夜溫差11~14 ℃,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1.3%。平均土層深度2.5 m以上,土質(zhì)疏松,通透性好,土壤pH值6.5~7.5,土壤類型為黃綿土。地下水位3.5 m以下。
2 關鍵技術
2.1 良種壯苗
基地主栽品種是從山東煙臺引進的煙富6號,綜合性狀表現(xiàn)良好。建園苗木砧木為海棠,苗高1.3 m以上,根系發(fā)達完整,達到一級苗木標準。同時,配置的授粉品種是新紅星蘋果,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搭配比例是5︰1,配置方式為少量式成行配置。
2.2 規(guī)范栽植
栽植時期選在春季,易于成活。栽植密度3 m×5 m。栽前對剛調(diào)運來的苗木根系的主側根進行剪截,然后用生根粉浸泡12~24 h,可促使苗木根系恢復,提高成活率。定植穴要秋挖春栽,即在前一年秋季挖成,穴深0.8~1 m,直徑0.6 m。開挖時要將表土、底土分開堆放,回填時穴底填入作物秸稈(每667 m2約1 500 kg)并拌施0.5 kg磷肥,上部填入表土和農(nóng)家肥(每穴25 kg),最后覆上底土。同時,澆好定根水。當回填土覆蓋苗木根系時,每株苗木澆灌5 kg水,然后再回填所有余土。這樣既有利于苗木根系與土壤能夠緊密接觸,又有利于節(jié)水保墑。然后樹盤、樹行覆膜,以提高幼樹栽植成活率、節(jié)約田間用水和勞力、提高地溫、保墑、改善土壤、提高有效養(yǎng)分含量、防草防蟲及促進樹體生長發(fā)育。
2.3 栽后樹干套袋
苗木定植后及時定干(干高90 cm),然后套上塑料膜袋,既有利于避風促芽,又有利于防止金龜子等害蟲危害新芽。據(jù)調(diào)查,蘋果樹新植苗木套袋與對照相比,發(fā)芽期提早7~10 d,發(fā)芽率提高20%以上,成活率提高10%以上。
2.4 培養(yǎng)高光效樹形
基地在樹體結構的培養(yǎng)上,按照“1年定干,2年重剪,3年拉枝嚴管,4年成形掛果,5年豐產(chǎn)”的思路,培養(yǎng)以自由紡錘形為主的高光效樹體結構。
第1年,即定植當年于90 cm處定干。
第2年,冬剪時無論發(fā)枝長短,選3~4個枝間距20 cm左右不重疊的主枝,在枝條基部2~4個芽處極重短截,剪口芽朝下,其余枝疏除,中央領導干剪去1/4為宜。春季萌芽時,選留的3~4個主枝,每主枝只留剪口芽,讓其抽成長枝,其余枝一律抹除。
第3年,春季萌芽前對選留的3~4個主枝不剪,全部拉成水平,對各主枝側芽每20 cm左右,用鋼鋸條在芽前0.5 cm處橫拉一下深達木質(zhì)部,進行刻芽,使其抽生成10~20 cm的中長枝,抹除背上旺長芽。中央干從第1層最上部主枝開始,每20 cm左右選一芽進行目傷刻芽讓其發(fā)枝,同一側主枝間距不小于60 cm為宜。
第4年,培養(yǎng)主枝10~15個,樹高達到3.5~4 m左右時,拉干代主,即拉斜或拉平中央領導干作為主枝,控制樹高,完成整形階段。
2.5 增肥壯樹
幼樹每年施3次肥:①秋季(秋分前后)每667 m2施腐熟雞糞3 000 kg,同時每株施入全年用量20%左右的氮肥和50%左右的磷鉀肥,化肥采用二銨、果樹專用肥等,與有機肥混勻一次施入。施肥方法為環(huán)狀溝施,溝寬30~40 cm、深為40~60 cm。②萌芽前(3月下旬至4月中旬)追施以氮肥為主的化學肥料,株施尿素0.1~0.3 kg或果樹專用復合肥0.3~0.5 kg。施肥方法采用條狀溝施法,在樹冠垂直投影外緣地面的行間或株間相對兩邊開挖寬、深分別為20~40 cm的條溝。③新梢旺盛生長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追施氮磷肥復合肥0.3~0.4 kg,著重促進新梢生長和花芽分化。施肥方法采用穴施法,從樹盤中部到外圍挖深20~30 cm的穴6~8個。
2.6 合理間作
幼齡果園樹體小,行間大,合理間作可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實現(xiàn)以短養(yǎng)長增加果園收入。蘋果幼園間作物的要求:一要生育期短,二要植株矮小,三要需水需肥與果樹錯開,四要與果樹無相同病蟲害,五要有較高經(jīng)濟價值。就我區(qū)來說,果園最好的間作物是豆類、瓜菜和低稈作物,不能間作小麥、玉米、胡麻、油菜和秋菜等。
洛河流域蘋果基地果園間作以洋芋、黃豆、瓜菜為主,并按“洋芋-黃豆-瓜菜-洋芋”的間作模式進行輪作倒茬。
2.7 病蟲防治
基地果園氣候干燥涼爽,病蟲害相對較輕。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斑點落葉病等,蟲害主要有卷葉蛾類、蚜蟲、金龜子、紅蜘蛛類等。在防治上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重點抓好以下4個關鍵時期。①萌芽前1周噴1遍3~5 °Be的石硫合劑,保護、清潔樹體,降低病蟲指數(shù)。②5月上旬噴1次殺蟲、殺菌劑,可噴25%滅幼脲可濕粉劑1 000倍液+1.8%齊螨素5 000倍液+3%多抗霉素500倍液,防治卷葉蛾類、白粉病、紅蜘蛛等。③6月上旬噴1次1.8%齊螨素5 000倍液+10%吡蟲啉粉3 000倍液防紅蜘蛛類、蚜蟲等。④麥收前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噴1.8%齊螨素5 000倍液+3%多抗毒素500倍液,防治紅蜘蛛類、斑點落葉病等病蟲害。
抓好以上4個關鍵時期,基本可控制幼園全年的病蟲害,從而避免盲目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