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平
摘要: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是近年來英語教師討論較多的熱門話題。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構建民主、和諧的英語課堂,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勢在必行。要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就必須重視英語課堂教學,實現(xiàn)有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民主;和諧的氛圍;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02-0273-02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走進了課堂。而作為一名從事教學工作多年的教師,我深刻地體會到“責任”這兩個字好辛苦,它不僅要求你要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對,而且還要力爭做好。因此,我們在課前的一切努力,唯一目的就是希望能在課堂上縱橫馳騁,運用自如,讓學生能在有效的時間內(nèi)多獲得一份能力,多學習一點知識,但往往卻事與愿違——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課前躊躇滿志,課上唱獨角戲,課后暗生悶氣。于是我們不得不回過頭來對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行深刻的反思。
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之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效果,也就是說,教學有沒有效果是檢測學生這一階段有無進步或是否發(fā)展的一種手段。教學有沒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教學內(nèi)容、完成教學目標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這堂課有沒有收獲或?qū)W生學到了什么。如果學生不想學甚至放棄學習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便這個教師很優(yōu)秀,平時上課很認真,常規(guī)教學做得也很好都是徒勞的,我們把這種教學稱之為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進步,同樣我們也把這種教學稱之為無效或低效教學。所以評價一節(jié)課是否有效,它不光是看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講了多少,關鍵是看這節(jié)課中學生學到了什么,是否獲得了進步與發(fā)展,否則就會陷入了“眾里喚他千百度,那人卻又依然如故”的被動局面,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讓民主、和諧的氛圍走進初中英語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一、用愛去感化學生,使學生“愛老師”
一位哲人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蔽覀儾粌H要學生好好坐在教室里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得到學生的心,因為我們知道:其心在,不令而學,其心不在,雖令不學。眾所周知,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效應,而且還可以讓學生處于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學習從而愉快地融入到學習中。只有愿學,才能樂學,最終達到學會與會學。建立一個融洽的師生關系就有助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做積極的努力。教師要像父母一樣做學生的貼心人,關心愛護他們,要了解他們的性格和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以人為本,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思想,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善于激勵他們。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放下架子,走下講臺,走進學生,做學生的益友,想學生之所想,解學生之所急,幫學生之所需。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的英語程度參差不齊,教師不僅要尊重學生的思想,而且還要鼓勵他們揚長避短,千萬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是英語較差的學生。眾所周知,“問題學生”或不服管教的搗蛋學生常常會在課堂里制造“問題”。這些“問題”攪亂或破壞了課堂秩序,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許多教師為此寢食不安。在思考此類問題時,我們是否該反省一下自己注意到課堂管理技巧沒有?其實課堂里出現(xiàn)的“問題”大多不是學生引起的,而恰恰是教師對學生的不明智干涉引起的。促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反應和保持學習動機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肯定學生,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在當今的學校環(huán)境中,討人喜歡和受人重視是學生的首要需求。促進學生的自尊心,尤其是促進困難學生的自尊心,會產(chǎn)生良好的課堂效果。許多學校的課堂經(jīng)驗表明,如果教師重視學生的成就,面帶微笑,鼓勵學生發(fā)表想法,在管理學生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就不會產(chǎn)生太多的問題。
所以對于英語程度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慎重對待他們,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而是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長處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英語的學習方法,介紹自己過去是如何學英語的,并教他們一些改善大腦記憶力的鍛煉方法;在班上還要提倡互幫互助的精神;對于作業(yè)出現(xiàn)較多的錯誤,不是簡單用紅筆打“×”,一棍子打死,而是把正確的部分畫出來,寫上“good word”、“good sentence”之類的表揚話,使他們感到還有希望,從而保持學習的熱情。課堂上還要經(jīng)常讓他們有表現(xiàn)的機會,如課堂上鼓勵提倡說英語,即便他們說錯了,也要幫他們加以改正,而不能取笑他們,哪怕是點滴的進步都要加以表揚,讓那點微弱的星星之火達到最大化的燎原,學生并不是簡單地需要表揚,他們會把老師的表揚看成是對自己學習成果的一種肯定、一種重視;從而激發(fā)繼續(xù)向上的動力,這種內(nèi)在的動力就有助于師生間融洽關系的建立;從而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愉快,學生自然地表現(xiàn)出愿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發(fā)展;從而創(chuàng)建出高效的學習氛圍,這樣他們愛上你,愛上你所教的學科,從而學生的聽課效果就不斷提高,英語考試成績也隨之不斷提升,你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體現(xiàn)出來了。
眾所周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感情上都應該是平等的朋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于聽從老師的教誨。暖人話語,滋潤心田。
二、用興趣激發(fā)學生,使學生“愛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英語沒有興趣,也就沒了熱情和激情,何談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呢?所以要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動力,光講大道理、明確學習目的是不夠的。興趣是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索知識的內(nèi)部動力,是學生積極認識事物、積極參與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越濃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的興趣,那么活動效率就比較高,而且不易產(chǎn)生疲勞。反之,如果一個人對某項活動不感興趣時,就算通過意志的努力去做,活動的效率也是很低的,也不一定能夠做好。怎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貫穿始終,使他們愛上課堂呢?首先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富有啟發(fā)性,注重創(chuàng)造富有趣味的情境,引發(fā)學生求知欲,喚醒學生好奇心,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運用恰當有趣的例子,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添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授課內(nèi)容上,以便更好地掌握這些內(nèi)容。要讓學生學得好,學得生動有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實施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英語教學,讓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生一旦對英語感興趣,就會樂于接受它,變“苦學”為“樂學”。作為教師,要通過不斷的觀察和總結,把培養(yǎng)學習興趣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所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人人都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從而真正體會到書山有路“巧”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很多,如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歌曲、利用多媒體、小組活動、建立英語角等,這些都是提高英語課堂有效性、培養(yǎng)學生學英語的有效方法。
三、改進評價方式
首先,尊重學生,并激勵和贊賞學生。面對學生的進步和努力,教師應適時地給以積極評價,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立性和興趣、愛好與專長,使學生獲得自尊的肯定和努力奮發(fā)學習的動力,感受到思維勞動所帶來的樂趣。其次,應堅持讓學生平等地參與進來,實行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通過自評讓同學們較客觀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樹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進。小組同學集體評議,可以補自評時的不足,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水平;師評可以作為自評、互評的有效補充,更明確地指出學生應發(fā)揚的優(yōu)點和需要努力改進的不足之處。為了響應新課標的改革目的,在評價中應相應地加大聽、說的權重。這樣三結合的評價方式更客觀、更全面,學生樂于參與也樂于接受,更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諧的英語課堂。例如:在一堂英語寫作課中,如何評價學生的習作來提高英語寫作的有效性呢?
筆者把學生分成組,以兩人為宜,互相更正;每個學生都批閱別人的作文,指出并改正畫出的錯誤,簽名上交,教師再對作者和批閱者分別打分或者寫出評語。教師的評語根據(jù)作者與批閱者的不同情況可能有建議忠告性的,也可能是鼓勵性的。例如“Excellent!”“Well done!”“You are smart!”或者是一個簡單的笑臉符號。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以上這些簡單的評語對學生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學生的寫作興趣也越來越濃了,教師英語課堂寫作教學的有效性也隨之提高了。
以上是筆者在新課改下通過構建民主、和諧的英語課堂來提高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嘗試,通過近幾年的實踐,在教學中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教育是一門愛的藝術,教學則是一把智的鑰匙,課堂是我們教師施教的主要陣地,怎樣使課堂教學和諧、有趣、高效?我想引用一位勞模說的話:“認真干事,只能把事做對;用心干事,才能把事做好?!币粋€人的能力雖然有限,但努力卻是無限的。只要我們擁有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圣信仰與追求,也只有對教育、對學生的這份執(zhí)著的愛,我們才會不斷地去構建和諧的課堂,不斷地去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蔡勤霞,孫凌曦.中學教師課堂教學技巧[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1998.
[2]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中學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戴爾·H·申克.教育的視角[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