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104-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nèi)涵和語言運用規(guī)律。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核心價值所在。然而,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孩子寫作時抓耳撓腮,勉強寫出的東西也平淡蒼白。怎樣讓孩子們筆下的文字靈動起來呢?我認為緊隨閱讀教學進行寫的訓練,隨文練筆,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一、模仿——夯實基礎
茅盾說:“模仿是創(chuàng)造的第一步?!币黄梦恼?,可以模仿其篇章結構,也可以模仿其語言表達。教師需要充分挖掘可供孩子進行仿寫練筆的訓練點。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桂林山水》一文,開頭以“桂林山水甲天下”總領全文,結局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概括全文,首尾呼應。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分別從山、水兩方面進行描寫。這種典型的段落結構可以進行借鑒練筆。而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可讓孩子們反復品讀,感悟語句特點,再引導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種方法,描寫一處熟悉的景點。我讓班上的孩子圍繞“仙女山風景如畫”寫一篇短文。孩子們暢所欲言:“我見過古老堅實的石橋,賞過造型奇特的立交橋,卻從沒見過這樣的天生橋群。這里的橋真奇啊,橫跨山間,渾然天成;這里的橋真高啊,好像從天而降的彩虹;這里的橋真險啊,抬頭仰望,好像就要向我壓下來。”
孩子們調(diào)動自己的感官,借鑒文章的結構,詩般的語言應運而生。此外,還可以仿寫《荷花》中描寫花開的不同姿態(tài);從《翠鳥》一文中,了解外形描寫的方法;學習描寫《美麗的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習作順序……
二、想象——打開思路
文本中有的地方描寫簡略,給孩子們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八畤L無華,相蕩而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始發(fā)靈光。”教學中,可引導他們與文本發(fā)生思維碰撞,生成語言訓練點。《魚游到了紙上》講述了一個聾啞青年長期仔細觀察,認真畫魚,讓魚游到了紙上。文中有這么一段話:“圍觀的人越來越多,大家贊嘆著,議論著,唯一沒有任何反應的是他自己?!边@段話中,將圍觀人群的語言省略了,孩子們無法在頭腦中構建出當時的場景?!安粦嵅粏ⅲ汇话l(fā)?!贝钐菔凹壎希喊装l(fā)蒼蒼的老爺爺轉過身來說:“ ”;穿著休閑的叔叔不停贊嘆著:“ ”;外國游客走了過來,豎起大拇指:“ ”; 說:“ ”。孩子們展開想象,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補充人物語言,既合情合理,又豐富了練筆的內(nèi)容。
三、延伸——放飛心靈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闭Z文教學不能只是滿足于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語文教學的最高目標,是對言語智慧的理解和運用。讓孩子們沿著作者的思路或情感的繼續(xù)發(fā)展,發(fā)揮想象,進行續(xù)寫,是對言語智慧的延伸。故事類文章是練習續(xù)寫的最佳藍本。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童話,小木偶因為只有一種表情——笑,先后被熊警察、小兔子、老婆婆誤會,非??鄲?。后來,在小女巫的幫助下它擁有了人類所有的表情。故事到此結束,但孩子們真的就盡興了嗎?孩子的想象是無限的,教學時,讓孩子續(xù)寫故事:擁有了所有表情的小木偶繼續(xù)闖蕩世界,真的就一帆風順嗎?讓學生圍繞小木偶的表情創(chuàng)造出更有趣的故事,通過“故事長廊”的形式,讓孩子們暢游在故事王國中。這既是故事情節(jié)的延續(xù),也是學生心靈的放飛。
四、嵌入——提升能力
隨文練筆有時不一定是為了加強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它可以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寫作活動,教師需要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的特點展開,同時體現(xiàn)鮮明的寫作指向。
在教學《我為你驕傲》一文時,就可以根據(jù)文本特點展開訓練。這篇文章講了“我”不小心砸壞了老奶奶家的后窗玻璃,心里很不安?!拔摇苯?jīng)過三個星期,攢夠了7美元?!拔摇卑彦X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投到老奶奶家的信箱里。做完這一切,“我”的心里一陣輕松?!拔摇睍诒銞l上怎樣寫呢?在課堂上,讓孩子們寫出便條的內(nèi)容,這是一個練筆點。這里的練筆在內(nèi)容上是閱讀教學情節(jié)發(fā)展的需要,在形式上是對便條這種應用文體的練習,寫作的指向明確,同時也避免了單獨寫便條的枯燥和尷尬。
五、共生——突破創(chuàng)新
孩子的習作最終要擺脫文本范式的限制,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在文本學習中為何不給孩子們提供這樣的機會,讓練筆的內(nèi)容與文本內(nèi)容相互激活,激發(fā)孩子的表達欲望和表達熱情?在《搭石》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在學習文本之前,可先讓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適度的想象,再結合文中的插圖,嘗試寫寫家鄉(xiāng)的這道獨特的風景。然后,帶著自己的作品進入課堂,將自己的習作與課文進行對照,品詞悟情,讓習作與文本共生,讓習作不拘泥于文本,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作文。
薛法根老師曾說:“學生在學習中習得了豐富的言語經(jīng)驗,又學得了寶貴的言語知識,言語經(jīng)驗和言語知識只有通過言語實踐才能得以融會貫通,化為現(xiàn)實個體的言語智能?!闭Z言實踐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學習語言文字的表達是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隨文練筆是讓孩子們在文本中獲得的言語經(jīng)驗,通過有效的實踐,內(nèi)化為他們的言語能力的一種方式。讀寫結合,孩子們從“厚積”到“薄發(fā)”,離不開必要的習作技巧和方法,而老師靈活的語用教學,則是幫助孩子們打開習作之門的鑰匙。
(責任編輯 曾 卉)